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2016年,一門名為「不止攝影課」的線下課程在廣州的小圈子逐漸流行開來,報名學習的人包括報社總編、銀行行長、外企高管以及各類自由職業者等。這門課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主講人曾憶城將傳統的攝影課從重技術改為偏重觀察生活,體驗內心,梳理文化為主。聽課的人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審美能力,更全面提升了在生活中發現自我,修習自我的能力。本書內容就是依據這門課程做了各種豐富后而來。
本書觀點鮮明、新穎,言之有物,既有理論、觀點,又有實踐和實例,輔以作者拍攝的照片及選圖,在眾多攝影類圖書之中,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作者既有豐富的西方攝影理論知識,又有深厚的東方禪宗美學思想,將兩者巧妙結合,提煉出自己獨到的攝影方法論,並上升到生活美學的高度,讓本書脫離了簡單的操作指南性質,強化了「不止攝影課」的主題,這也讓本書的讀者群不局限於攝影類愛好者,而可以面向更廣大的追求美好生活的讀者。同時本書語言優美,用詞精當精妙,即使在闡述理論時,也常有金句、警句出現,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美學修養,以及對漢字的運用之妙。
作者介紹
曾憶城|責編:羅人智
曾憶城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現為畫廊代理藝術家,作品涉及攝影、視頻、行為、空間、裝置、繪畫、文字等,參加過包括中法文化年、中國西班牙文化年在內的國內外幾十個藝術展覽。曾擔任《城市畫報》首位首席攝影,參與《新周刊》《南方都市報》《名牌》等媒體創刊工作,長期和多個美術館合作公共教育項目。2007年出版《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2012年出版《一時一地》。
大學時期拍攝的作品《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成為中國私攝影的代表,在2002年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時,令許多人淚灑當場。2007年出版的該畫冊,被豆瓣網評為「年度十大幻想書之一」。「我們始終沒有牽手旅行」也曾一度成為網路熱詞。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系列慶典活動中,曾受國家文化部邀請,與35位國際攝影大師一起,拍攝故宮未開放的部分,參加「紫禁城國際攝影大展」。
他的攝影作品類型豐富,不管是新聞紀實、還是時尚、藝術類作品都能在世界各地展出,被美術館收藏;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參加過三大世界頂級攝影藝術博覽會(美國紐約國際攝影藝術博覽會AIPAD、英國倫敦國際攝影展Photo London、法國巴黎國際攝影博覽會Paris Photo)的藝術家;曾入圍第六屆、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攝影類。Artprice2019年上半年全球拍賣價格統計45歲以下攝影師排名第四。
目錄
推薦序 「不止攝影課」的真正追求 / 顧錚
自 序 目光所至,皆有花開
上篇:不止攝影課
第一章 身體就是一台照相機
(一)人的身體既是相機,也是相本身
(二)一切外掛的相機,都是人身體這台相機的延伸
第二章 PHOTO 的密碼——攝影的五個關鍵詞
(一)兩個 shoot,起心動念
(二)攝影的五個關鍵詞
(三) [Peaceful ] 靜自成鏡——拍著拍著就靜了
1. 帶著天地人的整體觀來拍攝
2. 邊拍邊靜 , 拍出好狀態
3. 內在的平衡,身心的安定
(四)[Holy] 聖無分別——技術不分好壞
1. 相機的觀看原理
2. 光圈、快門、ISO 三要素,生出萬種相
3. 每一種技術都可能成為美學流派
4. 法無定法,相無定見
(五) [Observe] 觀通內外——美的規律無處不在
1. 溯源東西方,向「神」學創作
2. 看見美的眼睛,藏著美的規律
3. 活用美的規律,向七位攝影大師學習
細江英公:攝影師與被拍者共舞
德瑞提科:用可視的形式來傳遞不可視的事物
羅斯勒:在抽象與具象中自由來去
吉布森:明與暗的和諧
深?昌久:拍攝萬物亦是拍攝自己
阿諾:在現實中看見超現實
尤斯曼:在暗房中製造超現實
4. 三張照片三個啟發
啟發一:從認識自己開始
啟發二:想象力可以打開一條通往自由之路
啟發三:技術是自由的基礎
5. 后成像,攝影的另外一條路
6. 光與美的規律
7. 向達·芬奇、卡拉瓦喬、倫勃朗學慣用光
8. 色彩的溫度與情緒
9. 從攝影到詩書畫
(六) [Touch] 觸動心弦——如何找到拍攝的時機
1. 沒感覺,以身動帶動心動;有感覺,以心動帶動身動
2. 邊界意識,讓照片不多不少自成世界
3. 三個攝影遊戲:給愚公一台相機 跟著一群鳥玩 聆聽樹的話語
4. 我如何拍攝「現代瑜伽之父」艾揚格
(七) [One] 一合萬相——由己及人,無窮呈現
1. 拍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2. 拍家人拍人常也能成為大師
附:拍攝家庭照的三個建議
3. 為自己編輯一本畫冊
4. 個人的,時代的
5. 從美的生活到美的照片
第三章 攝影、照相、寫真,這三個詞和三本經書
(一)三把鑰匙
(二)「空相」與「真相」
(三)在念念不住中念念不忘
第四章 不止攝影的作業
(一)攝影核心技術的三項練習
(二)美學核心原理的十八個練習
下篇:不止攝影的實踐與探尋
第五章 我拍下了你,未曾想到你就是我
在《注意!中國》的展覽圖錄中,我拍攝的一位流浪者頭像被主辦方當作我的頭像放進了藝術家群像中……
第六章 那些愛,從來難以告白
2011年7月23日,發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動車重大事故,網路上、朋友中、官方的、民間的,各種各樣真真假假的訊息不斷迸發出來,牽引著人心難以平靜。於是我把一場講座變成了一個展覽,把一個展覽變成了一次祈禱。
第七章 不管被動還是主動,只要有觸動
兩次截然不同的拍攝體驗,也是兩次重要的思想轉變:在達豪,我只是個翻譯者或轉傳者,我的身體就像一台被使用的照相機;而在黃山,我主動尋找,就尋見。
第八章 藝術給生活的禮物
藝術就像這小小的種子,落到生活的土壤里,它將不斷生長,回饋給生活豐盛的禮物。
第九章 讓工作成為藝術
什麼是工作?什麼又是藝術?工作和藝術的界線在哪裡?
附:站在都市與時尚的交叉點上 / 顧 錚
第十章 照相觀
觀眾進入「照相觀」這個空間內,就像進入一台照相機的內部,而每一個人的進入也成為影像變化的一部分,觀者同時是被觀者,如此種種共同構成一張張五感俱全的「底片」,「照相觀」成了無常的顯影。
第十一章 攝影啟示錄
七顆掉落的花粉,如星光燦爛。攝影正是無言的傳遞,如同會心一笑, 如同愴然淚下。
附錄
《一時一地》序 / 李偉銘
一代文化青年的心靈詩劇 / 顏長江
何枝可依 / 姜緯
神遇·跡化——曾憶城的黃山影像 / 蔡濤
應機而生——曾憶城的風景攝影 /A.D. 科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