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腸道微生物與生命健康

  • 作者:編者:劉洪濤|責編:李敏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40304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6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腸道微生物群的角度,重點探討疾病發生中的菌群調控機制及潛在的干預方法,系統總結了國內外最新科學研究成果,並闡釋了腸道微生物群與宿主的交互作用機制。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從第一章至第六章,概述了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歷程及細菌代謝分子機制,介紹了相關的檢測技術、動物模型和疾病防治策略;各論從第七章至第十八章,介紹了腸道微生物群參與胃、腸、肺、肝、腦、腎、胰、心血管、骨骼肌肉和免疫系統不同生理部位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另外,第十八章探討了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的關係,為本書的特色之一。
    本書論述嚴謹,內容詳實,圖文並茂,可讀性強。本書兼具深度和廣度,可為腸道微生物群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參考,亦可拓展生物醫學背景讀者的認知維度。

作者介紹
編者:劉洪濤|責編:李敏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腸道微生物群研究進展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概述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腸道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腸道微生物群培養及分析技術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培養技術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分析技術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腸道微生物群代謝產物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膽汁酸代謝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短鏈脂肪酸合成
    第三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其他相關代謝產物的生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藥物代謝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對藥物的代謝反應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對藥物活性和毒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適合腸道微生物群研究的模式動物
    第一節  嚙齒類實驗動物模型
    第二節  斑馬魚(Danio rerio)實驗模型
    第三節  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實驗模型
    第四節  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實驗模型
    第五節  蜜蜂(Apis mellifera)實驗模型
    第六節  豬(Sus scrofa domesticus)實驗模型
    第七節  其他實驗動物模型
    第八節  與腸道微生物群研究相關的成像技術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腸道微生物群調節與疾病治療
    第一節  菌群移植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第二節  益生元與腸道微生物群調節
    第三節  益生菌與腸道微生物群調節
    第四節  生物工程技術在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各論
  第七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胃部疾病
    第一節  胃組織結構及常見疾病
    第二節  胃部疾病與胃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腸道系統疾病
    第一節  腸道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
    第二節  便秘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結腸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結直腸癌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其他腸道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肺部疾病
    第一節  肺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
    第二節  慢阻肺與氣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與氣/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肺炎、急性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與氣/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肺癌與氣道微生物群改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肝臟疾病
    第一節  肝臟結構及生理功能
    第二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酒精性肝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病毒性肝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六節  其他肝臟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七節  基於腸道微生物群調節的肝臟疾病治療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腦組織疾病
    第一節  腦結構及生理功能
    第二節  抑鬱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癲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精神分裂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六節  自閉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七節  衰老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八節  帕金森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九節  腦中風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十節  其他腦部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心血管疾病
    第一節  心血管系統及生理功能
    第二節  動脈粥樣硬化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高血壓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心力衰竭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其他心血管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骨骼、肌肉組織疾病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骨骼
    第二節  骨質疏鬆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關節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肌少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肌肉組織相關的其他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腎臟疾病
    第一節  慢性腎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二節  腎結石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其他腎臟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基於腸道微生物群調節的腎臟疾病治療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泌尿生殖系統
    第一節  前列腺癌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二節  多囊卵巢綜合征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免疫反應性疾病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免疫
    第二節  高尿酸血症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艾滋病(AIDS)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四節  食物過敏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五節  濕疹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六節  特應性皮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七節  過敏性哮喘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八節  過敏性紫癜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九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十節  白血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胰腺組織疾病
    第一節  1型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二節  胰腺炎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第三節  胰腺癌與腸道微生物群改變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
    第一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思維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醫臟腑
    第三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體質
    第四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濕熱外邪
    第五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證候
    第六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治則
    第七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治法
    第八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中藥
    第九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針灸
    參考文獻
附錄  腸道菌群中英文對照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