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23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指導用書(國家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

  • 作者:編者: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專家編寫組|責編:納琨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36260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948
人民幣:RMB 23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組織專家根據2019年版大綱全面改編,內容權威、全面,適用於參加口腔類別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全書共分基礎醫學綜合、預防醫學綜合、臨床醫學綜合、口腔臨床醫學綜合四部分。基礎醫學綜合部分包括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共六章;預防醫學綜合部分包括預防醫學、口腔預防醫學兩章;臨床醫學綜合部分突破了學科界限,按系統整合,內容更為精練,更有利於考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口腔臨床醫學綜合部分包括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黏膜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共六章。

作者介紹
編者: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專家編寫組|責編:納琨

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醫學綜合
  第一章  口腔組織病理學
    第一節  牙體組織
      一、牙釉質
      二、牙本質
      三、牙髓
      四、牙骨質
    第二節  牙周組織
      一、牙齦
      二、牙周膜
      三、牙槽骨
      四、種植體周組織
    第三節  口腔黏膜
      一、基本結構
      二、分類及組織結構
    第四節  唾液腺
      一、組織結構
      二、組織學特點
    第五節  口腔頜面部發育
      一、鰓弓和神經?
      二、面部的發育
      三、齶的發育
      四、舌的發育
      五、唾液腺的發育
      六、頜骨的發育
    第六節  牙的發育
      一、牙胚的發生和分化
      二、牙體、牙周組織的形成
    第七節  牙的發育異常
      一、牙結構異常
      二、牙變色
    第八節  齲病
      一、牙釉質齲
      二、牙本質齲
      三、牙骨質齲
    第九節  牙髓病
      一、牙髓炎
      二、牙髓變性
    第十節  根尖周病
      一、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變化
      二、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變化
    第十一節  牙周組織疾病
      一、牙齦病
      二、牙周炎
    第十二節  口腔黏膜病
      一、基本病理變化
      二、常見口腔黏膜病
      三、艾滋病的口腔表現
    第十三節  頜骨疾病
      一、頜骨骨髓炎

      二、頜骨的非腫瘤性疾病
    第十四節  唾液腺疾病
      一、唾液腺非腫瘤性疾病
      二、唾液腺腫瘤
    第十五節  口腔頜面部囊腫
      一、牙源性囊腫
      二、非牙源性囊腫
    第十六節  牙源性腫瘤
      一、良性牙源性腫瘤
      二、惡性牙源性腫瘤
      三、與骨相關的病變
    第十七節  其他腫瘤及瘤樣病變
      一、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
      二、口腔黏膜癌
      三、惡性黑色素瘤
      四、惡性淋巴瘤
  第二章  口腔解剖生理學
    第一節  牙體解剖生理
      一、牙的演化
      二、牙體解剖的一般概念
      三、牙體外形及生理意義
      四、髓腔形態及應用解剖
    第二節  與頜位
      一、的生長發育
      二、牙列
      三、
      四、頜位
    第三節  口腔頜面頸部解剖
      一、頜面部骨
      二、顳下頜關節
      三、口頜面頸部肌
      四、血管
      五、神經
      六、淋巴
      七、口腔局部解剖
      八、面部局部解剖
      九、頸部局部解剖
    第四節  口腔生理功能
      一、下頜運動
      二、咀嚼運動
      三、吞咽、呼吸及言語
      四、唾液的分泌和功能
      五、口腔感覺
  第三章  生物化學
    第一節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一、氨基酸與多?
      二、蛋白質的結構
      三、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四、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第二節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一、抗腫瘤葯的分類
      二、常用藥物
第二部分  預防醫學綜合
  第七章  預防醫學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醫學統計學方法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驟
      二、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
      三、定量資料的統計推斷
      四、分類資料的統計描述
      五、分類資料的統計推斷
      六、秩和檢驗
      七、直線回歸和相關
      八、統計表和統計圖
    第三節  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
      一、流行病學概論
      二、流行病學資料的來源與疾病分佈
      三、診斷試驗和篩檢試驗
      四、疾病監測
    第四節  臨床預防服務
      一、臨床預防服務概述
      二、健康相關行為干預
    第五節  社區公共衛生
      一、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二、環境衛生
      三、職業衛生
      四、食品安全
      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應急策略
    第六節  衛生服務體系與衛生管理
      一、衛生系統及其功能
      二、醫療保障
  第八章  口腔預防醫學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口腔流行病學
      一、概述
      二、研究方法
      三、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四、口腔健康問卷調查
      五、口腔臨床試驗方法
    第三節  齲病預防
      一、齲病流行病學
      二、齲病的風險評估和早期診斷
      三、齲病的分級預防及方法
      四、氟化物與牙健康
      五、窩溝封閉
      六、預防性樹脂充填
      七、非創傷性修復治療
    第四節  牙周病預防
      一、牙周病流行病學
      二、牙周病的分級預防

