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批判性思維(在跨文化心理視角下)

  • 作者:(美)埃里克·B.希雷//戴維·A.利維|責編:任逸超//馬騰|譯者:高兵
  • 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
  • ISBN:9787504388629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56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這本國際暢銷的教科書,讓你在批判性思維與跨文化心理學的精彩融合中,實現自己思維的火速升級:
    批判性思維是威力巨大的思維工具,對信息進行精準的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校準;
    跨文化心理學是關於文化影響人類心理的比較性、批判性研究,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本書在審查、分析和評估心理學知識的批判性思維框架內,全面地講解跨文化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方法。讓我們從人類文化精粹中,學習辨識思想、提升分析技能、喚醒獨立思考能力,成為科學而理性的現代人。

作者介紹
(美)埃里克·B.希雷//戴維·A.利維|責編:任逸超//馬騰|譯者:高兵

目錄
第1章  理解跨文化心理學
  1.1  什麼是跨文化心理學
  1.2  基本定義
  1.3  文化傳統主義
  1.4  對文化的實證檢驗
  1.5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進一步研究
  1.6  文化綜合征
  1.7  自然科學取向
  1.8  社會科學取向
  1.9  人文取向
  1.10  生態文化取向
  1.11  文化混搭取向
  1.12  綜合取向:概要
  1.13  本土心理學
  1.14  種族中心主義
  1.15  多元文化主義
  1.16  本領域簡史
  1.17  本章概要
  1.18  關鍵術語
第2章  跨文化心理學中的批判性思維
  2.1  語言的評價偏差:描述即是做斷定
  2.2  區分二分變數和連續變數:黑色和白色,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2.3  相似性—獨特性悖論:所有現象既相似又不同
  2.4  巴納姆效應:「均碼」的描述
  2.5  同化偏差:透過有色圖式眼鏡看世界
  2.6  代表性偏差:適合或不適合歸類
  2.7  可得性偏差:生動事件的說服力
  2.8  基本歸因錯誤:低估了外部影響衝擊
  2.9  自證預言:當期望創造現實
  2.10  相關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什麼」與「為什麼」的混淆
  2.11  雙向因果關係與多重因果關係:因果循環及複合路徑
  2.12  自然主義謬誤:模糊「是」與「應該」的界限
  2.13  信念固著效應:「不要用事實迷惑我!」
  2.14  結論:「是否要進行元思維?」
  2.15  本章概要
  2.16  關鍵術語
第3章  跨文化研究方法
  3.1  跨文化研究的目標
  3.2  跨文化心理學中的定量研究
  3.3  定量取向:測量量度
  3.4  定量取向:尋找聯繫與差異
  3.5  跨文化心理學中的定性取向
  3.6  準備進行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步驟
  3.7  樣本選擇
  3.8  跨文化心理學中的觀察
  3.9  調查法
  3.10  實驗研究
  3.11  內容分析
  3.12  焦點小組法
  3.13  元分析:對研究的研究

  3.14  跨文化研究的潛在障礙:測驗的翻譯
  3.15  比較兩種現象:一些重要原則
  3.16  關於相似性與差異:批判性思維的若干應用
  3.17  文化二分法
  3.18  避免概括偏差
  3.19  更多地了解你所考察的文化
  3.20  本章概要
  3.21  關鍵術語
第4章  認知:感覺、知覺和意識狀態
  4.1  感覺和知覺:基本原理
  4.2  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知覺
  4.3  人們如何知覺圖畫
  4.4  深度知覺
  4.5  人們普遍受視錯覺誤導嗎
  4.6  繪畫的一些文化模式
  4.7  顏色知覺
  4.8  其他感覺
  4.9  時間知覺
  4.10  美的知覺
  4.11  音樂知覺
  4.12  意識與文化
  4.13  睡眠及夢的文化意義
  4.14  超越意識改變狀態
  4.15  本章概要
  4.16  關鍵術語
第5章  智力
  5.1  智力的定義
  5.2  智商得分的族際差異
  5.3  智商分數的性別差異
  5.4  對測驗得分群體差異的解釋:智力和智力行為
  5.5  生物因素影響智力嗎
  5.6  測驗的不可比性:文化偏差
  5.7  關於「文化素養」
  5.8  環境與智力
  5.9  社會經濟因素
  5.10  家庭因素
  5.11  「自然選擇」和智商得分
  5.12  認知的文化價值
  5.13  一般認知:智力「之下」是什麼
  5.14  認知技能、學校成績和教育體系
  5.15  文化、測驗與動機
  5.16  智商、文化與社會公正
  5.17  最後,道德價值觀
  5.18  本章概要
  5.19  關鍵術語
第6章  情緒
  6.1  笑的時候是快樂的:情緒體驗的相似性
  6.2  如果你沒受過傷害就無法解釋痛苦:情緒體驗的差異
  6.3  情緒:普遍的還是有差異的
  6.4  生理喚醒

