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史(精)

  • 作者:張建軍|責編:劉九零
  • 出版社:江蘇美術
  • ISBN:9787574102125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56
人民幣:RMB 3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對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著述、畫家畫論進行了全面考察,通過系統梳理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思想及其嬗變演進過程,探索了很多重要理論問題,建構起了完整的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史框架,沉澱出第一部全面系統的中國山水畫理論史著作。
    論著勾畫了各時代山水畫觀念嬗變軌跡,呈現出中國古代山水畫創作及山水畫理論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歷史圖景,為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啟示,在汲取東西方漢學相關成果和比較中外藝術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凸顯了中國山水畫理論對世界藝術理論的獨特貢獻,為中國山水畫創作和理論創新走向世界開闢了廣闊前景。

作者介紹
張建軍|責編:劉九零
    張建軍,男,漢族,博士、教授,美術學、藝術理論及文藝學博士生導師,牛津大學訪問教授、高級研究學者。曾任山東藝術學院教務處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湖北大學藝術學院特聘院長,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南京曉庄學院美術學院特聘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已出版《中國古代繪畫的觀念視野》《中國畫論史》等12部專著,在《文藝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書畫及詩詞作品散見於中外報刊。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1項,國家出版基金項目1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學術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多項。

目錄
導論   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的歷史脈絡
    一、山水畫理論開端:「以形寫神」
    二、從「六法」論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三、「圖真」:從觀念到方法
    四、文人畫理論:「詩畫一律」
    五、從荊浩、郭熙「接著講」
    六、山水畫「寫意」理論的展開
    七、「畫物慾似物,豈可不識其面」
    八、「山水以氣韻為主」
    九、「筆墨」與「丘壑」之間的董其昌
    十、「真工實能」與「得山水性情」
    十一、明末的思考:如何創造
    十二、天崩地裂后的山水畫觀念:筆墨、情感與自我
    十三、正統、通變與山水畫價值重構
    十四、心法、畫理與趣味: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的尾聲
    十五、山水畫理論的高峰與群嶺的思考
第一章  六朝至唐代山水畫理論
  第一節  山水畫理論的開端:顧愷之《畫雲台山記》
    一、山水畫理論前史
    二、中國第一篇山水畫理論著作
    三、《畫雲台山記》的理論特徵
    四、「以形寫神」與「遷想妙得」
    五、顧愷之山水畫理論貢獻
  第二節  「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宗炳《畫山水序》
    一、畫山水的依據
    二、「以形寫形,以色貌色」
    三、「應會感神,神超理得」
    四、「神之所暢,孰有先焉」
  第三節  「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王微《敘畫》
    一、寫作意圖
    二、繪畫是什麼
    三、「畫之致」與「畫之情」
  第四節  「六法」與「為山水傳神」:謝赫《古畫品錄》
    一、「六法」與山水畫
    二、山水畫之「氣韻生動」兼及「為山水傳神」
  第五節  「設奇巧之體勢,寫山水之縱橫」: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一、關於《山水松石格》作者問題
    二、《山水松石格》解讀
    三、《山水松石格》全文結構重排
  第六節  「意在筆先」:王維《山水論》
    一、「意在筆先」
    二、「四遠」:山水畫中表現「遠」的方法
    三、山之分類、樹之特徵
    四、天氣、旦暮、四時
    五、《山水論》全文結構重排
  第七節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唐代詩人山水畫論
    一、「即事能娛人,從茲得消散」
    二、「乘興遣畫滄洲趣」
    三、「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四、詩畫關係

    五、「水暈墨章,興吾唐代」
  第八節  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一、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
    二、中唐「山水之變」
    三、張璪的偏師獨勝:從樹石到山水
    四、張璨的山水畫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影響
  第九節  《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與山水畫
    一、對山水畫與山水畫家的記錄與品評
    二、「五等」與「四品」
    三、張彥遠《論畫山水樹石》
第二章  五代、宋元山水畫理論
  第一節  「圖真」:荊浩《筆法記》
    一、荊浩其人其書
    二、「圖真」「須明物象之原」
    三、「六要」「四品」「四勢」「二病」
    四、從裝飾到「圖真」
    五、從「圖真」到「寫意」·從「隱跡立形」到「筆墨至上」
  第二節  「畫見其大意」:郭熙、郭思《林泉高致》
    一、山水畫學與君子之愛
    二、「可游可居」
    三、「山水,大物也」
    四、身即山川而取之
    五、「三遠」「三大」與「術」的探求
    六、山水之理與畫山水之法
    七、虛靜與詩興
    八、對照蘇軾常理與常形
  第三節  歐陽修:畫意不畫形
    一、《盤車圖》詩解讀
    二、「畫畫意」與「詩言志」
    三、繪畫理論中的「言意之辨」
  第四節  詩畫一律:蘇軾、黃庭堅與米芾
    一、「神與物交」:「傳神」論的發展
    二、悟性與天分
    三、「詩畫一律」
    四、「墨戲」
    五、「常理與常形」
    六、「得之於心」與「平淡天真」
    七、「得其意思所在」與「吐墨」
  第五節  「造理入神」與「以天合天」:沈括與董逌
    一、沈括的「造理入神」與「以大觀小」之法
    二、董逌「以天合天」與進技于道
  第六節  「氣韻非師」: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一、「氣韻非師」
    二、用筆得失
    三、風格分野與古今之別
  第七節  「畫者,文之極也」:鄧椿《畫繼》
    一、「逸品」居首
    二、「畫者,文之極也」
  第八節  「格物致知」:韓拙《山水純全集》
    一、對古代畫論的引用、闡釋、借鑒與發揮

