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時代深圳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構建理念與實踐(精)/深圳這十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 作者:崔宏軼|責編:李斯佳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09499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89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深圳以企業為科技創新主體,開闢了一種由市場終端向上游產業鏈遞進的逆向創新模式,在應用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方面成績斐然,被譽為「科創之都」。但在部分產業技術進入無人系統創新引領區和國際技術封鎖雙重壓力下,深圳原始創新力不足的短板凸顯。因此,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深圳提出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這既是深圳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深圳責任」。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構建既是進行時又是未來時:本書首先通過梳理深圳在五個鏈環上的政策創新與要素優化,全景式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鏈體系」的十年曆程與經驗;其次,本書以更加協同、有韌性和活力的生態鏈閉環為目標,探析當前各個創新鏈環上存在的不足、差距與挑戰,為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路徑指引;最後,從學理上對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實現機制進行系統探討,也是本書的核心要義。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圳通過對五個鏈環的提優補缺,有效提升了整體創新生態勢能,並最終走向全球創新網路,這一歷程及經驗為我國「以科技自立自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鮮活的「深圳樣本」。

作者介紹
崔宏軼|責編:李斯佳
    崔宏軼,深圳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行政管理學博士,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系訪問學者。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國際科創中心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政府績效評估中心研究員。圍繞科技創新管理、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政府數據治理與特區創新發展史等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在《中國行政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和《科學學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與參與學術著作5部。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理論與實踐根基
  第一節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相關理論綜述
    一  創新鏈理論概述
    二  創新生態相關理論綜述
    三  創新生態鏈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深圳市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提出的背景與歷程
    一  自我革新意識下深圳對創新生態整體躍升的初探
    二  深圳構建要素齊備且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體系
    三  深圳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正式提出
  第三節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意涵探析
    一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基本特徵
    二  深圳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深圳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引領力——基礎研究
  第一節  基礎研究鏈環的理論探討與構成要素
    一  基礎研究的概念界定及其現實需求
    二  基礎研究生態鏈環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  深圳基礎研究的積累過程
    一  深圳建市初期基礎研究的積貧積弱
    二  深圳基礎研究發展的爬坡過坎階段
    三  深圳基礎研究生態鏈環形態初具
  第三節  這十年來深圳基礎研究鏈環的固本培元
    一  基礎研究投入和資助項目數量持續增加
    二  人才制度體系和基礎研究人才數量同向而行
    三  高等學校數量和學科建設跑出「深圳速度」
    四  創新載體建設和基礎研究成果量質齊升
    五  自然科學獎項和科研論文成果相繼湧現
  第四節  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遠景下深圳基礎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  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和精度亟須提升
    二  基礎研究的「硬條件」需要進一步夯實
    三  基礎研究發展的軟條件還需進一步優化
  第五節  發達國家基礎研究經驗總結及現實啟示
    一  美國基礎研究經驗總結
    二  日本基礎研究經驗借鑒
    三  基礎研究經驗借鑒
    結語
第三章  深圳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硬實力——技術攻關
  第一節  技術攻關的鏈動過程與多元協同
    一  技術攻關的相關概念釐定
    二  技術鏈、產業鏈與價值鏈的互動關係
    三  關鍵核心技術的多元協同攻關框架
  第二節  深圳技術攻關的產業升級牽引與市場需求驅動之路
    一  產業轉型升級牽引下深圳技術生態的整體升級
    二  市場強競爭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迭代提升
  第三節  這十年深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實踐探索
    一  拓展先進產業鏈以提升技術攻關能力
    二  繼續加強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三  技術攻關機制的創新帶動重點項目形成突破之勢
  第四節  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目標下深圳困難所在
    一  技術脫鉤下深圳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壓力突出

