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家實驗室(美國體制中的科學1947-1974)/科學新視角叢書

  • 作者:(美)彼得·J.維斯特維克|責編:季英明//杜治緯|譯者:鍾揚//黃艷燕//顧卓雅//陳科元//原野等
  • 出版社:上海科技
  • ISBN:9787547859117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56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國家實驗室,包括利弗莫爾、伯克利、洛斯阿拉莫斯、阿貢、橡樹嶺和布魯克海文,它們在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間里,佔據了美國科學界的中心位置。國家實驗室里的科學家們不僅發展核武器、反應堆等一系列塑造了美國冷戰政策與文化的技術,還開展物理、生物醫學的研究,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所有這些都在資金、設施、人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致使美國科學界的框架發生了重大調整。
    作者通過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寫作,使本書成為第一本探究國家實驗室背後各種利益交匯點的書,正是這種利益交匯創造並維持了這個龐大的體系。作者帶領我們領略了國家實驗室從曼哈頓項目中緣起,到它們建造氫彈、核動力反應堆和高能加速器的時期,再至隨後進入諸如電腦、氣象學、空間科學、分子生物學、環境科學和替代能源等領域的發展過程。在冷戰時期的美國,國家實驗室體系的發展映射了競爭和分權的理念。本書展示的這段歷史表現了科學機構如何反映出其所處的政治體系及文化的價值觀。

作者介紹
(美)彼得·J.維斯特維克|責編:季英明//杜治緯|譯者:鍾揚//黃艷燕//顧卓雅//陳科元//原野等

目錄
推薦序
致謝
引言
第一部分  構架
  1.起源
  2.獨特性
  3.相互依存
第二部分  環境
  4.冷戰寒冬(1947—1954)
  5.虛假的春天(1954—1962)
第三部分  後果
  6.適應策略
  7.典型新增領域
第四部分  尾聲和結語
  8.尾聲(1962—1974)
  9.結語:策略與結構
附錄1  1948—1966年實驗室運行預算(以百萬美元計)
附錄2  1973年實驗室運行預算(以百萬美元計)
附錄3  人名和機構名中英對照
註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