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古詠史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 作者:王帥|責編:馬明//邰淑波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12550
  • 出版日期:2023/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詠史意識、題材選擇、社會風氣、創作傳統、寫作技巧、文體互動等角度對中古詠史詩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重點分析了中古詠史詩的兩大主題——士人主題和女性主題,深入分析了這兩大主題形成的時代背景,以及這兩類主題在發展中不斷拓展流變過程。同時,本書還注意到中古詠史題材的發展與其他題材存在著不同的互動關係,並著重討論了述德、贈答、懷古、邊塞、宮怨等題材和詠史之間的相互影響。

作者介紹
王帥|責編:馬明//邰淑波
    王帥(滿族),先後畢業於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獲得管理學學士、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20-2022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宗教文學、宗教藝術研究。發表《論陶淵明詠史詩的新變》《藏傳佛教關公信仰新論》等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佛教中國化視域下的印光法師研究」。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選題動機和研究意義
    一  選題動機
    二  研究思路與框架
  第二節  前人研究綜述
    一  選本研究述評
    二  詩歌史研究述評
    三  詠史詩整體藝術特點研究述評
    四  詠史大家及《文選》詠史詩專題研究述評
第一章  中古詠史詩的概念、類型與藝術特點
  第一節  中古詠史詩概念的再界定
    一  詠史詩概念的提出
    二  學界關於「詠史詩」內涵的討論
  第二節  從「史」的含義看詠史詩的內涵
    一  正史載的歷史人物與事件
    二  傳說中的古代事件和人物
    三  文學史上虛構的藝術形象
  第三節  從「詠」的方式看詠史詩的分體
    一  檗栝本傳的傳體詠史詩
    二  寄予感懷的論體詠史詩
    三  起于「賦得體」的贊體詠史詩
  第四節  詠史詩的「三體並峙」:以西晉為例
    一  傳體詠史詩發展
    二  論體詠史詩的新變
    三  贊體詠史詩的出現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以史為鑒與追述祖德:詠史意識與詠史詩的產生
  第一節  兩漢史學「致用」思想與詠史詩的產生
    一  西漢史學的「致用」思想
    二  以史為據:西漢對三代政治的推崇
    三  以史為鑒:西漢對秦亡教訓的總結
    四  西漢文學創作中「詠史」意識的產生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述祖德風氣與詠史詩創作的興起
    一  述祖題材的產生及「詠史意識」的發展
    二  追述先祖:士人詩歌創作的「述祖德」成分
    三  頌美先王:樂府述德題材的「史詩」性質
    四  述祖德詩對詠史詩創作的影響
  第三節  羅列眾事:中古詠史詩形式上的特點
    一  漢魏詠史詩中「羅列眾事」的特點
    二  西漢文、賦中「以類相從」的寫作方式
    三  兩漢之際《史記》《漢書》中類傳的創立
    四  詠史詩「羅列眾事」模式形成、衰落的原因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古詠史詩中的士人主題
  第一節  中古士族的發展對詠史詩主題的影響
    一  兩漢「士大夫化」過程對詠史詩主題的影響
    二  六朝士人的思想分歧及其對詠史詩的影響
  第二節  賢士:漢魏詠史詩中的士人主題
    一  士大夫化的歷程:漢代詠史詩中的賢士主題
    二  依附與獨立的矛盾:曹魏文人詠史詩中的賢士

  第三節  寒士:左思對詠史詩主題的開拓與創新
    一  寒士主題的創立:左思《詠史》的最大創新之處
    二  夢想騁良圖:寒士理想與志向的真實寫照
    三  英名擅八區:寒士報國的理想與出路
    四  與世亦殊倫:寒士精神境界的解讀
    五  創格:左思處理古事和古人的方式與角度
  第四節  隱士、貧士:陶淵明詠史詩研究
    一  陶淵明「隱士」思想的特質
    二  主題:陶淵明詠史詩中的隱士與貧士
    三  思想:陶淵明詠史詩中對「立名」的思考
    四  形式:對詠史組詩的形式的開拓
  第五節  名士:顏延之《五君詠》研究
    一  名士:陶淵明「立名」思想的實踐與完善
    二  選材:詩人主體性的增強
    三  龍性難馴:對名士「風神」的捕捉
    四  形式:詠史組詩的進一步完善
    五  鮑照等人對名士的歌詠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古詠史詩的女性主題
  第一節  「詠」的角度的轉變:以秋胡妻和班婕妤為核心
    一  從節婦到思婦:詠史詩中秋胡妻形象的轉變
    二  從「有德有言」到「自傷自憐」:班婕妤和楚妃形象的泛化
  第二節  「史」的外延的擴展:以「昭君詩」為例
    一  昭君本事及其在兩晉的發展
    二  石崇《王昭君辭》的首創意義
    三  「悲胡塵」與「怨畫師」:南朝昭君詩內容的拓展
  第三節  「詩」的題材的開拓:「銅雀妓」與「長門怨」的寫作
    一  銅雀妓形象的生成和發展
    二  南朝文人對銅雀妓的歌詠
    三  自悔何嗟及:南朝詠史詩中的「長門怨」
  第四節  詠史詩女性題材傳承與發展的原因
    一  西晉詠史詩中「崇婦德」主題的成因
    二  詩歌的近體化:女性主題轉化的內因
    三  崇德到娛情:女性主題轉化的外因
    四  小說的勃興:南朝詠史詩女性題材來源的擴展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古詠史詩與其他詩歌題材的互動關係
  第一節  詠懷對詠史的影響:以阮籍為中心
    一  「詠」和「史」的比例調整
    二  「史」與「我」的進一步結合
    三  組詩的形式的開拓與發展
  第二節  士人主題轉化:詠史詩對懷古詩的催化
    一  懷古詩的含義及其與詠史詩的關係
    二  興亡:懷古詩中的家國情懷
    三  賢愚:懷古詩中的人物評騭
    四  詠史對懷古題材的催化
  第三節  詠史和遊俠題材的交集和疏離
    一  漢魏詩歌中的遊俠:曹植《白馬篇》的經典意義
    二  張華詠史詩中對遊俠的矛盾態度及其成因
    三  從《白馬篇》和《劉生詩》看遊俠與詠史的疏離

    四  詠史與遊俠題材的互動關係
  第四節  中古詩歌題材互動的原因
    一  從《詩經》到《文選》:對詩歌題材分類的認識過程
    二  從《文選》看蕭統對詩歌題材的認識
    三  從《文選》看中古詩歌題材互動的原因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