      三、控制菌斑及其他局部相關危險因素
      四、提高宿主抵抗力
      五、自我口腔保健方法
    第五節  其他口腔疾病的預防
      一、口腔癌
      二、牙酸蝕症
      三、牙外傷
    第六節  口腔健康促進
      一、口腔健康促進的內涵
      二、口腔健康促進的組成、途徑和任務
      三、口腔健康促進的計劃和評價
      四、口腔健康教育
    第七節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一、妊娠期婦女
      二、嬰幼兒
      三、學齡前兒童
      四、學齡兒童
      五、老年人
      六、殘疾人
    第八節  社區口腔衛生服務
      一、社區口腔衛生服務基本概念
      二、社區口腔衛生服務的任務和基本原則
      三、社區口腔衛生服務的內容
    第九節  口腔醫療保健中的感染與控制
      一、口腔醫療保健中的感染傳播
      二、感染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第三部分  臨床醫學綜合
  第九章  臨床醫學綜合
    第一節  呼吸系統
      一、慢性支氣管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四、支氣管哮喘
      五、支氣管擴張症
      六、肺炎
      七、肺結核
      八、肺癌
      九、肺血栓栓塞症
      十、呼吸衰竭
      十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十二、血胸
      十三、膿胸
      十四、氣胸
    第二節  心血管系統
      一、心力衰竭
      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三、心臟瓣膜病
      四、感染性心內膜炎
      五、原發性高血壓
      六、休克

    第三節  消化系統
      一、消化性潰瘍
      二、肝硬化
      三、急性膽囊炎
      四、炎症性腸病
      五、腸易激綜合征
      六、急性闌尾炎
      七、腹外傷
    第四節  泌尿系統
      一、慢性腎小球腎炎
      二、腎病綜合征
      三、急性腎盂腎炎
      四、尿路結石
      五、慢性腎衰竭
    第五節  女性生殖系統
      一、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二、妊娠生理
      三、自然流產
      四、異位妊娠
      五、前置胎盤
      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七、子宮肌瘤
      八、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九、激素避孕
      十、子宮頸癌
    第六節  血液系統
      一、貧血概論
      二、缺鐵性貧血
      三、再生障礙性貧血
      四、急性白血病
      五、淋巴瘤
      六、過敏性紫癜
      七、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八、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九、血友病
    第七節  代謝、內分泌系統
      一、水和鈉的代謝紊亂
      二、低鉀血症
      三、代謝性酸中毒
      四、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五、甲狀腺腺瘤
      六、甲狀腺癌
      七、甲狀腺結節
      八、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九、糖尿病
    第八節  精神、神經系統
      一、概述
      二、精神障礙癥狀學
      三、精神障礙的檢查和診斷
      四、腦卒中

