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現代體部磁共振診斷學(原理及技術分冊)(精)/現代醫學系列

  • 作者:編者:李建奇//林江|責編:王瀛|總主編:周康榮//嚴福華//劉士遠
  • 出版社:復旦大學
  • ISBN:9787309160468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78
人民幣:RMB 3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本涵蓋了目前醫學影像診斷常用的各類MRI技術,對近年來出現的前沿技術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考慮到MRI原理比較複雜,完全理解需要較好的物理和數學基礎,因此本書希望能在保持一定程度的嚴謹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以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原理和方法。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脈衝序列,本書為讀者提供了470余幅插圖,包括了大量編者原創的原理解釋圖,其中大部分為彩色圖片。
    本書可供影像科醫師、技師、醫學工程人員、影像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人員、MRI技術研究開發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李建奇//林江|責編:王瀛|總主編:周康榮//嚴福華//劉士遠

目錄
1  概述
  1.1  磁共振成像發展簡史
  1.2  磁共振成像進展簡介
  1.3  本分冊章節安排
2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2.1  外磁場中的核自旋
  2.2  共振現象
  2.3  成像原理
3  MRI系統基本構造和發展
  3.1  磁體系統
  3.2  梯度系統
  3.3  射頻發射系統
  3.4  信號接收系統
  3.5  電腦系統
  3.6  輔助系統
4  基於弛豫時間的圖像對比度和基本脈衝序列
  4.1  正常人體組織的弛豫時間
  4.2  自旋迴波序列
  4.3  反轉恢復序列
  4.4  梯度回波序列
5  快速脈衝序列
  5.1  k空間和成像時間
  5.2  快速自旋迴波序列及其衍生序列
  5.3  快速反轉恢復序列
  5.4  快速梯度回波技術
  5.5  磁化矢量準備的超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5.6  回波平面成像技術
  5.7  梯度自旋迴波序列
  5.8  螺旋磁共振成像
  5.9  輻射狀採集成像
6  圖像重建方法和快速掃描方法
  6.1  填零傅里葉變換
  6.2  部分傅里葉方法
  6.3  並行成像方法
  6.4  多層同時激發
  6.5  壓縮感知
  6.6  磁共振指紋圖
7  磁共振對比劑
  7.1  磁共振成像:組織對比的來源
  7.2  外源性對比劑的分類
  7.3  釓螯合相關對比劑
  7.4  氧化鐵相關對比劑
  7.5  對比劑安全性
  7.6  配合磁共振對比劑的相關成像序列
8  磁共振血管成像
  8.1  對比劑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
  8.2  非對比劑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
  8.3  血管壁和斑塊成像
9  磁共振擴散成像
  9.1  擴散的基本概念

  9.2  擴散對磁共振成像信號的影響
  9.3  擴散加權成像原理
  9.4  擴散加權成像常用序列
  9.5  擴散加權成像新技術
  9.6  單指數模型擴散加權成像技術要點和臨床應用
  9.7  體素內非相干運動模型
  9.8  擴散張量成像
  9.9  擴散峰度成像
  9.10  擴散譜成像
  9.11  全身擴散加權成像
10  磁共振灌注成像
  10.1  動態磁化率對比成像
  10.2  動態對比增強成像
  10.3  動脈自旋標記灌注成像
11  血氧水平依賴法功能成像
  11.1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11.2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實驗方法
  11.3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數據分析方法
  11.4  腦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臨床應用
  11.5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體部應用
12  活體磁共振波譜學
  12.1  磁共振波譜基本概念
  12.2  一些基本的生化物質
  12.3  定域單體素磁共振波譜
  12.4  磁共振波譜成像
  12.5  波譜后處理和定量分析
  12.6  影響波譜質量的因素
  12.7  人體磁共振波譜採集方案
13  脂肪抑制技術和脂肪定量成像
  13.1  脂肪抑制和脂肪定量技術物理基礎
  13.2  脂肪抑制和脂肪定量方法概述
  13.3  化學位移選擇性脂肪抑制技術
  13.4  基於弛豫時間的脂肪抑制技術
  13.5  混雜技術
  13.6  水激發技術
  13.7  Dixon技術
  13.8  IDEAL水脂分離和脂肪定量方法
  13.9  基於模值重建的磁共振成像水脂分離方法
  13.10  基於復值和模值混合重建的水脂分離方法
  13.11  磁共振波譜脂肪定量技術
14  磁化轉移和化學交換飽和轉移成像
  14.1  磁化轉移和化學交換飽和轉移成像中的基本物理概念
  14.2  磁化轉移成像
  14.3  化學交換飽和轉移成像
  14.4  ?胺質子轉移成像
  14.5  外源性化學交換飽和轉移對比劑
15  磁敏感加權成像和定量磁化率成像
  15.1  磁化率概念
  15.2  生物組織磁化率
  15.3  磁敏感加權成像

  15.4  定量磁化率成像
16  磁共振弛豫機制和弛豫時間測量方法
  16.1  弛豫時間的影響因素
  16.2  T1定量成像技術
  16.3  T2定量成像技術
  16.4  T2定量成像技術
  16.5  多種弛豫時間同時測量和合成磁共振成像技術
  16.6  T1p測量技術
17  磁共振彈性成像
  17.1  人體組織生物力學模型與彈性檢測
  17.2  磁共振彈性成像簡要原理
  17.3  磁共振彈性成像序列
  17.4  局域頻率估算與彈性圖擬合
  17.5  磁共振彈性成像在體部的應用
18  偽影的產生和防止方法
  18.1  磁共振成像偽影產生原因概論
  18.2  運動偽影
  18.3  裝備偽影
  18.4  磁化率偽影和金屬異物偽影
19  磁共振成像生物效應和安全性
  19.1  磁共振成像的生物效應
  19.2  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
20  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磁共振成像原理及臨床應用
  20.1  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原理
  20.2  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磁共振成像技術
  20.3  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磁共振成像操作流程與規範
  20.4  一體化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磁共振成像的臨床應用
21  人工智慧與磁共振成像
  21.1  概述
  21.2  影像組學
  21.3  深度學習的基本概念
  21.4  深度學習與磁共振成像影像輔助診斷
  21.5  深度學習與磁共振成像圖像重建
附錄1  磁共振成像相關數學基礎
  附錄1.1  三角函數
  附錄1.2  指數幽數
  附錄1.3  對數
  附錄1.4  微分和積分
  附錄1.5  傅里葉變換
附錄2  符號列表
附錄3  專用名詞英文縮寫對照表
附錄4  不同廠家序列、技術和參數名稱對比
附錄5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