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6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 作者:編者: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責編:符愛霞//羅晶//鄒艷霞//吳冰華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08104
  • 出版日期:2022/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9
人民幣:RMB 4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簡稱《原理》)的第六版。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來,《原理》以其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層次明晰等鮮明特點,深受人們的歡迎。從第一版到第五版,《原理》發行了1000萬冊,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宣傳中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這同時表明了它的生命力和社會價值。本次修訂對「第五版」的基本觀點進行了全面審視,力圖用當代實踐的新經驗、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哲學研究的新觀點闡述已經成為「常識」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挖掘、充分闡述以往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系統論證馬克思、恩格斯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詳盡論述,同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

作者介紹
編者: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責編:符愛霞//羅晶//鄒艷霞//吳冰華

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第一節  哲學與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
    三、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徵
    一、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二、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三、以徹底的批判性為標誌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第三節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一、確立辯證的思維方式
    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
第二章  物質與世界
  第一節  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質: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二、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三、自然物質與社會物質
  第二節  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
    一、人類社會產生的自然前提
    二、人類社會產生的現實基礎
    三、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第三節  從物質到意識
    一、意識產生的自然前提和社會基礎
    二、意識: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三、意識的結構和功能
第三章  實踐與世界
  第一節  實踐的本質與結構
    一、實踐: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
    二、實踐:人的存在方式
    三、實踐的理性結構和社會結構
  第二節  實踐的主體與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一、實踐的主體及其結構
    二、實踐的客體及其形式
    三、實踐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中介
  第三節  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一、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二、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三、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第四章  社會的本質與結構
  第一節  社會的本質與整體性
    一、實踐:社會生活的本質
    二、社會: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
    三、社會結構:交往活動的制度化
  第二節  社會的經濟結構
    一、生產力:人與自然之間的現實關係的標誌
    二、經濟結構:生產關係的總和
    三、階級:特定經濟結構中的人群共同體
  第三節  社會的政治結構與觀念結構
    一、政治結構及其核心

    二、觀念結構及其要素
    三、觀念結構的作用與相對獨立性
第五章  人的本質與價值
  第一節  人的個體存在與社會存在
    一、人的個體發生與社會遺傳
    二、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
    三、現實的個人與現實的社會
  第二節  人的屬性與本質
    一、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二、人的本質:社會關係的總和
    三、社會關係的生產與再生產
  第三節  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
    一、人的社會價值
    二、人的個人價值
    三、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第六章  聯繫與發展
  第一節  聯繫的普遍性
    一、世界的普遍聯繫
    二、普遍聯繫中的系統聯繫
    三、普遍聯繫中的「為我而存在的」關係
  第二節  發展的過程性
    一、發展: 事物運動、變化的上升性
    二、發展的實質:新事物的產生與舊事物的滅亡
    三、發展的決定性
  第三節  發展的規律性及其核心
    一、規律及其實現:從可能到現實
    二、規律的類型:自然規律、歷史規律和思維規律
    三、對立統一規律: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七章  聯繫與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量變質變規律
    一、質、量、度
    二、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三、量變的複雜性與質變的多樣性
  第二節  對立統一規律
    一、矛盾:對立統一關係
    二、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第三節  否定之否定規律
    一、肯定與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性的辯證法
第八章  社會發展的規律與歷史的創造者
  第一節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三、階級鬥爭的規律及其歷史作用
  第二節  歷史的創造者
    一、歷史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二、人民群眾:歷史的創造者
    三、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第三節  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與人的活動的選擇
    一、社會形態: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的統一體
    二、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與選擇性
    三、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第九章  認識與實踐
  第一節  認識的發生
    一、實踐: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二、認識的種系發生
    三、認識的個體發生
  第二節  認識的本質
    一、認識: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二、認識的社會性
    三、反映客觀世界與創造客觀世界
  第三節  認識的結構
    一、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同構性
    二、認識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徵
    三、認識結構的演化及其特點
第十章  認識過程與思維方法
  第一節  主體觀念把握客體的基本形式
    一、認識:感性直觀與理性思維的統一
    二、認識的感性形式及其社會性
    三、認識的理性形式及其特徵
  第二節  認識的過程及其規律
    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二、從抽象規定到理性具體
    三、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第三節  認識活動中的思維方法
    一、辯證法、認識論和方法論
    二、思維方法的本質與層次
    三、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  真理與價值
  第一節  真理
    一、真理:標誌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範疇
    二、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三、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第二節  價值
    一、價值: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意義關係
    二、價值的客觀前提與主體性特徵
    三、價值評價:認識的特殊形式
  第三節  真理與價值的關係
    一、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
    二、真理與價值的統一及其基礎
    三、真理、價值、自由
第十二章  社會進步與人的發展
  第一節  社會進步及其標準
    一、社會進步的基本含義
    二、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代價
    三、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
  第二節  人的發展及其歷史進程
    一、社會進步中的人的發展

    二、人的發展的歷史形態
    三、時間:人的生命尺度和發展空間
  第三節  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一、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
    二、人的異化及其揚棄:從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
    三、共產主義: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社會
閱讀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