      五、三叉神經痛
      六、偏頭痛
      七、蛛網膜下腔出血
      八、顱內腫瘤
    第九節  兒科疾病
      一、兒童年齡分期和各期特點
      二、兒童生長發育規律
      三、體格生長常用指標
      四、骨骼發育
      五、運動和語言發育
      六、兒童保健原則
      七、兒童營養基礎
      八、嬰兒餵養
      九、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十、川崎病
      十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十節  傳染病
      一、總論
      二、病毒性肝炎
      三、細菌性痢疾
    第十一節  其他
      一、系統性紅斑狼瘡
      二、外科感染
      三、軟組織急性感染
      四、全身化膿性感染
      五、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
      六、特殊性感染
      七、創傷和戰傷
      八、火器傷
      九、熱燒傷
第四部分  口腔臨床醫學綜合
  第十章  牙體牙髓病學
    第一節  齲病
      一、概述
      二、齲病的臨床表現與分類
      三、齲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
      五、常用牙體直接修復材料的性能及其使用
      六、治療中和治療后的問題及其處理
    第二節  牙發育異常
      一、牙釉質發育不全
      二、氟牙症
      三、四環素牙
      四、遺傳性牙本質發育不全
      五、畸形中央尖
      六、牙內陷
    第三節  牙急性損傷
      一、牙震蕩
      二、牙折
      三、牙脫位

      四、牙脫臼
    第四節  牙慢性損傷
      一、楔狀缺損
      二、磨損
      三、酸蝕症
      四、牙隱裂
      五、牙根縱裂
    第五節  牙本質敏感症
    第六節  牙髓疾病
      一、概述
      二、可復性牙髓炎
      三、急性牙髓炎
      四、慢性牙髓炎
      五、殘髓炎
      六、逆行性牙髓炎
    第七節  其他牙髓病
      一、牙髓壞死
      二、牙髓鈣化
      三、牙內吸收
    第八節  根尖周病
      一、概述
      二、急性根尖周炎
      三、慢性根尖周炎
    第九節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療
      一、總論
      二、蓋髓術
      三、急症處理
      四、根管治療術
      五、根管再治療
      六、牙科顯微鏡在牙髓治療中的應用
      七、根尖手術
      八、再生性牙髓治療
  第十一章  牙周病學
    第一節  概述
      一、牙周疾病的病因學
      二、牙周疾病的檢查
    第二節  牙齦疾病
      一、慢性齦炎
      二、青春期齦炎
      三、妊娠期齦炎
      四、白血病的齦病損
      五、藥物性牙齦肥大
      六、牙齦纖維瘤病
      七、壞死性潰瘍性齦炎
      八、急性齦乳頭炎
    第三節  牙周炎
      一、慢性牙周炎
      二、侵襲性牙周炎
    第四節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一、掌跖角化-牙周破壞綜合征

      二、Down綜合征
      三、艾滋病
    第五節  牙周炎的伴發病變
      一、根分叉病變
      二、牙周膿腫
      三、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第六節  種植體周組織疾病
    第七節  牙周醫學
    第八節  牙周健康與修復治療的關係
  第十二章  兒童口腔醫學
    第一節  齲病
      一、乳牙齲
      二、年輕恆牙齲
    第二節  牙髓病與根尖周病
      一、乳牙
      二、年輕恆牙
    第三節  咬合發育問題
      乳牙早失
    第四節  牙發育異常
      一、乳牙滯留
      二、早萌
      三、遲萌
      四、多生牙
      五、融合牙
    第五節  牙外傷
      一、發病情況
      二、臨床檢查和病史採集
      三、分類
      四、臨床診斷及治療
  第十三章  口腔黏膜病學
    第一節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一、口腔單純皰疹
      二、帶狀皰疹
      三、手-足-口病
      四、球菌性口炎
      五、口腔念珠菌病
    第二節  口腔黏膜變態反應性疾病
      一、獲得性血管性水腫
      二、藥物過敏性口炎
    第三節  口腔黏膜潰瘍類疾病
      一、複發性阿弗他潰瘍
      二、創傷性潰瘍
    第四節  口腔黏膜大皰類疾病
      天皰瘡
    第五節  口腔黏膜斑紋類疾病
      一、口腔白斑病
      二、口腔扁平苔蘚
    第六節  唇、舌疾病
      一、慢性非特異性唇炎
      二、口角炎