  6.5  前因事件的意義
  6.6  情緒是一種評價
  6.7  我們被期望以特定的方式去感受
  6.8  人們如何評定情緒體驗
  6.9  情緒的表達
  6.10  情緒與行動傾向
  6.11  情緒與判斷
  6.12  當情緒預示著挑戰:應激和焦慮的跨文化研究
  6.13  當情緒受到傷害:憤怒的跨文化研究
  6.14  加強積極情緒:幸福的跨文化研究
  6.15  本章概要
  6.16  關鍵術語
第7章  動機與行為
  7.1  進化論一瞥
  7.2  社會科學:首先看社會
  7.3  無意識的力量:精神分析
  7.4  人本主義取向
  7.5  學習與動機
  7.6  胡蘿蔔與牛舌:飢餓與食物偏好
  7.7  當飢餓引發痛苦:進食障礙
  7.8  勝利與和諧:成就動機
  7.9  攻擊動機與暴力
  7.10  文化與性行為
  7.11  性別與性行為:一些跨文化相似性
  7.12  本章概要
  7.13  關鍵術語
第8章  人類發展與社會化
  8.1  發展與社會化
  8.2  生活質量與兒童發展
  8.3  規範、習俗與兒童保育
  8.4  父母的價值觀和期望
  8.5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8.6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8.7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
  8.8  發展階段
  8.9  出生前的生命:產前期
  8.10  第一步:嬰兒期
  8.11  發現世界:兒童期
  8.12  重要排演:青春期
  8.13  成年期
  8.14  成年晚期
  8.15  本章概要
  8.16  關鍵術語
第9章  心理障礙
  9.1  美國背景:DSM
  9.2  關於文化及心理障礙的兩種觀點
  9.3  文化綜合征
  9.4  焦慮症
  9.5  抑鬱症
  9.6  精神分裂症

  9.7  文化與自殺
  9.8  人格障礙
  9.9  物質濫用是否受文化約束
  9.10  心理診斷偏差
  9.11  心理治療
  9.12  文化匹配
  9.13  本章概要
  9.14  關鍵術語
第10章  社會知覺、社會認知與社會互動
  10.1  態度和價值觀
  10.2  西方與非西方價值觀
  10.3  追求一致性:認知平衡理論
  10.4  避免不一致:認知失調
  10.5  心理教條主義
  10.6  社會歸因
  10.7  對成功和失敗的歸因
  10.8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文化中的責任和公平
  10.9  刻板印象和泛化的力量
  10.10  普遍性互動
  10.11  直接接觸和肢體語言
  10.12  從眾
  10.13  從眾具有跨文化普遍性嗎
  10.14  服從命令
  10.15  社會影響
  10.16  對某些觀點感覺良好
  10.17  社會懈怠是普遍現象嗎
  10.18  本章概要
  10.19  關鍵術語
第11章  人格與自我
  11.1  什麼是人格
  11.2  控制點
  11.3  關於「民族性格」
  11.4  自我
  11.5  自我與性
  11.6  作為社會建構的性別
  11.7  性別角色
  11.8  性取向:不斷發展的觀念
  11.9  宗教認同
  11.10  看到自己的身體
  11.11  本章概要
  11.12  關鍵術語
第12章  應用跨文化心理學:一些亮點
  12.1  健康
  12.2  靈性、科學與健康
  12.3  整體治療
  12.4  商務決策
  12.5  與移民和難民打交道
  12.6  人權
  12.7  教育
  12.8  文化、行為與法律

  12.9  在國外工作和服務
  12.10  結論
  12.11  本章概要
  12.12  關鍵術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