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智能化食品風險追溯關鍵技術與應用/前沿科技關鍵技術研究

  • 作者:編者:包先雨//蔡伊娜|責編:陳隆隆
  • 出版社:中國科大
  • ISBN:9787312054549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1
人民幣:RMB 1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針對現有食品追溯技術中普遍存在的數據顆粒度大、載體多樣化、介面不統一等問題,提出了多種解決手段:通過深度學習、分簇數據融合、信息安全及食品危害因子識別確證等技術,研發食品安全多載體細粒度數據轉換中間件;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過程多源數據異構轉化及分簇融合,提出物聯網分散式環境下分層追溯模型及追溯信息多重防偽與數據加密演算法;研究食品危害因子識別確證技術,構建基於有效特徵信息抽提的農殘、生物毒素和致病菌追溯系統,建立「五個統一」食品安全雙向追溯平台,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智能化應用示範。
    本書適合廣大科研工作者、專家學者、學生朋友們閱讀,既可作為食品追溯技術的參考資料,也可供食品全產業鏈信息化研究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包先雨//蔡伊娜|責編:陳隆隆

目錄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前期研究基礎
    1.2.1  深圳市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1.2.2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1.2.3  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
    1.2.4  江南大學
  1.3  研究範圍和目標
  1.4  研究思路和總體方案
  1.5  本書結構
第2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食品追溯常見方法
    2.1.1  條形碼
    2.1.2  RFID標籤
    2.1.3  DNA指紋
    2.1.4  虹膜識別
    2.1.5  區塊鏈
    2.1.6  其他超微分析
  2.2  國外食品追溯體系
    2.2.1  美國
    2.2.2  歐盟
    2.2.3  澳大利亞
    2.2.4  日本
  2.3  中國食品追溯體系
    2.3.1  政府主導型
    2.3.2  企業自建型
    2.3.3  第三方認證型
第3章  食品安全多載體細粒度數據轉換研究
  3.1  概述
  3.2  轉化模型
  3.3  轉換載體技術選型
    3.3.1  EAN-13零售商品條碼編碼結構
    3.3.2  商品二維碼編碼結構
    3.3.3  SGTIN-96EPC電子標籤編碼結構
  3.4  條碼與電子標籤轉換規則
    3.4.1  SGTIN-96EPC電子標籤轉換為EAN-13零售商品條碼
    3.4.2  EAN-13零售商品條碼轉換為SGTIN-96EPC電子標籤
  3.5  條碼與二維碼轉換規則
    3.5.1  編碼數據結構商品二維碼轉換為EAN-13零售商品條碼
    3.5.2  EAN-13零售商品條碼轉換為編碼數據結構商品二維碼
  3.6  二維碼與電子標籤轉換規則
    3.6.1  SGTIN-96EPC電子標籤轉換為編碼數據結構商品二維碼
    3.6.2  編碼數據結構商品二維碼轉換為SGTIN-96EPC電子標籤
第4章  進出口物流單元快速追溯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相關工作分析
  4.3  進出口物流單元快速追溯模型
  4.4  物流單元流轉路徑估測
    4.4.1  構建物流鏈網