      三、地圖舌
      四、溝紋舌
      五、舌乳頭炎
    第七節  艾滋病、性傳播疾病的口腔表徵
      一、艾滋病
      二、梅毒
  第十四章  口腔頜面外科學
    第一節  口腔頜面外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
      一、口腔頜面外科病史記錄
      二、口腔頜面部臨床檢查
      三、輔助檢查
      四、消毒和滅菌
      五、手術基本操作
      六、創口處理
    第二節  麻醉與鎮痛
      一、常用局部麻醉藥物
      二、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三、各類牙拔除術的麻醉選擇
      四、局部麻醉的併發症及其防治
      五、全身麻醉
      六、鎮靜與鎮痛
      七、重症監護
    第三節  牙及牙槽外科
      一、牙拔除術基本知識
      二、牙拔除術
      三、牙根拔除術
      四、阻生牙拔除術
      五、牙拔除術併發症
      六、牙槽外科
    第四節  牙種植外科
      一、概論
      二、牙種植手術
      三、效果評估
    第五節  口腔頜面部感染
      一、概論
      二、智牙冠周炎
      三、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
      四、頜骨骨髓炎
      五、面部癤癰
      六、面頸部淋巴結炎
      七、頜面部特異性感染
    第六節  口腔頜面部創傷
      一、概論
      二、口腔頜面部創傷急救
      三、軟組織創傷
      四、硬組織創傷
    第七節  口腔頜面部腫瘤及瘤樣病變
      一、概論
      二、軟組織囊腫
      三、頜骨囊腫

      四、色素痣
      五、血管瘤與脈管畸形
      六、良性腫瘤(牙齦瘤、成釉細胞瘤、骨化纖維瘤)
      七、鱗狀細胞癌(舌癌、牙齦癌、頰黏膜癌、口底癌、唇癌、中央性頜骨癌、上頜竇癌)
      八、其他惡性腫瘤(惡性黑色素瘤、肉瘤、惡性淋巴瘤)
    第八節  唾液腺疾病
      一、炎症(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慢性複發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二、涎石病及下頜下腺炎
      三、唾液腺瘺
      四、舍格倫綜合征
      五、唾液腺黏液囊腫
      六、良性腫瘤(多形性腺瘤、沃辛瘤)
      七、惡性腫瘤(腺樣囊性癌、黏液表皮樣癌)
    第九節  顳下頜關節疾病
      一、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二、顳下頜關節脫位
      三、顳下頜關節強直
    第十節  頜面部神經疾病
      一、三叉神經痛
      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第十一節  先天性唇齶裂
      一、概述
      二、唇裂
      三、齶裂
      四、唇齶裂序列治療
    第十二節  牙頜面畸形
      一、概論及臨床分類
      二、治療原則
    第十三節  口腔頜面部後天畸形和缺損
      一、概論
      二、組織移植
  第十五章  口腔修復學
    第一節  口腔檢查與修復前準備
      一、病史採集
      二、臨床檢查
      三、修復前準備
    第二節  牙體缺損
      一、病因及影響
      二、治療設計和方法選擇
      三、治療步驟
      四、修復體戴入后的問題和處理
    第三節  牙列缺損
      一、病因及影響
      二、治療設計和方法選擇
      三、治療步驟
      四、修復體戴入后的問題和處理
    第四節  牙列缺失
      一、病因及影響
      二、治療設計和方法選擇
      三、治療步驟

      四、修復體戴入后的問題和處理
  第十六章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
    第一節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
      一、口內片
      二、口外片
      三、唾液腺造影技術
      四、CT及MRI
    第二節  牙及口腔頜面部正常X線影像
      一、牙及牙周組織
      二、頜面骨解剖結構
      三、唾液腺造影
      四、顳下頜關節
    第三節  牙及口腔頜面部典型病變X線影像
      一、牙及牙周疾病
      二、頜面骨炎症
      三、口腔頜面部囊腫、腫瘤及瘤樣病變
      四、頜面骨骨折
      五、系統性病變在口腔及顱、頜面骨的表現
      六、唾液腺疾病
      七、顳下頜關節病變
附錄  醫師資格考試大綱  口腔執業醫師

