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腳印(劉勇音樂學文集)

  • 作者:劉勇|責編:楊光
  • 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
  • ISBN:9787569602487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4
人民幣:RMB 11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的一部音樂學文集,通過中國音樂史、樂律學、民族音樂學與傳統音樂研究、音樂考古學與音樂圖像學、雜文兩篇這五個篇章介紹了音樂學相關內容。本書語言通順,學術強,兼具人文,同時,此領域的研究在音樂學界也鮮少出版,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作者介紹
劉勇|責編:楊光
    劉勇,1953年生於山東沂水。現任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攻讀中國古代音樂史方向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音樂學系教師。1995年考人中央音樂學院,攻讀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方向博士學位,1999年畢業並獲學位。2004年獲王寬成英國學術院獎學金,應邀前往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做訪問學者,研修民族音樂學。2005至2007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民族音樂系做訪問學者,繼續研修民族音樂學。發表學術論文「唐代到宋代音樂文化的變化是衰退還是轉型》《朱載?異徑管律的測音研究》《阿炳為什麼被美化》《二十八調遐想》等四十余篇,出版專著《中國嗩吶藝術研究》《(律歷融通)校注》(合作),譯著《民族音樂學研究》(合作)等。曾獲金鐘獎論文、專著優秀獎。

目錄
第一編  中國音樂史
  1.「戛擊鳴球」之「球」到底是什麼?
  2.唐代到宋代音樂文化的變化是衰退還是轉型
  3.寫是記譜嗎?
  4.「成均之法」辯
  5.唱賺二題
  6.阿炳為什麼被美化
  7.何為「范陽祖氏之學」?
  8.談談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中的空間概念
  9.論以人物為主線的音樂史學史寫作
  10.楊蔭瀏音樂起源觀散議
  11.中國古代音樂史學40年之檢討
  12.「聲無哀樂」與「音聲無常」
第二編  樂律學
  1.倍半關係在王朴律中的作用
  2.民間樂種「四宮」與二十八調「四宮」
  3.朱載堉異徑管律的測音研究
  4.何為「同均三宮」——「同均三宮」研究綜述
  5.《遼史·樂志》中的「四旦」是四宮嗎?
  6.漢代律學概覽
  7.《遼史·樂志》中的「四旦」真是四宮嗎?
  8.關於朱載堉著作的命運新探
  9.王邦直律學性質探微
  10.二十八調遐想
  11.再談《遼史·樂志》中的四旦七調
  12.有意栽花還是無心插柳——對朱載堉十二平均律創立動機的追問
  13.《樂學軌範》學習心得兩則
  14.梁武帝樂律學成果評析
  15.論「外則為犯」
  16.《淮南子》「和、繆」及相關問題再探
  17.關於膠東道曲所用音階的兩個案例
  18.《新唐書》樂律學二題辨惑
  19.黃翔鵬若干樂律學問題的研究心路探究
  20.邊棱發音指孔取音類吹管樂器的測音問題再思考
  21.宋代的三位「布衣」及其樂律學理論
  22.論宮調系統
  23.「同均三宮」探源
  24.依聲定律小考
第三編  民族音樂學與傳統音樂研究
  1.文化旅遊與傳統音樂的傳承
  2.全世界民族音樂學家,聯合起來
  ——兼論民族音樂學中國學派的形成和學術特點
  3.器樂旋律與曲式
  4.中國樂器學發展的回顧
  5.論「反哺」在傳統音樂傳承中的作用
  6.陝北民歌中的「一句雙均」現象
  7.熊貓還是貓熊——簡論詞序與學科概念
  8.音色,一種文化符號
  9.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政府作為——雜談邢台地區傳統音樂的傳承方略
  10.音樂技術理論話語體系中的心態問題

  11.劉天華二胡曲Do-Sol弦式探源
第四編  音樂考古學與音樂圖像學
  1.「崇漢軒」所藏漢畫像磚中的樂舞資料
  2.音樂圖像的辨偽問題
  3.陳暘《樂書》樂器插圖中的若干問題
  4.中國樂器發明略梳
  5.論音樂圖像學與音樂考古學的關係及研究對象
  6.從樂舞圖像看笙的西傳
第五編  雜文兩篇(兼做自傳)
  1.訪學散記
  2.懷念恩師馮文慈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