    4.4.2  生成精簡物流鏈網
    4.4.3  構建快速精簡物流鏈網
    4.4.4  快速節點估測
    4.4.5  物流單元流轉路徑估測
  4.5  模擬分析
    4.5.1  生成快速精簡物流鏈網
    4.5.2  節點間的時間分佈特徵估計
    4.5.3  確定物流單元流轉快速節點
    4.5.4  物流單元流轉路徑估測
第5章  包裝食品印刷二維碼溯源體系及安全性分析
  5.1  概述
  5.2  基本原理
    5.2.1  公私鑰加解密
    5.2.2  身份認證及安全通道建立
  5.3  食品信息溯源體系
    5.3.1  信息發布及二維碼綁定
    5.3.2  信息更新與查詢
    5.3.3  信息核對
  5.4  溯源體系安全性分析、
    5.4.1  採用數字加密和身份認證,增加仿冒行為的難度
    5.4.2  網路環境中的非法複製二維碼和難以遁形的仿冒食品
第6章  食品微生物污染物追溯模塊
  6.1  概述
  6.2  相關工作背景分析
    6.2.1  系統平台及網路構架
    6.2.2  資料庫字典構建
    6.2.3  系統使用場景
  6.3  微生物污染物追溯模型
    6.3.1  追溯特徵介紹
    6.3.2  常用模型及系統選擇模型介紹
  6.4  微生物污染物追溯系統建設
    6.4.1  產品-微生物污染特徵資料庫構建
    6.4.2  系統構建組成
    6.4.3  系統場景應用及操作演示
第7章  環糊精的生產及客體物質的包埋緩釋研究
  7.1  概述
  7.2  相關工作分析
    7.2.1  普魯蘭?定向改造減弱環糊精抑製作用
    7.2.2  雙?提高β-CD轉化率
    7.2.3  香蘭素-β-環糊精包合物包合比的測定
    7.2.4  薑黃素-β-環糊精包合物包合比的測定
    7.2.5  香蘭素-β-環糊精包合物的鑒定
    7.2.6  薑黃素-9-環糊精包合物的鑒定
    7.2.7  香蘭素-β-環糊精包合物中香蘭素完全釋放時間的研究
    7.2.8  薑黃素-β-環糊精包合物中薑黃素完全釋放時間的研究
    7.2.9  環糊精包埋及緩釋機制
    7.2.10  重組y-CGTase定性分析
    7.2.11  澱粉種類對y-CD製備的影響
    7.2.12  乙醇濃度對y-CD製備的影響
    7.2.13  澱粉濃度對y-CD製備的影響

    7.2.14  加?量對y-CD製備的影響
    7.2.15  Ca2+對y-CD製備的影響
    7.2.16  PpCD對不同環糊精的選擇性水解能力
    7.2.17  PpCD在不同復配CD體系中的水解規律
    7.2.18  溫度對PpCD水解過程的影響
    7.2.19  PpCD對y-CGTase產物中y-CD的純化效果
第8章  農藥殘留風險評估系統構建
  8.1  概述
  8.2  農產品溯源方法研究
    8.2.1  食品追溯定義
    8.2.2  溯源粒度分析
    8.2.3  一種基於數據關聯模型的產品深度溯源方法
    8.2.4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溯源編碼規則
    8.2.5  溯源演算法
    8.2.6  物流與信息流
  8.3  農藥殘留環境污染數學建模
    8.3.1  數學模型
    8.3.2  數據來源
    8.3.3  系統開發目的
  8.4  農藥殘留環境污染風險評估系統用戶界面
    8.4.1  主要特點
    8.4.2  軟體平台界面
    8.4.3  網頁主界面
    8.4.4  系統伺服器端安裝部署
第9章  雙向分層追溯平台軟體需求
  9.1  概述
  9.2  業務流程
  9.3  追溯方案
  9.4  功能模塊
    9.4.1  平台功能架構
    9.4.2  基本信息管理
    9.4.3  採購管理
    9.4.4  種植生產管理
    9.4.5  加工處理管理
    9.4.6  出入庫管理
    9.4.7  物流運輸
    9.4.8  銷售模塊
    9.4.9  溯源追蹤
    9.4.10  執法監管
    9.4.11  統計查詢
    9.4.12  系統配置管理
第10章  食品安全風險雙向分層追溯平台
  10.1  概述
  10.2  安裝和初始化
  10.3  業務流程與系統功能匹配介紹
    10.3.1  用戶登錄
    10.3.2  用戶退出
  10.3  ,3個人中心
    10.3.4  忘記密碼
    10.3.5  組織架構

    10.3.6  角色設置
    10.3.7  用戶管理
    10.3.8  組織設置
    10.3.9  系統設置
    10.3.10  碼值管理
    10.3.11  商品管理
    10.3.12  生產管理
    10.3.13  倉庫管理
    10.3.14  訂單管理
    10.3.15  溯源稽查
    10.3.16  統計分析
附錄
  附錄1  溯源報告模板
  附錄2  典型食品腐乳中微生物特徵數據表單
  附錄3  系統涉及的典型食品生產工藝流程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