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精)/楊耕文集

  • 作者:楊耕|責編:朱華華//張婷婷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32246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32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當代社會發展理論,以及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理論為理論背景,力圖用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展成果重新闡釋已經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特點;系統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論證,同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並明確提出:馬克思哲學的創立使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轉換,即從「世界何以可能」轉向「人類解放何以可能」;從「認識世界何以可能」轉向「改變世界何以可能」;馬克思的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統一,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
    《為馬克思辯護》先後出版了四個版本,收入《楊耕文集》的是第四版。為馬克思辯護必須在當代實踐的基礎上重讀馬克思文本,重新理解馬克思的哲學。

作者介紹
楊耕|責編:朱華華//張婷婷
    楊耕,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主編。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與研究》總編輯,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哲學)組長。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報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代表作為《關於馬克思哲學理論主題和體系特徵的再思考》《重新理解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及其革命性變革》《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主題、理論基礎和理論結構的再思考》《德里達:從解構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先後出版學術著作20部,代表作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現代闡釋》《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東方的崛起: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反思》;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等7項;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等獎項8項。

目錄
序言  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第一章  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空間
  一、法國唯物主義的兩個派別:機械唯物主義與現實人道主義
  二、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自然唯物主義、人本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終結以抽象本體論為基礎的形而上學
第二章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基於概念史的考察與審視
  一、從「唯物主義辯證法」到「辯證唯物主義」
  二、從「歷史科學」到「歷史唯物主義」
  三、從「實踐人道主義」到「實踐唯物主義」
第三章  馬克思哲學的理論主題與理論特徵
  一、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二、哲學主題的根本轉換:從「世界何以可能」轉向「人類解放何以可能」
  三、馬克思哲學的理論特徵:實踐、辯證、歷史的唯物主義
第四章  馬克思:現代西方哲學的開創者
  一、反對形而上學與建立「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
  二、從人的存在出發與開闢從本體論認識現實的道路
  三、超越近代唯物主義的視野
第五章  馬克思哲學的后現代意蘊
  一、后現代語境中的馬克思哲學
  二、馬克思哲學視野中的「后現代」
  三、馬克思哲學與后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
第六章  后馬克思主義:歷史語境與多重邏輯
  一、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語境
  二、后馬克思主義的三種理論邏輯
  三、后馬克思主義的意義與困境
第七章  實踐:人的存在方式與世界二重化的基礎
  一、實踐:人的存在方式
  二、實踐的主體與客體及其關係
  三、實踐過程中的實踐理性與評價理性
  四、實踐: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五、實踐: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六、實踐的世界觀意義
第八章  實踐本體論:內涵、實質與意義
  一、實踐本身的矛盾特徵
  二、實踐的本體論意義
  三、實踐本體論與否定性的辯證法
  四、斯大林對馬克思哲學本體論的理解
  五、盧卡奇對馬克思哲學本體論的理解
  六、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
第九章  社會歷史過程與自然歷史過程
  一、問題的提出
  二、何謂「自然歷史過程」
  三、社會經濟規律在何種意義上是自然規律
  四、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在何種意義上與自然歷史過程相似
  五、社會發展中的自然形態、派生形態與超越形態
第十章  歷史規律的形成與特徵
  一、歷史規律性觀念的確立:從維科到黑格爾
  二、歷史規律與人的實踐活動:馬克思歷史規律觀念的特徵
  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規律
  四、現代西方歷史哲學對歷史規律的否定及其失誤

第十一章  世界歷史、東方社會與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
  二、世界歷史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三、世界歷史中的東方社會及其歷史命運
  四、跨越「卡夫丁峽谷」的設想及其方法論意義
  五、社會主義在東方國家首先實現的歷史必然性
第十二章  意識與意識形態批判
  一、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二、意識是被意識到的存在
  三、語言是現實的意識
  四、重演:意識個體發生與種系發生的本質關係
  五、對象意識與自我意識
  六、意識形態批判
第十三章  社會批判及其核心:資本批判
  一、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研究的興起
  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從外在的價值批判到內在的科學批判
  三、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科學視界
  四、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核心:資本批判
第十四章  社會有機體方法:社會的總體分析法
  一、社會有機體範疇的內涵
  二、社會有機體的結構分析法
  三、社會有機體的再生產分析法
  四、社會有機體的總體一要素分析法
第十五章  「從后思索」:認識歷史的根本途徑
  一、「從后思索」:必要性與可能性
  二、「從后思索」:客觀理解與基本要求
  三、「從后思索」:歷史認識與科學預見
第十六章  科學抽象:歷史科學的分析工具
  一、科學抽象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二、從抽象到具體的基本環節:起點範疇、中介範疇與終點範疇
  三、科學抽象的根本原則:歷史一邏輯的統一
  四、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聯繫與區別
第十七章  認識的反映、思維的建構與實踐反思
  一、思維反映存在的尺度:「物的尺度」與「人的尺度」
  二、思維的建構性:觀念客體、「先驗結構」與「客觀的思維形式」
  三、思維的反思性及其作用:批判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四、實踐反思:認識活動的根本規律
第十八章  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一、自由與必然的關係:人類活動的本原性結構
  二、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
  三、從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的發展
  四、時間:人的生命尺度與發展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第四版後記
第五版後記
第六版後記
德文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