    二、象與理、華與實、人與天
    三、韓拙「三遠」與「格物致知」
  第九節  趙孟叛:提倡「古意」與引書入畫
    一、「作畫貴有古意」
    二、「須知書畫本來同」
  第十節  湯厘與「寫意」說
    一、「意」的觀念小史
    二、「寫」的本義與畫論用義
    三、「寫意」:核心觀念與相關範疇
  第十一節  「活法」與「逸筆」:黃公望與倪雲林
    一、樹石畫法
    二、「山論三遠」
    三、「畫不過意思而已」
    四、「逸氣」與「逸筆」
第三章  明代山水畫理論
  第一節  「畫物慾似物,豈可不識其面」:王履《華山圖序》
    一、「畫物慾似物,豈可不識其面」
    二、「法在華山」
  第二節  「取其韻」:何良俊《四友齋畫論》
    一、山水畫優於文字
    二、觀山水畫應神遊、取韻
    三、「畫山水則古不如今」
    四、山水畫之五大傳派
    五、「行家」與「利家」
  第三節  王世貞:  「山水以氣韻為主」
    一、「書畫之士多長年」
    二、「山水以氣韻為主」
    三、山水之變
  第四節  董其昌與山水畫「南北宗論」
    一、「文人之畫」
    二、「南北宗論」的悟性之維
    三、「為山水傳神」與「筆墨精妙」
    四、「南北宗」與中國山水畫實際歷程的關係
    五、相關分派體系
    六、模糊分類
    七、南北宗論的發展:畫學正脈
  第五節  「古法」與「真工實能」:李日華《竹嬾畫媵》
    一、「古法」之探求:「真工實能」
    二、「性者物自然之天」
  第六節  「最要得山水性情」:唐志契《繪事微言》
    一、「畫中惟山水最高」
    二、山水寫趣
    三、「最要得山水性情」
    四、「蘇州畫論理,松江畫論筆」
    五、天性論
    六、對「逸品」內涵與外延的探討
    七、「氣韻生動」辨
  第七節  「畫求熟外生」:顧凝遠《畫引》
    一、筆墨與氣韻
    二、「訪畫」與「畫從心生」

    三、「生拙」與「雅人深致」
  第八節  惲向:  「以意為主,而氣附之」
    一、「畫至於文人而後能變」
    二、「以意為主,而氣附之」
    三、「氣韻在筆不在墨」
    四、「簡于象而非簡于意」
  第九節  走出「因襲」與「矯枉」:沈顥《畫麈》
    一、「矯枉」與「因襲」:影響的焦慮
    二、丘壑與位置
第四章  清代山水畫理論
  第一節  龔賢:  「筆墨相得則氣韻生,筆墨無通則丘壑其奈何」
    一、「自董以前有圖而無畫」
    二、畫家「四要」
    三、「筆墨相得則氣韻生,筆墨無通則丘壑其奈何」
    四、自心中擘述
  第二節  惲南田:  「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
    一、「作畫在攝情」
    二、「相叫必于荒天古木」
    三、「逸品」的境界
  第三節  石濤:  「一畫之法,乃自我立」
    一、「一畫」:道與法的統一
    二、感受與創造
    三、「了法」「變化」
    四、石濤畫論的形而上維度
  第四節  清代「四王」:  「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
    一、正統論與宗派論
    二、「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第五節  「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笪重光《畫筌》
    一、《畫筌》的寫作背景
    二、「渾」與「清」
    三、「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
    四、畫題
    五、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造化、傳承、通變
    六、皴法與設色
  第六節  「發揮天地之形容,蘊藉聖賢之藝業」:唐岱《繪事發微》
    一、山水畫之正派
    二、「發揮天地之形容」與「神逸兼到」
    三、山水畫之筆墨、設色等技法
  第七節  「禪者,傳也」:布顏圖《畫學心法問答》
    一、「所謂畫禪者何也」
    二、「氣韻生動,人力可能也」
    三、「山水入妙,在有法無法之間」
  第八節  「畫論理不論體」:范璣《過雲廬畫論》
    一、「畫論理不論體」
    二、「畫以養性」
    三、「丘壑之難在奪勢」
    四、「畫不可示于藏家」中的創新思想
  第九節  「畫有三到:理也,氣也,趣也」:盛大士《溪山臥遊錄》
    一、對清代山水畫的批評
    二、山水畫的評價標準:  「七忌、三到、六長、四難」

    三、「畫須有寄托」
    四、山水畫源流、宗派與技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