    二  政產學研的組織協作緊致性仍需提升
    三  企業組建技術聯盟協同攻關的意識和能力不足
  第五節  技術聯盟的國際經驗借鑒: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一  日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項目VLSI
    二  美國半導體製造技術研究聯合體SEMATECH
第四章  深圳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驅動力——成果產業化
  第一節  科技成果產業化鏈環的構成主體及功能作用
    一  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相關理論綜述
    二  科技成果產業化鏈條的過程、主體與特徵
    三  成果產業化在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中的關鍵作用
  第二節  深圳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領先發展與明顯優勢
    一  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支撐有力
    二  成果轉化的配套服務與機構建設完善
    三  全國科技成果轉化網路核心節點地位突出
  第三節  這十年來深圳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效能躍遷
    一  加強本地科技成果池的建設
    二  以制度建設助力科技成果產業化
    三  科技成果轉化中介生態愈發蓬勃
    四  成果產業化的效益持續提高
  第四節  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目標下深圳亟待強化之處
    一  成果轉化中介機構專業性仍需提升
    二  相關平台服務能力尚待加強
    三  成果產業化的動力機制仍有優化空間
  第五節  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國際經驗借鑒
    一  美國科技成果產業化經驗探析
    二  日本科技成果產業化經驗探析
    三  德國科技成果產業化經驗探析
第五章  深圳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支撐力——科技金融
  第一節  科技金融鏈環的系統構成與催化效能
    一  科技金融的相關理論綜述
    二  科技金融的系統構成
    三  科技金融對創新生態鏈的催化作用
  第二節  深圳科技金融的先行突破與轉型規範
    一  深圳科技金融的先行突破
    二  深圳科技金融的轉型規範
  第三節  這十年來深圳對科技金融鏈環的活化
    一  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日趨完善
    二  持續滿足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金融需求
    三  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持續創新
    四  大數據賦能科技金融發展更加成熟
  第四節  深圳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願景的差距所在
    一  金融為「硬科技」服務的導向需更鮮明突出
    二  無形資產的評估和交易體系亟待加強完善
    三  風險投資對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支持力度仍需適度增強
    四  現行科技金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仍需統籌優化
  第五節  科技金融的國際經驗借鑒
    一  美國——資本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
    二  日本——銀行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
    三  以色列——政府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
第六章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原動力——人才支撐

  第一節  科技人才理論研究與支撐作用
    一  科技人才相關概念辨析
    二  科技人才的發展生態相關理論梳理
    三  創新生態中人才鏈與其他鏈的融合支撐
  第二節  深圳科技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與集聚融合
    一  黨的十八大之前深圳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歷程
    二  深圳科技人才隊伍集聚融合的總體態勢
  第三節  這十年深圳科技人才發展生態的優化提升
    一  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加大為創新鏈注入持續動力
    二  科技人才多元化培養體系下人才鏈環更具韌性
    三  科技人才配套服務系統完善下人才發展生態不斷優化
    四  科技人才評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下人才活力有效激發
    五  科技人才激勵相容機制下創新效益日益明顯
  第四節  深圳成為全球一流科創人才嚮往集聚地的短板所在
    一  對科技人才的綜合吸引力以及持續黏性有待提升
    二  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中的一些固有難點仍待突破
    三  科技人才公共服務配套仍需進一步優化以提升獲得感
  第五節  科技人才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
    一  美國經驗借鑒
    二  英國經驗借鑒
    三  日本經驗借鑒
第七章  深圳科技創新走向全球創新網路的必然路徑
  第一節  全球創新網路理論研究與發展現狀
    一  全球創新網路的內涵界定
    二  全球創新網路的主要特徵
    三  全球創新網路的整體態勢
  第二節  深圳走向全球創新網路的優勢與願景
    一  深圳走向全球創新網路的優勢分析
    二  深圳走向全球創新網路的願景
  第三節  當前深圳走向全球創新網路面臨的挑戰
    一  逆全球化浪潮下面臨的脫鉤斷鏈壓力巨大
    二  技術標準的主導能力亟待加強
    三  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市場外擴空間較大
    四  深圳創新型人才的國際化水平較低
  第四節  深圳高水平走向全球創新網路的未來路徑
    一  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為主陣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創新體系
    二  以東盟為突破口逐漸引領科技產品全球市場
    三  以國際化視野開展高層次的科技合作
    四  總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