      一、核酸化學組成
      二、DNA的結構與功能
      三、DNA理化性質及其應用
      四、RNA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  ?
      一、?的催化作用
      二、?輔因子
      三、?促反應動力學
      四、抑製劑與激活劑
      五、?活性的調節
    第四節  糖代謝
      一、糖的分解代謝
      二、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三、糖異生
      四、磷酸戊糖途徑
      五、血糖及其調節
    第五節  生物氧化
      一、ATP與其他高能化合物
      二、氧化磷酸化
    第六節  脂質代謝
      一、脂質的生理功能
      二、脂肪的消化與吸收
      三、脂肪的合成代謝
      四、脂肪酸的合成代謝
      五、脂肪的分解代謝
      六、甘油磷脂代謝
      七、膽固醇代謝
      八、血漿脂蛋白代謝
    第七節  氨基酸代謝
      一、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及營養作用
      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及腐敗作用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四、氨的代謝
      五、個別氨基酸的代謝
    第八節  核?酸代謝
      一、核?酸代謝
      二、核?酸代謝的調節
    第九節  遺傳信息的傳遞
      一、遺傳信息傳遞概述
      二、DNA的生物合成
      三、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節  蛋白質生物合成
      一、蛋白質生物合成概述
      二、蛋白質生物合成與醫學的關係
    第十一節  基因表達調控
      一、基因表達調控概述
      二、基因表達調控基本原理
    第十二節  信號轉導
      一、信號分子
      二、受體

      三、膜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
      四、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
    第十三節  重組DNA技術
      一、概述
      二、基因工程與醫學
    第十四節  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二、生長因子
    第十五節  血液生化
      一、血液的化學成分
      二、血漿蛋白質
    第十六節  肝生物化學
      一、肝的生物轉化作用
      二、膽汁酸代謝
      三、膽色素代謝
    第十七節  維生素
      一、脂溶性維生素
      二、水溶性維生素
    第十八節  礦物質
      一、鈣
      二、磷
      三、氟
  第四章  醫學微生物學
    第一節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定義、分類及特點
    第二節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一、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二、細菌的基本結構
      三、細菌的特殊結構
      四、細菌的染色方法
    第三節  細菌的生理
      一、細菌的生長繁殖
      二、細菌的代謝
    第四節  消毒與滅菌
      一、基本概念
      二、物理滅菌法
      三、化學消毒滅菌法
    第五節  噬菌體
      一、噬菌體的生物學性狀
      二、毒性噬菌體和溫和噬菌體
    第六節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一、細菌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
      二、細菌遺傳與變異的機制
    第七節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一、正常菌群與機會致病菌
      二、醫院感染
      三、細菌的致病性
      四、宿主的抗菌免疫
      五、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第八節  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一、細菌學診斷
      二、血清學診斷
      三、細菌感染的特異性防治
    第九節  病原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屬
      二、鏈球菌屬
      三、腸球菌屬
      四、奈瑟菌屬
    第十節  腸道桿菌
      一、腸道桿菌的共同特徵
      二、埃希菌屬
      三、志賀菌屬
      四、沙門菌屬
    第十一節  厭氧性細菌
      一、厭氧芽孢梭菌
      二、無芽孢厭氧菌
    第十二節  分枝桿菌
      一、結核分枝桿菌
      二、非結核分枝桿菌
    第十三節  動物源性細菌
      一、布魯氏菌
      二、鼠疫耶爾森菌
      三、炭疽芽孢桿菌
    第十四節  其他細菌
      一、流感嗜血桿菌
      二、百日咳鮑特菌
      三、幽門螺桿菌
      四、嗜肺軍團菌
      五、銅綠假單胞菌
      六、白喉棒狀桿菌
    第十五節  放線菌
    第十六節  支原體
    第十七節  立克次體
    第十八節  衣原體
    第十九節  螺旋體
      一、概述
      二、梅毒螺旋體
    第二十節  真菌
      一、概述
      二、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二十一節  病毒的基本性狀
      一、病毒的概述
      二、病毒的結構和化學組成
      三、病毒的增殖
      四、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第二十二節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一、病毒的傳播方式
      二、病毒的感染類型
      三、致病機制
      四、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三節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和防治原則
      一、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二十四節  呼吸道病毒
      一、正黏病毒
      二、副黏病毒
    第二十五節  胃腸道病毒
      一、概述
      二、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及腸道病毒71型
    第二十六節  肝炎病毒
      一、甲型肝炎病毒
      二、乙型肝炎病毒
      三、丙型肝炎病毒
      四、丁型肝炎病毒
      五、戊型肝炎病毒
    第二十七節  皰疹病毒
      一、單純皰疹病毒
      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三、人巨細胞病毒
      四、EB病毒
      五、人皰疹病毒8型
    第二十八節  逆轉錄病毒
    第二十九節  其他病毒
      一、狂犬病病毒
      二、人乳頭瘤病毒
    第三十節  朊粒
  第五章  醫學免疫學
    第一節  緒論
      基本概念
    第二節  抗原
      一、基本概念
      二、抗原的分類
      三、超抗原
      四、佐劑
    第三節  免疫器官
      一、中樞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四節  免疫細胞
      一、T淋巴細胞
      二、B淋巴細胞
      三、自然殺傷(NK)細胞
      四、抗原提呈細胞
      五、其他免疫細胞
    第五節  免疫球蛋白
      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三、免疫球蛋白的類與型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五、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特性和功能
    第六節  補體系統

