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宋元明清醫學哲學思想史

  • 作者:谷建軍|責編:鮑燕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41226
  • 出版日期:2023/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84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宋元明清歷史階段是醫學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醫學模式發生重大改變的時期,醫學理論體系開始進行重構,中國哲學是這一重構的基礎。本書從宋元明清醫學14位代表人物的學說入手,與中國哲學主要代表如老莊、周敦頤、程朱陸王等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相互印證,進行個案的深入挖掘與剖析,予以全新的詮釋,並從史學角度對這一時期醫學哲學理論體系進行梳理與總結,展現了一個歷史的、客觀的、較為完整的醫學哲學思想面貌。本書主要明確了中醫哲學的兩大知識體系,也即中醫學的兩個元範式,一是宇宙生成論體系,由《黃帝內經》所建構;二是本體論體系,由宋以後醫學家共同建構,體現中醫哲學元範式的基本模型分別是陰陽五行-五臟模型和命門本體模型。宋金元是醫學範式轉換的重要轉型期,宋以後醫學在哲學影響下,從理論到實踐均呈現哲學化、形上化、去實體化路向。
    本書適合中醫研究者、中醫院校師生使用,也可供中醫愛好者參考。

作者介紹
谷建軍|責編:鮑燕

目錄

導言
宋元明清醫學哲學發展概況
宋元明清醫學哲學的主要貢獻與價值
上編  宋金元醫學哲學
  第一節  宋徽宗
    一、闡揚《內經》學理,以三才論運氣學說
    二、合同天人的氣本體論思想
    三、坎離致用,水火既濟,嗇精守神的腎本元思想
    四、以象數窮理盡性論藥理
    五、以理對藥物定名辨實
  第二節  劉完素
    一、醫教源於伏羲
    二、提出醫教之三墳
    三、比物立象,以運氣學說涵述醫道
    四、以坎離水火為性命之本
    五、以腎水為本的水火既濟思想
    六、脈象為元氣之道象
  第三節  陳言
    一、以儒道治醫道
    二、臟腑配天地之三才、三度與三因
    三、以運氣論藥物性用及病與治
    四、君火本源論及心君無為思想
  第四節  張元素  李杲
    一、醫中之王道與霸道
    二、以四象為基礎的陰陽升降浮沉辨證論治體系的建立
    三、土居中央的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論
  第五節  朱震亨
    一、對《黃帝內經》《傷寒論》經典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辨疑
    二、心本體境界上的相火論
    三、陽有餘陰不足,氣有餘血不足
    四、本于氣一元論的陰昇陽降
下編  明清醫學哲學
  第六節  李湯卿  李梴
    一、演繹醫之道統,一源三歧
    二、道統說的內涵與道術合流
  第七節  孫一奎
    一、太極為本,理氣合一
    二、命門太極,體用一源
    三、流戊就己,納氣歸元,取坎填離,既濟水火
  第八節  趙獻可
    一、大心本體論,心與命門一心二相
    二、命門太極說與先後天範疇形成
    三、五行範疇的擴展與生剋制化關係的重構
  第九節  張介賓
    一、醫易相通,天人一理
    二、以陰陽為太極之理
    三、水火互藏,坎離交媾,精氣神三位一體
    四、君道虛,相道實,君相相成
    五、陰陽者一分為二,形體為器,氣化為道

    六、陰以陽為主,陽以陰為本,總歸於命門
  第十節  鄭壽全
    一、先後天一太極,形命合一,一元合聚
    二、坎離水火互為其根,皆在乾元一氣,坎中一陽
    三、萬病發於一元真氣,治病即是治氣
  第十一節  黃元御  邵同珍
    一、以中氣為太極本體
    二、中氣為土德,為升降之樞軸
    三、中氣為脾胃之氣
    四、脾胃中氣生四臟,是升降交濟之權
    五、邵同珍脾胃中宮太極說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