內容大鋼
本書提出將現象學中的圖像意識認知範式引入寒地建築的認知研究,將現有的技術、理論「是置」,從更為本原的方式去解構寒地建築,提出觀者從建築圖像到寒地意識的建構結構。使寒地建築可以更為生動、鮮活地呈現在建築師面前,從而實現啟發設計、回歸建築本原的目的與意義。本書以圖像意識中從圖像到意識的認知結構性為錨點,從圍繞客體直觀的物——材料、圍繞主體用具的物——空間,以及圍繞主客一體作品的物——場所三個層面,探討了寒地建築圖像從抽象、到沉澱、再到綜合的意識過程,並通過反觀這一過程,實現對寒地建築的反思。寒地建築本原的解與構,是理解和思考寒地建築的根本方式,為寒地建築設計理論發展、創新和創作提供了一種哲思模式。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當代建築設計的本原危機
1.1.2 我國寒地建築創作所面臨的困境
1.1.3 哲學思辨下建築意識的理性回歸
1.2 國內外研究發展
1.2.1 國外研究發展
1.2.2 國內研究發展
1.3 解構寒地建築本原的目的及意義
1.3.1 目的
1.3.2 意義
第二章 基於圖像意識的當代寒地建築本原解譯
2.1 當代寒地建築的本原思悟
2.1.1 建築本原的概念發展
2.1.2 寒地建築的本原展開
2.2 圖像意識的認知理論和方法
2.2.1 圖像意識的認知原論
2.2.2 作為認知論的圖像意識
2.2.3 作為認知方法的圖像意識
2.3 圖像意識在寒地建築本原建構中的應用
2.3.1 建築本原認知與圖像意識的結構性關聯
2.3.2 基於圖像意識的寒地建築本原分解
2.3.3 基於圖像意識的寒地建築本原重構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直觀圖像下的寒地建築材料呈現
3.1 疊合寒地圖像的材料認知
3.1.1 材料本性與材料顯現
3.1.2 表面屬性與感性經驗
3.1.3 物質返魅和覺知氛圍
3.2 反映寒地界面的表皮建構
3.2.1 圍合概念與表皮界定
3.2.2 多維分解與表皮流動
3.2.3 時空關係與表皮體驗
3.3 適於寒地肌理的秩序原生
3.3.1 古典秩序與人文理性
3.3.2 感官經驗與現實理性
3.3.3 文化圖形與行為理性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身體圖式下的寒地建築空間知覺
4.1 基於寒冷氣候的感知空間
4.1.1 身體的知覺
4.1.2 感知的統覺
4.1.3 意向的顯現
4.2 基於寒地環境的行為空間
4.2.1 身體的定位
4.2.2 行為的結構
4.2.3 體驗的再現
4.3 基於寒地文化的內化空間
4.3.1 自在的秩序
4.3.2 自為的秩序
4.3.3 自立的秩序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本原存在下的寒地建築場所精神
5.1 描述寒地現象的知覺場
5.1.1 感知的奠基
5.1.2 聯覺的體驗
5.1.3 領受的相通
5.2 透視寒地知覺的行為場
5.2.1 行為的結構
5.2.2 空間的秩序
5.2.3 意識的流動
5.3 延伸寒地意象的意識場
5.3.1 行為的基礎
5.3.2 聯覺的展開
5.3.3 想象的再現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圖像意識下的寒地建築反思與啟示
6.1 基於感知的材料體驗
6.1.1 寒冷觸覺的反思與理解
6.1.2 寒冷身體的空間與時間
6.1.3 寒冷行為的敘事與場所
6.2 基於聯想的身體啟示
6.2.1 寒地知覺的刺激與通感
6.2.2 寒地行為的激發與疊加
6.2.3 寒地意識的發散與返回
6.3 基於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