      一、概述
      二、補體系統的激活
      三、補體活化的調節
      四、補體的生物學功能
      五、補體與疾病
    第七節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
      一、基本概念
      二、細胞因子的種類
      三、細胞因子受體
      四、細胞因子及其受體與疾病
    第八節  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白細胞分化抗原
      二、黏附分子
    第九節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一、基本概念
      二、HLA基因複合體及其編碼產物
      三、HLAⅠ類抗原
      四、HLAⅡ類抗原
      五、HLA與臨床
    第十節  免疫應答
      一、基本概念
      二、固有免疫應答
      三、適應性免疫應答概述
      四、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五、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第十一節  黏膜免疫
      一、概述
      二、黏膜免疫系統的功能
    第十二節  免疫耐受
      一、概述
      二、免疫耐受與臨床醫學
    第十三節  抗感染免疫
      一、概述
      二、抗感染免疫的效應機制
      三、病原體的免疫逃逸
      四、口腔感染與免疫
    第十四節  超敏反應
      一、概述
      二、Ⅰ型超敏反應
      三、Ⅱ型超敏反應
      四、Ⅲ型超敏反應
      五、Ⅳ型超敏反應
      六、常見口腔過敏反應性疾病
    第十五節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一、概述
      二、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病
      三、常見口腔自身免疫病
      四、自身免疫病的治療
    第十六節  免疫缺陷病
      一、概述

      二、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三、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節  腫瘤免疫
      一、腫瘤抗原
      二、抗腫瘤免疫的效應機制
      三、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
      四、腫瘤的免疫防治
    第十八節  移植免疫
      一、基本概念
      二、同種移植排斥反應的臨床類型與機制
      三、抗移植排斥臨床策略
    第十九節  免疫學檢測技術
      一、基於抗原-抗體反應的檢測技術
      二、免疫細胞檢測技術
    第二十節  免疫學防治
      一、免疫預防
      二、免疫治療
  第六章  藥理學
    第一節  藥物效應動力學
      一、不良反應
      二、藥物劑量與效應關係
      三、藥物與受體
    第二節  藥物代謝動力學
      一、吸收
      二、分佈
      三、藥物消除動力學
      四、藥物代謝動力學重要參數
    第三節  膽鹼受體激動葯
      毛果芸香鹼
    第四節  抗膽鹼酯?葯和膽鹼酯?復活葯
      一、易逆性抗膽鹼酯?葯
      二、難逆性抗膽鹼酯?葯
      三、膽鹼酯?復活葯
    第五節  M膽鹼受體拮抗藥
      阿托品
    第六節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葯
      一、去甲腎上腺素
      二、腎上腺素
      三、多巴胺
      四、異丙腎上腺素
    第七節  腎上腺素受體拮抗藥
      一、α腎上腺素受體拮抗藥
      二、β腎上腺素受體拮抗藥
    第八節  局部麻醉藥
      一、局部麻醉作用及作用機制
      二、常用局部麻醉藥
    第九節  鎮靜催眠葯
      苯二氮?類
    第十節  抗癲癇葯
      一、苯妥英鈉

