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美術研究(第44輯書畫理論)

  • 作者:編者:山東大學藝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責編:黃坤峰//陳元棪
  • 出版社:上海書畫
  • ISBN:9787547930021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1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中國美術研究》第44輯《書畫理論》。
    「美術考古研究」版塊以趙化成的《軺車新考》領銜,作者認為「軺車」與「安車」皆為無遮蔽的「四向遠望」之馬車。漢代之「軺車」為立乘的輕小之車,多屬低等級之乘用車,而「安車」為坐乘之車,多屬官吏或王公貴族所乘之高等級馬車。劉慧以文明交流互鑒的視角對中亞地區典型蓮花紋樣進行了研究。王詩曉將漢代「宴飲樂舞」墓室壁畫與古羅馬「樂師與哭靈者」石棺畫進行了比較研究。席智慧、靳曉彤討論了駱駝圖像在先秦至東漢時期所呈現的本土化特點。
    「宗教美術研究」板塊中,劉興山以雕塑本體語言為視角,對青州北齊佛頭造型語言中的人文語素進行了探究。郭阿梅通過分析西夏時期的繪畫發展背景,判斷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賢變壁畫及甬道上供養人畫像的繪製年代。程狄系統總結了安多地區土族民間信仰中的「二郎神」信仰的多元文化特徵。
    在「古代繪畫史研究」版塊中,王菡薇、吳黔江對湯厘《畫鑒》所呈現出的文人群體與世俗群體的鑒畫觀及其鑒識活動進行了討論。蘇丹討論了宋代仕女畫所構建的女性空間。牛同棟認為《踏歌圖》的繪製年代應在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仝龍偉對《南村輟耕錄》所載書畫史料及其價值進行了討論。賀萬里、李知融、賈育仁認為查士標及其書畫對清中期揚州畫派的崛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丁蘇川認為倪瓚繪畫觀念在其人生不同階段的變化較大程度上受到了時代信仰風尚及其自身信仰選擇的影響。    「書畫理論研究」版塊中,薛珠峰、張潔瑤對東周時期晉、楚、秦簡牘文字在用筆、結字上的書體特徵進行了比較分析。謝征以張萱的《搗練圖》為例,討論了唐代人物繪畫的「意境」之美。石燕婷以朱復戡論書詩文為主要線索,結合其書法實踐路徑與書跡的考察,對朱氏書學思想進行了討論。楊帆認為鄧石如的篆刻能開創出書印合一的風格與其于乾隆四十五年在梅鏐家客座及向程瑤田問學的兩次交遊學習經歷有最直接的聯繫。
    「近現代美術研究」版塊中,張靜淼認為倪貽德的新寫實主義將革命與藝術並存,情感與藝術並重,不僅吸收了現代派營養,而且與中國社會現實相結合,是倪貽德個人的具有學理性的現代派藝術風格。閆波、柴念認為王琦不同時期的藝術理論彰顯出了強烈的革命性、人民性階段特徵。譚小飛對陳之佛在1920年至1925年期間的美術活動進行考證。王世巍從蔡元培為青年創校畫家劉海粟所題寫的「閎約深美」出發,討論了近代美術教育中的民族品格與文化理想。葉雋以關良與李可染1957年的訪德畫旅為中心,考察了異國藝術資源與中國現代畫轉型的關係。
    「藝術設計研究」版塊中,唐瑋認為漢畫像石中的審美表達受未來主義與自然主義的交織影響,其造型體現了漢人的思想文化內涵。秦洪亮對民國時期盛行的月份牌女性廣告畫進行了討論。寧俊、麥迪乃木·吐爾遜、楊柳考察了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紋樣的文化成因及其所反映的和合文化特質。梁海鵬、田龍過對當代中國動畫中身體表達的三重桎梏及創新策略進行了研究。

作者介紹
編者:山東大學藝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責編:黃坤峰//陳元棪

目錄
美術考古研究
  軺車新考
  文明交流互鑒視域下中亞地區蓮花紋樣研究
  漢代「宴飲樂舞」墓室壁畫與古羅馬「樂師與哭靈者」
  石棺畫比較研究
  秦漢時期駱駝圖像的本土化進程與多元圖像學意義研究
宗教美術研究
  再論:青州北齊造像
    ——佛頭造型語言中的人文語素探究
  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賢變繪製年代與甬道供養人
  身份辨析
  「佛道並存」語境中的「二郎神」民間信仰圖像「藏化」現象
    ——以安多地區土族族群為對象
古代繪畫史研究
  文心與世態:從湯垕《畫鑒》看元代兩種繪畫鑒識觀及
  其鑒識活動
  隔絕與開放:宋代仕女畫中女性空間的闡釋
  「御題空間」與《踏歌圖》斷代研究
  《南村輟耕錄》所載書畫史料析論
  查士標揚州歲月及其藝術成長研究
  世變與選擇:倪瓚繪畫觀念的衍化
書畫理論研究
  東周晉楚秦簡牘書法比較研究
  唐代人物繪畫的「意境」之美
    ——以張萱的《搗練圖》為例
  取法、融合、精鑒與文本
    ——以朱復戡詩文為中心的書學觀
  乾隆四十五年的鄧石如
近現代美術研究
  從現代派到新寫實主義
    ——民國時期倪貽德繪畫風格的轉型
  革命性與人民性
    ——王琦的藝術理論特徵淺析
  陳之佛留日期間的回國時間問題
    ——兼陳之佛早期美術活動再考察(1920—1925)
  近代美術教育的民族品格與文化理想
    ——論「閎約深美」
  異國資源與中國現代畫轉型
    ——以關良與李可染1957年訪德畫旅為中心的考察
藝術設計研究
  漢畫像石中「未來主義」與「自然主義」交織的審美觀造型呈現
  凝視女體:月份牌廣告畫的百年審度
  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紋樣的文化成因及其和合文化特質
  當代中國動畫中身體表達的三重桎梏及創新策略蠡測
  阿瑪拉瓦蒂出土佛誕圖像研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