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法的源與流/人民文庫

  • 作者:武樹臣|責編:李春林//張立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40503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8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中國著名法律思想史學家武樹臣先生長期系統研究中國法源流問題的重要成果,是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的一部基礎性理論著作,內容涉及中國數千年法律文化中具有典型性意義的課題。作者首先探討中國法的起源,繼而梳理中國法的發展進程,最後對中國法的演進規律進行總結和展望。作者提出,中國法的獨特之處是倫理主義精神和混合法。它們體現了古代先民的智慧,有效維繫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發展。混合法包括成文法與判例制度相結合,法律規範與非法律規範相結合,這種法律樣式對我國今天的法制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介紹
武樹臣|責編:李春林//張立
    武樹臣,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律學系,1982年2月畢業后留校任教,從事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教學研究工作。1997年4月調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2005年4月調任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法律事務部部長。2008年11月任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2010年11月至今被山東大學聘為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目前還兼任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     主要著作有:《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儒家法律傳統》(法律出版社2003年);《中國法律樣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等。

目錄
自序
上編  中國法的起源:尋找最初的獨角獸
  第一章  尋找最初的獨角獸——對「廌」的法文化考察
    一、廌的名稱、形象、身份和它所處的時代
    二、廌與蚩尤、五兵、五刑
    三、廌與玉琮、戰神、望(禮)
    四、廌與刑、辛、文身
    五、廌與旄舞、戰鼓、律
    六、廌與皋陶、弓矢、?
    七、廌與饕餮、蓐收、爽鳩
    八、廌與夔、西王母
    九、廌與象刑、筆
    十、廌與神明裁判、法冠
  第二章  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徵
    一、中國法起源的總體描述
    二、中國法起源時代法文化的具體表現
    三、東西方法文化起源之比較
  第三章  中國成文法的起源
    一、中國成文法的概念及夏、商、西周的立法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成文法的誕生
    三、中國成文法的確立
中編  中國法的成熟進程:思想與文化的表達
  第四章  「直文化」與「隱文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兩大基因
    一、「直」與「隱」的文字本義
    二、「直文化」與「隱文化」的原始起點
    三、三代文明與「隱文化」的繁榮
    四、春秋時代地域文化中的「隱文化」和「直文化」
    五、戰國時代「直文化」與「隱文化」的交鋒
    六、封建時代「直文化」與「隱文化」的融合
    七、對「直文化」與「隱文化」的歷史評價
  第五章  從「箕子明夷」到「聽其有矢」——對《周易》「明夷」的法文化解讀
    一、「明夷」考
    二、「明夷」與東夷文明
    三、弓矢在古代社會中的特殊作用
    四、弓矢在訴訟中的證據意義
    五、「明夷」與「不富以其鄰」、「迷逋復歸」的原則是一致的
    六、箕子或以「明夷」古訓力諫紂王
    七、「箕子明夷」與西周金文「澹」字的出現:從神判法到人判法
    八、「箕子明夷」對西周初期立法和後世司法的影響
  第六章  孔子與鑄刑鼎
    一、關於公布成文法問題
    二、從晉刑鼎的內容看孔子反對晉刑鼎的理由
    三、從孔子對鑄刑鼎事件的態度看他的政治立場
  第七章  從「判例法」時代到「成文法」時代——對春秋法制改革的再探索
    一、西周的法是貴族性的「判例法」
    二、鄭、晉公布的法律是新式法典
    三、春秋法制改革的歷史評價
  第八章  秦「改法為律」原因考
    一、關於秦「改法為律」及其與商鞅的關係
    二、秦「改法為律」的一般原因

    三、秦「改法為律」的特殊原因
    四、秦律留給後世的遺產
  第九章  地域文化與先秦法律思想的主旋律
    一、先秦地域文化的形成
    二、魯國文化與儒家(孔、孟)的法律思想
    三、晉國文化與法家(商、韓)的法律思想
    四、齊國文化與齊學(管、荀)的法律思想
  第十章  齊魯法文化與中華法系的精神原點
    一、齊魯法文化的定義
    二、齊魯法文化的古老精神淵源
    三、齊魯法文化的思想軌跡
    四、齊魯法文化奠定了中華法系的基本形象
  第十一章  儒家法律傳統與中華法系
    一、儒家法律傳統界說
    二、儒家法律傳統的思想淵源
    三、儒家法律傳統的理論構成
    四、儒家法律傳統的學術流變
    五、儒家法律傳統與中華法系的基本特徵
  第十二章  「橫的法」與「縱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衝突與終結
    一、交易·盟約·訴訟:家族本位下的橫向法律
    二、從「神·禮」到「仁·法」:家族制度的衰落與個體意識的萌芽
    三、「國家」與「公民」結盟:國家本位對家族本位的清算
    四、「皆有法式」:國家本位下的縱向法律
下編  中國法的演進規律與展望在創新中返回曆史
  第十三章  政體、法體之變與法的演進——對中國古代法律「法家化」、「儒家化」的法文化考察
    一、西周春秋時代的政體與法體:「世卿世祿」的貴族政體與「議事以制」的「判例法」
    二、古代法律傳統的理論詮釋:孔孟(魯儒)的「為國以禮」和「貴族精神」
    三、戰國秦代的集權政體和「成文法」:商韓(晉秦法家)的「以法治國」和「勁士精神」
    四、先秦儒學的第一次蛻變:荀子(齊儒)的「隆禮重法」和「大儒風範」
    五、西漢至隋唐的「儒法合流」、「禮法互補」、「人法兼用」與中國古代法律的自我完善
  第十四章  移植與播種——個人本位法律觀在中國的命運
    一、中國古代的法律價值觀
    二、清末修律:個人本位意識的萌動
    三、中華民國:國家社會主義理論
    四、「以人為本」與當今法律文化建設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
    一、世界法律樣式的三個類型
    二、中國古代的法律樣式
  第十六章  中國「混合法」與世界法系
    一、「混合法」的四個基本特徵
    二、「混合法」的歷史成因
    三、「混合法」的現代歷程和發展方向
    四、中國「混合法」在世界法系的地位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