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傷寒溫病論--從傷寒論角度講解溫病學

  • 作者:編者:李宇銘|責編:呂梁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78355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63
人民幣:RMB 1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李宇銘博士對「寒溫統一」研究的成果。作者認為,《傷寒論》之中已經有系統的溫病學診治理論,只要明白其理論原意,就可以與後世溫病學溝通,加深對仲景醫學的認識。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紹《傷寒論》生理病理理論,即張仲景的基礎理論,包括髮病、正氣與邪氣、三陰三陽六經理論;中篇為傷寒溫病概念辨析,比較溫病和傷寒的多種定義與特點,外感風熱與虛熱外感,《黃帝內經》的溫病概念,並對溫病的發病理論進行深入討論;下篇以張仲景的理論解讀溫病學兩部經典:葉天士的《溫熱論》與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偏向臨床應用,集中討論溫病的辨證體系與《傷寒論》的對應關係,以及溫病的方劑與《傷寒論》經方的對應關係,這樣有助於融會傷寒與溫病兩大理論體系。

作者介紹
編者:李宇銘|責編:呂梁

目錄
引子  《傷寒溫病論》課程緣起
  一、本書的寫作目的與理念
  二、筆者學習溫病的經歷
  三、解開《傷寒論》與溫病學的思維禁區
  四、學習《傷寒論》與溫病學的意義
  五、從孫思邈看掌握理論的重要性
上篇  《傷寒論》的生理病理理論
  一、發病:《金匱要略》病因三條
  二、張仲景的病因分類思想
  三、虛實概念
  四、張仲景理論與現代中醫之虛實概念比較
    1.虛實並非以正邪作區分
    2.「實」不包括「病理產物」
    3.「虛實夾雜」與「本虛標實」之說
  五、大氣、陰陽氣、三焦氣、表裡氣、五臟氣的關係
  六、張仲景的陰陽氣理論
    1.陰陽氣與營衛氣的關係
    2.「陰陽中可再分陰陽」的理解
  七、營衛氣的特點
    1.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周身
    2.營氣亦可藏於臟腑
  八、宗氣的特點
  九、關於診脈
    1.五層脈法觀整體正氣
    2.三部脈法觀陰陽氣、三焦
    3.兩種脈法,相輔相成
    4.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5.六腑的重要性
  十、血的特點
    1.血由津液與營氣化成
    2.血與氣流通一身
    3.血與神有密切關係
  十一、水、水氣與津液的生理關係
    1.水氣、津液生於水谷
    2.津液是能滋養一身的水
    3.五臟皆藏津液而重藏在下
    4.津與液乃表裡稀稠之別
    5.津液能化成汗與二便
    6.津液與水氣乃有形無形之別
    7.乾燥的病機即是缺乏水氣津液
  十二、水、濕、飲的病理概念異同
    1.水氣是水、濕、飲的基礎
    2.濕病與水氣病的異同
    3.飲病與水氣病、濕病的異同
    4.四飲以「痰飲」為共同基礎
    5.張仲景的「痰飲」無廣義與狹義之分
    6.張仲景沒有「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之別
  十三、太陽病「六因病機」的概念
    1.太陽病「六因病機」的理論特點
    2.太陽六病揭示邪氣屬「病機理論」

  十四、各種邪氣的致病特點
  十五、風
    1.風為陽邪
    2.風傷衛
    3.風為大邪趨於襲表
    4.風先於他邪襲人
  十六、寒
    1.寒傷營
    2.寒為小邪趨於中里
    3.「脈遲為寒屬臟病」理論
    4.「極寒傷經」之說(附經絡實質討論)
  十七、濕(霧露)
  十八、食(檗飪)
……
中篇  傷寒溫病概念辨析
下篇  以張仲景學說解讀溫病學
後記  以寒熱二元回到「一」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