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編 戲曲文化的特殊道路
第一章 海納百川——戲曲文化的多元「血統」
一、戲曲起源諸說述評
1.導源於古代宮廷俳優說
2.導源於皮影戲和傀儡戲說
3.導源於古印度之梵劇說
4.導源於宗教儀式說
二、考察戲曲起源的方法論原則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文化演進途徑的多樣性
3.不能用藝術的起源代替戲劇起源
三、戲曲文化的多元「血統」
1.戲曲文化的遠源
2.戲曲文化的近源
第二章 山重水復——戲曲文化的遲緩發生
一、戲曲何以晚出諸說質疑
1.成說述要
2.我之淺見
二、戲曲何以晚出之我見
1.歷史意識的過早覺醒與上古神話體系的「崩解」
2.「言志」傳統與對再現藝術的隔膜
3.「求實精神」與對稗官野史的排斥
4.清心寡慾的「養心」要求與對心靈震蕩的避忌
三、戲曲勃興于元的原因
1.成說述要
2.我之淺見
第二編 古代戲曲的審美形態
第一章 悲喜沓見——古代戲曲審美形態的優長與缺失
一、戲曲分類批評的幾種主要方式
二、關於古代戲曲中有無悲劇的爭論
三、西方古代戲劇審美形態的優長與缺失
四、古代戲曲審美形態的優長與缺失
五、中西戲劇美的融合與互補
第二章 哀而不傷——古典悲劇概觀
一、衡量悲劇的「尺度」
1.亞里士多德的「尺度」
2.黑格爾的「尺度」
3.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尺度」
4.我國學者的「尺度」
二、古典悲劇的「貧困」
三、古典悲劇的特點
1.構成成分:苦樂相錯
2.悲劇人物:女性為主
3.悲劇結構:先否后喜
4.悲劇效果:令人酸鼻
第三章 樂而不淫——古典喜劇概觀
一、傳統深厚
二、地位突出
1.消愁解悶:戲曲藝術家的共同追求
2.插科打諢:戲曲劇目不可缺少的成分
3.尊重丑角:戲行的傳統
4.天下奪魁:古代戲曲批評對喜劇名著的著力推崇
三、特色獨具
1.美刺得兼:古典喜劇的樣式和功能
2.喜以悲反:古典喜劇的美感成分和審美品格
第三編 戲曲文化的精神特質
第一章 浩然正氣——古代戲曲對民族氣節的禮讚
一、抵禦外侮
二、存亡繼絕
三、為國效節
第二章 社會良心——古代戲曲的民間情懷
一、卑賤者最高尚最聰明
二、高貴者最卑鄙最愚蠢
三、懲惡揚善以慰衷腸
1.賞罰之柄移于冥漠
2.懲惡揚善仰仗清官
第三章 自擇佳偶——古代戲曲對封建禮教的背叛
一、對閨門之禮的控訴
二、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摒棄
三、對門第和功名觀念的否定
第四章 整體直觀——古代戲曲所表現的民族思維方式
一、什麼是思維方式
二、包諸所有與和而不同
三、團圓之趣與無往不復
四、感性的沉迷與實用理性
第五章 游目騁懷——古代戲曲所表現的時空意識
一、中西戲劇所表現的時間意識
1.以太陽的一周為限
2.一句慢板五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