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草原生態文化(上下)

  • 作者:編者:江澤慧|責編:翟金明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49865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904
人民幣:RMB 2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書由緒論和四編組成,分上、下兩卷,總計11章50節。上卷包括「緒論草原生態文化——中華文明的璀璨星河」「第一編中國草原和草原生態文化」「第二編中國草原生態文化區域分佈及其特徵」,下卷包括「第三編當代中國草原生態文化創新發展與草原治理」「第四編草原生態文化紀實」。其中,第一編包括草原資源分佈與民族狀況、草原生態文化的歷史演進與內涵特徵、草原生態文化的哲學觀與審美觀等3章;第二編包括蒙甘寧草原生態文化、青藏高原草原生態文化、新疆草原生態文化、東北草原生態文化、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原生態文化,以及草原生態文化與絲綢之路等6章;第三編包括草原生態文化與草原治理體系建設、草原生態文化時代價值與創新發展等2章。第四編由項目研究團隊深入草原實地調研撰寫的21篇紀實文章組成。國外草原生態環境與草原文化部分作為本書的附錄。

作者介紹
編者:江澤慧|責編:翟金明

目錄
前言  江澤慧
緒論  草原生態文化——中華文明的璀璨星河
  第一節  中國是一個草原資源大國
  第二節  中國草原民族遊牧輪牧畜牧歷史悠久
  第三節  人類與草原和諧共生的草原生態文化
  第四節  多元文化交匯的草原絲綢之路
  第五節  草原民族藝術中的生態文化審美
  第六節  以生態文化引領當代草原保護修復治理
  結語
第一編  中國草原和草原生態文化
  第一章  草原資源分佈與民族狀況
    第一節  草原自然資源分佈和文化分區
    第二節  草原民族與經濟社會狀況
  第二章  草原生態文化的歷史演進與內涵特徵
    第一節  草原傳統經濟活動與生態文化意識
    第二節  草原生態文化的內涵
    第三節  草原生態文化的特徵
  第三章  草原生態文化的哲學觀與審美觀
    第一節  人與自然和諧的哲學觀
    第二節  草原民族順應自然的生態實踐觀與道德觀
    第三節  草原民族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審美觀
    第四節  草原生態文化的崇高美
第二編  中國草原生態文化區域分佈及其特徵
  第四章  蒙甘寧草原生態文化
    第一節  蒙古高原生態文化區及其特色
    第二節  蒙古高原牧業生產中的生態文化
    第三節  牧民生活中的生態文化
    第四節  草原風俗中的生態文化
  第五章  青藏高原草原生態文化
    第一節  青藏高原草原生態文化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青藏高原藏族傳統生態理念
    第三節  青藏高原牧業生產中的生態文化
    第四節  青藏高原牧民生活中的生態文化
    第五節  青藏高原保護草原生態的法規
    第六節  青藏高原牧民禁忌中的生態文化
    第七節  青藏高原獨特的草原生態文化——氂牛文化
  第六章  新疆草原生態文化
    第一節  新疆草原生態文化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柯爾克孜族草原生態文化
    第三節  塔吉克族草原生態文化
    第四節  哈薩克族草原生態文化
  第七章  東北草原生態文化
    第一節  東北草原民族生態文化發展歷程
    第二節  東北草原民族牧業生產中的生態文化
    第三節  東北草原民族生活中的生態文化
    第四節  東北草原民族風俗中的生態文化
  第八章  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原生態文化
    第一節  草原生態文化與中原農業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第二節  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原生態文化
    第三節  河北壩上草原生態文化

