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科技史筆記(無形力場)

  • 作者:編者:張皓|責編:張昭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444883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9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繼火之後,電是人類掌握的第二種偉大的力量。從科技發展史的進程來看,電力前承工業革命,后啟信息革命,最終從照明、動力和通信三大領域開啟了我們口中所謂的現代生活。本書詳細講述了電力的起源故事,重點梳理了人類與電和磁這對?老朋友」相識相知的發展過程,解讀了人類是如何在不斷探索中逐漸發現其豐富其內涵並從它們手中接過力量的。從科技進步的角度看,電的歷史更像是一場從科學到技術的超大型研究成果轉化會,一次學以致用的征程。

作者介紹
編者:張皓|責編:張昭
    張皓,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電子系本科、微電子所碩士研究生。對科學技術史興趣濃厚,查閱並翻譯了大量科學技術史的相關研究和文獻資料,撰寫了大量的研究筆記。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讀者去探索並發現科學技術史背後的故事,不斷提升對科學技術史的興趣和認識。

目錄
第1章  盜取「天火」
  1.1  瓶中的雷電,神力的象徵是如何墜入凡塵的?
  1.2  雷雨之夜,「避雷針之父」到底有沒有放飛風箏?
  1.3  平方反比,庫侖定律形似萬有引力是否只是巧合?
  1.4  大自然的啟示,神奇魚類是如何帶領靜電學走出死衚衕的?
  1.5  伽瓦尼與伏打的激辯,抽動的蛙腿是如何引發電池的發明的?
第2章  流電生磁
  2.1  簡單的實驗發現偉大的聯繫,奧斯特的小磁針為何能震驚世界?
  2.2  用電生磁,中年數學家是如何半路出家成為「電學牛頓的」?
  2.3  永不消失的電流,安培給出磁性起源,而磁力「無心」為何又難倒眾人?
  2.4  當科學講座成為時尚,世界上發現元素最多的人的最大發現到底是什麼?
  2.5  從概念到玩具,電動機早期是如何艱難成長的?
第3章  動磁生電
  3.1  三次擦肩而過,電磁感應現象為何這麼難被發現?
  3.2  厚積薄發,十年探索之路法拉第都做了什麼?
  3.3  功率上不去,永磁發電機為何遭遇發展瓶頸?
  3.4  「吃自己的肉長大」,發電機是如何突破磁鐵瓶頸的?
第4章  萬象歸一
  4.1  從「電緊張」狀態到「力線」,實驗大師的理論為何被人輕視?
  4.2  實在性的革命,物質與場誰更基本?
  4.3  海納百川,麥克斯韋是如何寫下他的方程的?
  4.4  以太渦流,麥克斯韋的電磁場模型是不是畫蛇添足?
  4.5  不平凡解給出的預言,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如何得到電磁波?
  4.6  【硬核附錄1】關於場的數學,如何用矢量微積分為場畫像?
  4.7  【硬核附錄2】如何得到現代版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第5章  電磁之速
  5.1  升級版烽火台,視覺通信系統為何能力壓電報搶佔先機?
  5.2  第一個全國性通信網,查普信號臂為何推廣不下去?
  5.3  所見即所得,最早的電報機長什麼樣?
  5.4  教堂鐘聲的啟發,莫爾斯電碼是如何誕生的?
  5.5  網路的價值,電報發展為何開始步履維艱而後所向披靡?
  5.6  電聯四海,跨洋電報工程何故淪為「騙局」?
  5.7  傳不出去的信號,開爾文勛爵是如何破解海底電纜難題的?
第6章  電磁之光
  6.1  電動機的尷尬,電力推廣的突破口為何是照明?
  6.2  新技術竟沒打過老技術,弧光燈的問題出在哪裡?煤氣燈的底氣又何在?
  6.3  白熾燈研發大戰,愛迪生到底是憑借什麼勝出的?
  6.4  電阻的意義,愛迪生成就光電帝國的真正秘密是什麼?
  6.5  電流大戰,是什麼因素讓交流電最終勝出?
第7章  電磁之力
  7.1  次級電流並不次要,第一個可充電電池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7.2  比汽油車還早,鉛酸電池如何開啟了第一個電動車時代?
  7.3  直線競速賽,電動車是如何引發汽車設計革命的?
  7.4  三分天下,電動車為何在計程車行業風生水起?
  7.5  里程焦慮,愛迪生的新電池能否拯救電動車?
  7.6  歷史的復興,決定電動車成敗的關鍵在哪裡?
總結與下一冊引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