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司法應對研究

  • 作者:秦策|責編:孔繼萍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14653
  • 出版日期:2023/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分析了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產生機理,包括社會基礎、複雜特性、促生因素等方面,細緻剖析了在公眾道德需求壓力之下由於司法能力不足、制度不夠完善所導致的司法困境,從理念、模式、方法、敘事、溝通等諸方面設計了司法活動應對公眾道德需求的具體路徑,對於在司法實務中疑難案件的解決,對個案正義的實現,以及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

作者介紹
秦策|責編:孔繼萍
    秦策,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曾多次赴海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所訪學交流,並掛職擔任江蘇省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從事過律師、法制記者等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刑事司法理論、刑事訴訟法學、法哲學等,在《法學研究》等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撰寫並參編著作8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十余項,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獎項,並獲「第三屆江蘇省優秀青年法學家」稱號。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社會轉型與道德變遷
  第一節  社會轉型與道德範式轉換
    一  社會轉型的變革特徵
    二  道德變遷的複雜特徵
  第二節  轉型期道德失范的基本認知
    一  道德失范的概念與表象
    二  轉型期道德失范現象的評價
  第三節  轉型期道德失范的社會心理效應
    一  道德焦慮的心理表徵
    二  道德焦慮的社會效應
  第四節  道德變遷中法律與司法的角色問題
    一  道德變遷中的制度功能
    二  法律與道德互動的實踐問題
第二章  社會轉型期的公眾道德需求
  第一節  公眾道德需求的一般理論
    一  道德需要的概念與特點
    二  道德需要轉化為道德需求
    三  公眾道德需求的特殊性
  第二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特徵分析
    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社會基礎
    二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複雜特性
  第三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促生因素
    一  道德供給的普遍不足
    二  道德移情心理的推動作用
    三  公眾參與性權利的逐漸強化
    四  道德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立體化
  第四節  轉型期公眾道德需求的異化形式
    一  公眾道德需求的真假之分
    二  假性道德需求的發生特點
第三章  公眾道德需求下的司法困境
  第一節  司法案件的道德關涉:以影響性案件為例
    一  影響性案件的概念分析
    二  影響性案件的道德元素
  第二節  司法場域的道德壓力生成
    一  場域與司法場域
    二  公眾如何成為司法場域中的行動者
    三  公眾道德需求的嵌入與道德壓力的生成
  第三節  道德壓力下的法官角色衝突
    一  法官角色的經典意象
    二  法官的角色分化與多重期待
    三  法官多重角色的互動與衝突
  第四節  道德爭議中的司法公信危機
    一  司法中的道德爭議及其根源
    二  道德疑難案件與爭議主體的轉換
    三  道德恐慌與司法公信危機的產生
第四章  道德與司法的理論脈絡
  第一節  法律與道德關係的歷史軌跡
    一  法律與道德的聯結論
    二  實在法科學的分立

    三  失去道德支撐后的法律
    四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再反思
  第二節  法律與道德關係的理論重建
    一  分離論與結合論之間的妥協與調和
    二  為法律尋找合理的道德界限
    三  建立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融合或商談關係
  第三節  道德與司法應然關係的基本立場
    一  良法善治:司法與道德應然關係的出發點
    二  司法裁判中道德話語存在的必然性
    三  司法裁判中運用道德話語的風險性
    四  司法裁判中法律與道德協調關係之構建
第五章  回應型司法的理念與模式
  第一節  回應型司法的類型學分析
    一  回應型司法的緣起與特徵
    二  回應型司法的中國特色
  第二節  回應型司法的道德供給功能
    一  轉型期社會道德的需求與供給
    二  增加社會道德供給的法律機制
    三  轉型期司法機關的道德建設擔當
  第三節  回應型司法與司法方式的轉型
    一  由機械性司法轉向目的性司法
    二  由片面性司法轉向整體性司法
    三  由獨白式司法轉向商談式司法
  第四節  回應型司法與法官司法意識的調整
    一  司法過程中法官的角色道德意識
    二  道德爭議案件中法官的「道德意識」
第六章  回應型司法的法律方法
  第一節  回應型司法方法論概論
    一  道德回應型司法的基本立場
    二  道德回應型司法的方法論模型
    三  道德回應型司法的「解釋學循環」
  第二節  法律規則的道德性解讀
    一  形式推理與道德傳達
    二  權利位階與道德選擇
    三  目的解釋與道德判斷
  第三節  原則裁判與道德精神之傳達
    一  作為規範形態的法律原則
    二  法律原則的裁判性
    三  原則裁判的約束條件
    四  原則裁判的方法論要點
  第四節  道德價值的權衡與法官的良心司法
    一  道德價值的權衡方式
    二  法官的良心司法
第七章  回應型司法的道德敘事特徵
  第一節  司法的敘事學特徵
    一  敘事學的緣起與擴展
    二  司法判決的敘事本性
  第二節  司法判決的道德敘事特徵
    一  道德敘事與司法的關聯:實例分析
    二  司法判決的道德敘事本性

  第三節  當下司法中的道德敘事博弈
    一  法庭空間的敘事博弈
    二  媒體敘事邏輯與道德因素的強化
  第四節  回應型司法判決的道德敘事路徑
    一  實踐糾結:判決書中道德話語的加強抑或去除
    二  意義揭示:道德話語適度融入判決說理之必要
    三  路徑理順:判決書中使用道德話語的原則與方式
第八章  回應型司法的民意溝通
  第一節  回應型司法的溝通理性
    一  正統司法的溝通理性缺失
    二  溝通理性視野下的法律與司法
    三  溝通理性視野下的司法與民意關係
  第二節  公眾參與司法的制度構建
    一  公眾參與司法的理論爭議
    二  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商談功能
    三  商談理論視野下的陪審制度改良
  第三節  司法與媒體關係的制度構建
    一  「媒體審判」的是與非
    二  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之建構
    三  司法話語與媒體話語的互補效應
  第四節  司法引導輿情的制度路徑
    一  司法輿情危機的產生機理
    二  司法回應對網路輿情的基本策略
    三  司法引導輿情的制度完善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