  第九章  草原生態文化與絲綢之路
    第一節  草原民族開拓的草原絲綢之路
    第二節  草原絲綢之路與晉商駝道和中俄蒙茶道
    第三節  草原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與時代意義
第三編  當代中國草原生態文化創新發展與草原治理
  第十章  草原生態文化與草原治理體系建設
    第一節  草原生態文化對草原治理的經驗與啟示
    第二節  草原治理的現狀分析
    第三節  構建草原治理體系,提升草原治理能力
    第四節  發揮草原碳匯功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第五節  創建草原生態平衡模式及其生態文化支撐
  第十一章  草原生態文化時代價值與創新發展
    第一節  草原生態文化的新時代特徵
    第二節  草原生態文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價值
    第三節  草原生態文化與牧區鄉村振興
    第四節  草原生態文化的紅色印跡
    第五節  新時代草原生態文化的創新發展
第四編  草原生態文化紀實
  一、寧夏草原生態文化尋蹤
    寧夏的父親山與母親河
    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匯之地
    岩畫遺跡中的草原生態文化
    賀蘭口山體岩畫
    中衛大麥地岩畫,北方狩獵遊牧文化的「陳列館」
    固原,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西夏,草原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融合的王朝
    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的文化色彩
    草原牧業發展的生態文化思考
  二、賀蘭山岩畫
  三、草原生態文化深處的蒙古族
    草原和草原的特點
    蒙古族的草原生態文化品格
    草原牧民為什麼選擇遊牧
    遊牧中的生態文化審美境界
  四、遊牧-輪牧:一種保護草原的放牧制度
    「遊牧」概念的詮釋
    保護草原生態,傳統放牧一輪牧制度的核心
  五、天籟、神秘、寫意——陰山岩畫之美學審視
    天籟之美
  六、祁連山國家公園「命運共同體」協奏曲
    公園格局
    地理環境
    阿克塞哈薩克的草原情懷
    絲綢古道邊塞長歌
    肅北鹽池灣荒漠精靈
    古城張掖的自然文化遺產
    祁連山北麓裕固族草原文化
    祁連「東方小瑞士」
    草原民族文化的生命在草原
    「和而不同」協奏命運華章

  七、神奇安南壩
  八、走進野駱駝家園
  九、祁連情緣
  十、黑河,一條感恩的河
  十一、草原·家園·生命源——川西草原自然人文生態紀行
    若爾蓋最關的高原濕地草原
    牧民的草原生態文化沙龍
    若爾蓋大草地紅軍長征的足跡
    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文化交融——川西草原生態文化的特色
    保護草原就是保護牧民的家園
    開啟草原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金鑰匙
    不忘初心,生命之源源遠流長
  十二、雪域之舟,高原「神牛」
    神奇動物
    「神牛」起源
    馴化變遷
    舍我奉獻
  十三、青藏高原的氂牛生態文化
    氂牛文化傳承
    氂牛與青藏高原生態文化
  十四、若爾蓋花湖:一個湖,一生情
    花湖的前世今生
    花湖是大自然恩賜的療傷驛站
    湖邊上的鼠兔
    湖邊漫步的黑頸鶴
    花湖情,源於20多年前的那個故事
  十五、青藏高原草地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十六、松崗,那些美麗村落的故事
    直波碉群,中國版的「比薩斜塔」
    「峽谷上的官寨」松崗官碉和天街
    莫斯都岩畫,古老文明的遺跡
  十七、川西北草原特有花卉植物鑒賞
  十八、中華民族的生態福祉「三江源」——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建設紀實
    「中華水塔」和「亞洲水塔」,被稱為地球「第三極」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成立始末
    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
  十九、青海湖區草原,普氏原羚最後的棲息地
    普氏原羚的生存危機
    歸還普氏原羚平靜、自由、美好的生存空間
  二十、青海高原上的野花(一)
    天井峽的第一朵花
    委陵菜與蒲公英
    小姑娘紫花地丁
    阿拉伯婆婆納
  二十一、青海高原上的野花(二)
    野花的盛宴
附錄  牧草中文-拉丁文對照表
附錄  國外草原生態環境與草原文化
  第一節  草地和草地生態

  第二節  草原開發利用活動
  第三節  畜牧業與草地生態環境
  第四節  世界主要草原
  第五節  世界草原傳統文化
  第六節  可持續草原新文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