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佛教常識答問(精)

  • 作者:趙朴初|責編:吳文娟
  • 出版社:華文
  • ISBN:9787507535730
  • 出版日期:2011/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58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佛教的創立及創始人做了歷史的而不是神話般的闡述,對佛法的基本內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團和戒律予以精闢闡釋。同時,對佛教在印度的興衰、在中國的傳播,尤其是佛教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及其對社會文化發展所起的作用,都發表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卻非高不可攀。本書中,趙朴初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生動活潑的問答形式,對佛、佛教與佛法的內涵,佛教的傳播、發展與演變的過程,以及有關佛教各個方面的知識,都作了詳細的解答。

作者介紹
趙朴初|責編:吳文娟
    趙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領袖、書法家、詩人。早年就學于蘇州東吳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后,曾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少年村村長,並參與發起組建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之前,一直在上海佛教界及慈善機構任職。1949年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滴水集》《片石集》《趙朴初詩詞曲手跡選》《佛教常識答問》等。

目錄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佛教
  法是什麼
  佛是神嗎
  佛的意義
  如來佛
  阿彌陀佛
  南無佛
  釋迦牟尼的出生
  藍毗尼園遺址
  釋迦牟尼的幼年教養
  出家以後
  成佛遺跡
  初轉法輪
  轉法輪
  初次說法之地
  三寶
  皈依
  釋迦牟尼教化的區域
  涅槃
  涅槃前後
  舍利
  塔
  涅槃的年代
  創立佛教
  中國
  新興國家特點
  種姓制度
第二章  佛法的基本內容和佛教經籍
  新興國家的種姓制度
  釋迦
  種姓矛盾
  釋迦牟尼時代
  印度的社會制度
  釋迦牟尼和婆羅門、剎帝利的關係
  釋迦牟尼和平民關係
  諸法無常
  百家爭鳴的思想家
  婆羅門教思想
  反婆羅門教思想
  佛教和各教派關係
  佛法的基本內容
  緣起
  同時的互存關係
  異時的互存關係
  因果關係
  緣起教義
  緣起偈是誰作的
  緣起論
  緣起十一義

  無造物主
  佛教與無神論
  無我
  佛教與二元論
  無動作義
  無常
  佛教的無常法則
  因果相續
  緣起理論
  佛教與宇宙萬有
  法印
  有漏皆苦
  十二緣起
  涅槃寂靜
  如何達到涅槃
  厭世主義
  大乘佛教
  大乘小乘的分別
  菩薩
  六度
  四攝
  五明
  大乘佛教的特點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佛經
  結集
  第六次結集
  巴利文
  記錄佛經的文字
  漢譯、藏譯佛教經典的來源
  現有佛經的文字
  世界佛經三大系
  漢譯三藏
  漢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經》的刻本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
  出家
  五乘教法與出家
  阿羅漢
  聲聞乘
  出家制度
  佛教僧侶及其生活
  學修的內容
  佛教僧侶對在家佛教徒的義務
  佛教的理想
  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條件
  出家是否嚴格
  人人要出家的國度
  日本僧人的家室

  和尚
  喇嘛
  僧尼
  法師
  活佛
  僧王
  僧伽教團
  僧伽組織
  羯磨製度
  僧伽會議
  僧伽組織與原始社會制度
  現行的羯磨製度
  叢林清規
  僧眾的禮節和生活習慣
  僧眾的長幼禮節
  在家佛教徒的禮節
  飲食問題
  開戒條
  吃「葷」與開戒
  南方國家居士的供飯禮節
  比丘手不捉持銀錢
  僧人的衣服
  僧人剃髮
  釋迦牟尼的弟子
  佛陀旁的比丘像
  佛的弟子的遺跡
  十八羅漢
  五百羅漢
  菩薩像
  被當神崇拜的菩薩
  四大名山
  彌勒菩薩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衰滅、復興
  印度佛教的歷史概況
  印度現今的佛教
  印度佛教的重要階段
  原始佛教時期
  部派分裂時期
  判斷是非的集會
  戒律問題
  部派分裂
  各部派學說的不同
  上座部和大眾部
  部派分裂時期的大事件
  阿育王
  是否有印度僧人來傳教
  阿育王弘揚佛教的原因
  阿育王對佛教的影響
  第三次結集
  排佛運動

  南方佛教
  迦膩色伽
  其他部派情況
  龍樹
  諸法實相論
  大乘有什麼發展
  笈多王朝
   無著和世親
   瑜伽系
  三性三無性與龍樹二諦
  萬法唯識
  末那識與阿賴耶識
  變相的靈魂
  瑜伽系的其他建樹
  笈多王朝以後的情況
  密宗
  真言陀羅尼
  密宗佛像
  密宗與婆羅門教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
  印度佛教的復興
第五章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演變
  一、佛教的傳入和經典的翻譯
  佛教的傳入
  漢明帝的求法
  佛教傳入的海路途徑
  中國何時有出家佛教徒
  佛經的翻譯
  漢代著名的翻譯家
  小乘學派與大乘學派
  翻譯對佛教的影響
  道安法師
  十誦律與四分律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之後的翻譯家
  玄奘與真諦
  唐僧與唐三藏
  玄奘法師
  從事佛典翻譯的代表人物
  二、佛教各宗派的興起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佛教的宗派
  三論宗
  真俗二諦與中道實相
  瑜伽宗
  無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天台宗
  五時
  八教
  一心三觀和三諦圓融

  賢首宗
  五教
  六相
  十玄門
  三觀
  禪宗
  《楞伽》與《般若》
  南宗與北宗
  五家七派
  參禪打坐
  凈土宗
  律宗
  戒律
  小乘法
  密宗教義
  三密瑜伽與本尊法
  俱舍宗與成實宗
  各宗的變化
  近代佛教著名人物
  近代著名高僧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佛教
  西藏佛教的傳入
  西藏佛教的發展
  巴利語系佛教
  藏語系佛教的宗派
  巴利語系佛教的宗派
  四、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
  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作用
  佛教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佛教對中國文體的作用
  佛教的建塔與造像
  佛畫藝術的類別
  佛教音樂、天文、醫藥等技藝的傳習
  佛教在社會公益事業中的成就
  五、發揚人間佛教的優越性
  佛法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五乘佛法、世間法和出世間法
  惡人能殺嗎
  人間佛教和成佛的關係
  菩薩行
  六波羅蜜的內容和意義
  佛教的前途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