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郭沫若研究年鑒(2020中國社會科學年鑒)(精)

  • 作者:編者:劉曦光|責編:王鳴迪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09413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44
人民幣:RMB 2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郭沫若紀念館每年連續編撰的郭沫若研究學術年鑒。該卷通過「研究綜述」「專題研討」「論文選刊」「學術爭鳴」「觀點摘編」「碩博論文」等欄目,全面展示2020年在文學、歷史學和古文字學等各個領域中富有深度和創新性的郭沫若研究成果。此外,該卷還設有「年度訪談」「學人回憶」等欄目為學術史留下珍貴資料,「學術會議」「新書推介」欄目總結全年學界重要動態。「展覽活動」欄目展示郭沫若相關的重要展覽與文化活動。「館藏資料」披露郭沫若紀念館館藏文物藏品,「郭沫若研究大事記」和「郭沫若研究資料索引」,對全年的學界活動與研究成果做出詳細總結與記錄。《郭沬若研究年鑒》集學術性與資料性于一體,對促進郭沫若研究的學科發展與保存學術史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介紹
編者:劉曦光|責編:王鳴迪

目錄
第一篇  研究綜述
  四十年代中後期郭沫若研究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郭沫若史學研究的走向與趨勢
第二篇  特別推介
  郭沫若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
  尋找于立忱
第三篇  新刊佚文
  抗日戰爭中國的文藝動態
  俄文譯本《郭沫若選集》序
  俄文譯本《中國詩歌選》序
  郭沫若往來信函
第四篇  專題研討
  編者按
  郭沫若同志和黨的關係
  關於郭沫若的黨籍與黨齡
第五篇  論文選編
  郭沫若與內山完造和內山書店
  魯迅、郭沫若與內山完造相關史實疏正
  從新發現手札看周恩來、郭沫若對抗日戰爭文藝工作的領導
  《郭沫若書信集》所收「致賽珍珠並全美作家」信札考釋
  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
  郭沫若1946年演講鉤沉與補正
  從檔案信函看郭沫若與抗敵演劇隊的關係
  覃子豪與郭沫若的交游及其翻譯事況鉤沉
  五四時代的讀者如何讀《女神》
  論郭沫若〈武則天》中的「歷史真實」
  論《脫離蔣介石以後》的寫作背景、動機與批評策略
  性別意識與審美重構
  ——以郭沫若譯《魯拜集》為中心的考察
  魯迅與郭沫若對各自一篇演講稿的修改
  「修改」與「塑造」
  ——郭沫若《洪波曲》刪改校讀兼論回憶錄的史料價值
  論魯迅逝世后的「文壇領袖」論爭
  魯迅:「平生功業尤拉化」
  ——郭沫若對魯迅的蓋棺之論及其認知價值
  「留聲機器」的「奧伏赫變」
  ——再論郭沫若的「革命文學」論爭話語(1926—1928)
  「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種單調的稻草」
  ——郭沫若早期小說創作的審美之維
  國家與強權:論郭沫若留學日本期間的國家意識
  災種·文類·體驗:郭沫若災害文學發凡
  「郭沫若傳」的現狀考察
  ——兼談多身份傳主傳記書寫的進路
  郭沫若新詩創作中的《詩經》元素
  新中國史學的初建:郭沫若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主導地位的確立
  郭沫若古文字研究的自我完善
  ——以西周鎛師官與職的研究為例
  從形象學到形象史學
  ——郭沫若與古代史所的形象史研究傳統
  郭沫若中國封建社會理論話語體系的蛻變與成熟

  ——從「《研究》時代」到「《批判》時代」
第六篇  學術爭鳴
  《郭沫若年譜長編》指疵十端
第七篇  觀點摘編
  《孔雀膽》的主題論爭與話語糾葛
  「慷慨付人民」:1949年郭沫若在北平期間的三重身份
  從《戰旗》對郭沫若、成仿吾的採訪看日中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交流
  從《戰聲集》看郭沫若抗日戰爭初期的詩歌創作
  1940年代郭沫若與侯外廬墨學研究的異同及成因
  論《學燈》主編宗白華與郭沫若的新詩創作
  劇可以興:作為詩化戲劇的《屈原》
  聞一多對《女神》褒獎與貶仰之原因考析
  郭沫若古代史研究的方法論基礎評議
  郭沫若論商鞅評議
  郭沫若臣辰盉研究史——古文字著作的文獻學考察一例
  郭沫若與董作賓甲骨學誼的轉變
第八篇  學人回憶
  我做郭沫若研究(四)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有關張恩和先生的記憶
第九篇  新書推介
  藝術之宮與十字街頭——創造社研究
  中國出版家·趙南公
  論史、考事與談人中別有一番風景
  —讀咸立強著《中國出版家·趙南公》
  掘開歷史的地表
  ——郭沫若前期文藝論著版本校勘之發現與研究
第十篇  研究課題
  郭沫若年譜新編
  郭沫若的中國先秦社會學術思想研究
  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郭沫若研究)立項課題
第十一篇  獲獎成果
  《<創造>季刊的正本清源》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第十二篇  碩博論文
  近四十年《女神》接受研究
  《故事新編》與《豕蹄》比較研究
  運詩入劇——1940年代郭沫若歷史劇研究
  《少年維特之煩惱》與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
  中學語文郭沫若教學拓展研究
  中期創造社研究
  《不一樣的棄醫,不一樣的從文——魯迅、郭沫若棄醫從文比較論》英譯實踐報告
第十三篇  學術會議
  第三屆魯迅、郭沫若、茅盾研究高端論壇在樂山成功舉辦
第十四篇  活動展覽
  為戲劇再聚首,郭沫若故居聯盟齊聚沫若故里
  「東風」送來的生日禮物:紀念郭沫若誕辰128周年活動
  「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2020年文化活動
第十五篇  郭沫若紀念館館藏資料
  1941年慶祝郭沫若五十壽辰暨創作生活廿五周年賀詞賀詩選編
  陶行知賀詞二則

  沫若先生五十大壽
  沫若先生五十初度詩以壽之
  郭鼎堂五十初度詩以壽之
  2020年郭沫若研究大事記
  2020年郭沫若研究資料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