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和立本(司馬光哲學思想研究)(精)/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系列叢書

  • 作者:魏濤|總主編:王文超//劉太恆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15916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98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超越道學與變法兩種研究範式,直面千年以來頗有爭議的司馬光哲學文本,以「中和」範疇為統領對司馬光哲學思想進行了整體重構與新的詮釋。通過對北宋儒學發展多元路徑的考察,發掘出司馬光崇尚荀揚的獨特為學進路。作者基於儒家內聖與外王之道的理論貫通和中和哲學的理論體系建構,發掘出司馬光以《潛虛》為綱,以「氣」為基點,以「中和」貫穿整個思想體系的理論建構特點,復現了司馬光的思想圖景,揭示其「氣體中和」「天人衡中」「以中為念」「王霸並行」等理論追求。

作者介紹
魏濤|總主編:王文超//劉太恆
    魏濤,哲學博士,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國學系主任,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河南省二程研究會秘書長、西北大學關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元明清哲學,近年來重點研究關學史、洛學史。已出版著作3部,先後在《孔子研究》《宋史研究論叢》等刊物發表文章3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十余項。

目錄
前言
    一、既往研究的檢視
    二、主要論爭
    三、「中和」與司馬光哲學思想的重構
第一章  司馬光中和哲學的形成
  第一節  理論背景
    一、唐宋轉型,經學變革
    二、荀學余脈,多元道統
    三、爭議漢儒,經典重組
  第二節  心路歷程
    一、少年涵養,文雅夙成
    二、遊宦砥礪,奠基中和
    三、居洛著述,論戰中和
    四、元祐廢新,總結思想
  第三節  為學進路
    一、尊崇揚雄,別立道統
    二、質疑孟子,迴向孔學
    三、「《玄》以准《易》,《虛》以擬《玄》」
    四、首重《中庸》,辨析「中和」
第二章  萬物祖虛,氣體中和
  第一節  「萬物祖于虛,生於氣」
    一、虛破有無
    二、虛氣建構
    三、「虛」與「太虛」
  第二節  氣以成體
    一、氣生萬物
    二、物成必毀
  第三節  「陰陽之間必有中和」
    一、陰陽各自的局限
    二、陰陽調和以致中
    三、中和之氣的價值
第三章  相分相感,天人衡中
  第一節  常道與神理
    一、有形與無形
    二、養備與知天
  第二節  天人和合
    一、天人相感
    二、天人有分
    三、辨「天變不足畏」
  第三節  「修道以俟命」
    一、「樂天知命」
    二、「以德自防」
  第四節  「聖人不佔」
    一、化祭祀為修身
    二、吉凶主之於人
第四章  體性中和,善惡相兼
  第一節  「體以受性」
    一、形質與等級合一之「體」
    二、才、情、欲統一之「性」
    三、「體」與「性」

  第二節  「性以辨名」
    一、「性可揉也」
    二、「性」與「名」
  第三節  「性善惡混」
    一、「人?而繁」
    二、辨性善惡
    三、善惡相混
    四、與張載之比較
  第四節  「情道一體」
    一、情需合道
    二、「情道一體」
    三、情道和合
第五章  以中為念,修身齊家
  第一節  守中和之心
    一、理欲「交戰于中」
    二、「藏心於虛」
    三、「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四、「先正其內而引其外」
  第二節  養體以致中和
    一、「治心養氣」
    二、養體以中
    三、「以禮自飭」
  第三節  心體中和
    一、「養氣」與「養心」
    二、身心裕如於家
  第四節  齊家以中
    一、「治家莫如禮」
    二、慈嚴養教
    三、夫敬婦順
    四、孝不失箴
第六章  中和損益,王霸並行
  第一節  「中和之政」的理想
    一、「政以中和為美」
    二、「上下相維,君臣同體」
  第二節  「仁、明、武」的君道論
    一、「仁」心化成天下
    二、「明」辨賢愚是非
    三、「武」至公、明、慎
  第三節  「王霸無異道」
    一、王霸之辨
    二、「王霸無異道」
  第四節  中和禮法
    一、正名與禮治
    二、禮法與中和
  第五節  「守道不守法」
    一、守因革統一的中和之道
    二、「保守主義」的定位正名
第七章  司馬光中和哲學的迴響與流變
  第一節  涑水後學的繼承與發展
    一、涑水學派主旨的奠定

    二、劉安世對中和的力行
    三、晁說之的《中庸》學
    四、范祖禹禮理誠的中和
  第二節  二程的批評與回應
    一、二程對司馬光《中庸解》的批評
    二、與程頤、呂大臨及蘇?論中之分歧
  第三節  朱熹對「中和」說的檢討與發展
    一、朱熹「中和」說的演進
    二、司馬光與朱熹「中和」說的形成與轉變
結語  司馬光哲學的歷史定位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