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古政治與思想文化史論(精)

  • 作者:樓勁|責編:但誠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78885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23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稿從中國古代政治現象的前因後果和發展過程觀察相關的制度框架、實施狀態,從制度舉措及其施用之況觀察相應的政治內涵和思想動向,是作者近十余年所撰中古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重要論文的匯總。
    本書稿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革命』三論」,分別探討了中古史語境下的「革命」論退化與漢代政治、思想之轉折變遷,魏晉以來的「禪讓革命」及其思想背景,十六國北朝的「北族革命」及其影響;第二部分是「制度抉義」,分別探討了「法律儒家化」與魏晉以來的「制定法運動」,北魏天興定歷的相關問題,太和元年至十六年定《律》、《令》的相關問題,證聖元年敕與南北朝至唐的旌表孝義之制,宋初禮制沿革與「宋承唐制」說之興;第三部分是「經子發覆」,分別探討了魏晉以來儒學的發展,魏晉時期子學的流播,湯禱傳說的文本系統,以及為《論語·堯曰》篇首章做了補疏,並梳理了魏晉墨學之傳播與流緒。最後一部分為「文化掇遺」,主要是對《玉海·藝文部》所存沈約《謚例序》文箋釋,從唐令「女醫」條探討其所蘊之社會性別觀。

作者介紹
樓勁|責編:但誠
    樓勁,浙江紹興人,1957年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今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現為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古政治史、制度史、思想文化史,代表性著作有《魏晉南北朝隋唐立法與法律體系一敕例、法典與唐法系源流》《北魏開國史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知識階層》《中古政治與思想文化史論》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編  「革命」三論
  第一章  「革命」論退化與漢代政治、思想之轉折變遷
    一、「革命」傳統及先秦至漢初的相關爭議
    二、武帝以來為湯武辯護的三種理論傾向
    三、從革命到執政:理論困境和修正的方向
    四、禪讓與革命:從革命易代到革政改制
    五、「革命」論退化與漢以來政治、思想的變遷
  第二章  魏晉以來的「禪讓革命」及其思想背景
    一、革命易代及其與禪讓的嫁接
    二、公天下原理與禪讓革命的前提
    三、順天與應人:禪讓、革命合法性的統一
    四、改制以明天道、人心及模式的演化
  第三章  十六國北朝的「北族革命」及其影響
    一、五胡酋豪的「革命」舉義
    二、北族革命的發生背景
    三、從「革命」回歸「禪讓」
    四、北族革命的多重影響
第二編  制度抉義
  第四章  「法律儒家化」與魏晉以來的「制定法運動」
    一、問題的提出:西晉《律》《令》觀及其前提
    二、「法律儒家化」命題及其內涵和背景
    三、法律儒家化與制定法運動的關聯
    四、古文經學與法律儒家化及制定法運動
    五、修禮典與定《律》《令》的相互驅動
  第五章  北魏天興定歷的相關問題及其名稱
    一、定歷為北魏開國建制的重要環節
    二、天興所定之歷取鑒了《乾象歷》
    三、天興定歷的記載、史源與名稱
  第六章  太和元年至十六年定《律》《令》的幾個問題
    一、孝文帝親政前後的立法進程及其轉折
    二、改革與定《律》《令》的關聯
    三、《律》《令》體制的演進與太和《令》的形態
  第七章  證聖元年敕與南北朝至唐的「旌表孝義」之制
    一、旌表孝義與證聖元年敕的歷史背景
    二、證聖元年敕的刪定與S.1344號殘卷定名
    三、史館所錄孝、義事跡與證聖元年敕的效應
  第八章  宋初禮制沿革與「宋承唐制」說之興
    一、宋初禮制直承五代及宋承唐制說之問題
    二、禮制諸《令》之況與唐宋禮制遞嬗
    三、歸復和反省:宋代禮制的新路向
第三編  經子發覆
  第九章  魏晉以來儒學的發展及相關問題
    一、重新審視魏晉以來「儒學衰落說」
    二、「儒學常識化」趨勢及相關現象
    三、古文經學的興起、發展與成就
    四、玄學之旨歸及其對儒學的拓展
    五、魏晉以來儒學發展的幾點認識
  第十章  魏晉時期子學的流播及相關問題
    一、子學流行承漢而來

    二、子書著錄與《隋志》的局限
    三、法、名、墨、陰陽學的著錄與流播
    四、子學流播與儒術獨尊
  第十一章  《論語·堯曰》首章補疏
    一、「二帝三王之道」及戰國以來對之的質疑
    二、「堯曰」章之辨偽與出土楚簡的若干新證
    三、《大禹謨》《湯誥》等篇與「堯曰」章之重文
    四、「堯曰」章述禪讓、革命與現實政治之關聯
    五、結語:二帝三王之道與政治哲學的突破
  第十二章  魏晉墨學之傳播與流緒
    一、墨學與魏晉名理學及談玄之關聯
    二、兩漢魏晉學人對墨學的曉諳和關注
    三、「儒、墨連稱」之例與墨學的影響
    四、墨子的多重形象及其為道教所托附
  第十三章  湯禱傳說的文本系統
    一、墨家一系湯禱文本與《湯說》性質
    二、聖王陳辭之「套語」與湯禱文本之變
    三、以身為牲和桑林禱雨透露的消息
    四、《荀子》以來的另一系湯禱文本
    五、湯禱新本的時代氣息和儒家印記
    六、漢代以來湯禱傳說的繼續流變
    七、結論和餘論
第四編  文化掇遺
  第十四章  《玉海》所存沈約《謚例序》文箋解
    一、混入《謚例序》正文的王應麟注文
    二、沈約所見《周書·謚法》上篇之批語
    三、沈約對兩篇古殘本所留批語的案釋
    四、沈約《謚例》取材的幾部謚法書
    五、沈約《謚例》的體例
  第十五章  釋唐令「女醫」條
    一、「官戶婢」與太醫署女醫來源
    二、諸司方術生身份與女醫之特殊
    三、「無夫無男女」及「別所安置」
    四、女醫所習課程及「按文口授」
    五、結語:唐「女醫」之制溯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