      二、卡馬西平
      三、苯巴比妥
      四、乙琥胺
      五、丙戊酸鈉
    第十一節  抗帕金森病葯
      一、左旋多巴
      二、卡比多巴
      三、苯海索
    第十二節  抗精神失常葯
      一、氯丙?
      二、碳酸鋰
      三、丙米?
      四、氟西汀
    第十三節  鎮痛葯
      一、嗎啡
      二、?替啶
    第十四節  解熱鎮痛抗炎葯
      一、阿司匹林
      二、對乙?氨基酚
      三、布洛芬
      四、塞來昔布
    第十五節  鈣通道阻滯葯
      一、分類及代表葯
      二、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第十六節  抗心律失常葯
      一、抗心律失常葯的分類
      二、利多卡因
      三、普?洛爾
      四、胺碘酮
      五、維拉帕米
    第十七節  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藥物
      一、血管緊張素轉換?(ACE)抑製藥
      二、強心?
    第十八節  抗心絞痛葯
      一、硝酸甘油
      二、β腎上腺素受體拮抗藥
      三、鈣通道阻滯葯
    第十九節  抗動脈粥樣硬化葯
      一、HMG-CoA還原?抑製藥
      二、貝特類藥物
    第二十節  抗高血壓葯
      一、利尿葯
      二、鈣通道阻滯葯
      三、β腎上腺素受體拮抗藥
      四、血管緊張素轉換?抑製藥
      五、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1受體)拮抗藥
    第二十一節  利尿葯及脫水葯
      一、袢利尿葯
      二、??類
      三、保鉀利尿葯

      四、滲透性利尿葯
    第二十二節  作用於血液及造血器官藥物
      一、肝素
      二、香豆素類抗凝血葯
      三、抗血小板葯
      四、纖維蛋白溶解藥
      五、促凝血葯
      六、抗貧血葯
      七、血容量擴充劑
    第二十三節  組胺受體拮抗藥
      一、H1受體拮抗藥
      二、H2受體拮抗藥
    第二十四節  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平喘葯
    第二十五節  作用於消化系統藥物
      抗消化性潰瘍葯
    第二十六節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糖皮質激素
    第二十七節  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葯
      抗甲狀腺葯
    第二十八節  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葯
      一、胰島素
      二、口服降血糖葯
    第二十九節  β-內?胺類抗生素
      一、青黴素類
      二、頭孢菌素類
    第三十節  大環內酯類及林可霉素類抗生素
      一、紅黴素
      二、林可霉素類
    第三十一節  氨基糖?類抗生素
      一、氨基糖?類抗生素的共性
      二、常用氨基糖?類藥物
    第三十二節  四環素類
      四環素類
    第三十三節  人工合成的抗菌葯
      一、?諾酮類
      二、磺胺類
      三、甲硝唑
    第三十四節  抗真菌葯和抗病毒藥
      一、抗真菌葯
      二、抗病毒藥
    第三十五節  抗結核病葯
      一、異煙?
      二、利福平
      三、乙胺丁醇
    第三十六節  抗瘧葯
      一、主要用於控制癥狀的抗瘧葯
      二、主要用於控制複發和傳播的抗瘧葯
      三、主要用於病因性預防的抗瘧葯
    第三十七節  抗惡性腫瘤葯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