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化自信視域下儒學觀念守正創新研究

  • 作者:韓中誼|責編:陳春玲
  • 出版社:九州
  • ISBN:9787522511054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傳統儒學研究並實現守正創新的目標指向。本書側重觀念史研究進路,推進儒學與東西方思想派別的對話,落實于儒家倫理、智德、修身功夫的個案研究,彰顯儒學觀念的思想特色和文化特質;同時,倡導馬克思主義與儒學融合創新,共創美好生活,擴大新時代儒學的思想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

作者介紹
韓中誼|責編:陳春玲
    韓中誼(1984-),哲學博士、副教授、學科教學(思政)碩士生導師。本科和研究生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曾獲教育部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近期主要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發展研究,主講研究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和本科生《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主持並完成省部級項目3項,市廳級項目4項,編著2部,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篇。

目錄
第一章  儒學觀念守正創新的文化立場
  第一節  堅定文化自信的價值取向
    一、文化自信的形成背景
    二、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
  第二節  堅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第三節  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第二章  儒學觀念守正創新的理論省思
  第一節  儒學觀念守正創新的時代際遇
  第二節  儒學觀念守正創新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  傳統儒學理論研究的基本進路
  第四節  當代儒學創新發展的策略方法
第三章  儒家倫理觀念的思想演進與現代轉型
  第一節  儒家倫理觀念的思想淵源——以西周春秋「讓」觀念類型和起源考察為例
    一、守分讓上:秩序危機的思想回應
    二、讓下風範:樹立道德權威的需要
    三、推敵能讓:平等易爭的調整手段
    四、知賢而讓:從尊尊到賢賢的過渡
  第二節  儒家倫理觀念的義理建構——以先秦儒家禮讓觀念結構分析為例
    一、寄托「政」的關懷
    二、重塑「禮」的規範
    三、夯實「德」的根基
    四、完善「治」的措施
  第三節  儒家倫理觀念的政治影響——從禮讓文化看先秦儒家讓國禪讓敘述的三重維度
    一、成德為務——讓國之「讓」作為獨立的德目而得到稱道
    二、循制至上——遵循禮制規則評說讓國與否的正當性
    三、禮儀為基——禮讓形式在政治場域的體現和延續
    四、道德、制度與禮儀的張力與協調
  第四節  儒家倫理觀念的當代審視——以傳統禮讓文化的創新發展為例
    一、禮讓文化傳統的歷史塑成
    二、傳統禮讓文化的內在結構
    三、文化自信指引下的價值轉換
    四、小結:儒家倫理觀念的思想演進與現代轉型
第四章  儒家智德思想的哲學詮釋與道德意蘊
  第一節  儒家智德思想的現實關切——以孔門師徒為政思想的分歧看「智者不惑」為例
    一、禮壞現實與正名理想
    二、武力攻伐與以德安人
    三、得君行道與政治批判
    四、仕隱之間的糾結與智者不惑的達成
  第二節  儒家智德思想的觀念結構——以孔孟「權」觀念的類型學分析為例
    一、作為道德判斷力的「權」
    二、「權」的思維結構
    三、「權」的運用模式
    四、「權」對道德哲學建構的意義
  第三節  儒家智德思想的傳承路徑——以「管仲不死而相桓公」的思想史評註為例
    一、孔聖以「仁」評管仲
    二、「獨尊儒術」前的史事傳播
    三、漢唐思想家的具體分疏
    四、宋學護教立場下的整體詮釋
    五、解道德之惑的多種方式
  第四節  儒家智德思想的德性面向——以道德哲學視野下戴震重「知」哲學體系新詮為例

    一、「去愚蔽重知」的追本溯源
    二、「事上明理義」的理論指向
    三、「疑惑偏差謬」的非認知品格
    四、「通情達理」的體知因素
    五、「由識進智」的必要跨越
第五章  儒家修身功夫的文化特色與現代借鑒
  第一節  儒家修身功夫的派別特色——以《大學》詮釋看朱王義理異同為例
    一、「內聖」與「外王」
    二、「明明德」與「止於至善」
    三、道德修養功夫
  第二節  儒家修身功夫的比較詮釋——以王陽明「事上致良知」的比較哲學解讀為例
    一、超越佛道:「事上磨煉」優於「靜坐」
    二、回應朱學:「致良知」重於「講求節目」
    三、心學本色:良知發用的重要特質
    四、中西視角:即凡而聖的精神修煉
  第三節  儒家修身功夫的現代審視——以「不遷怒」功夫看儒家修身的睿見與盲區為例
    一、儒門要義:「無情」還是「約情」
    二、修德功夫:剋制與涵養
    三、古代政治:宣泄與誤傷
    四、現代審視:傳承與補充
第六章  儒家德育資源的時代價值與挖掘運用
  第一節  助力思想道德修養——以調適和兼顧人情的儒家智慧為視角
    一、儒家人情觀的內涵與功能
    二、基於調適人情的當代領導者修養
    三、善於兼顧人情的當代領導藝術
  第二節  滋養現代道德教育——以《論語》教育思想的借鑒意義為例
    一、「學」之內涵
    二、「學」之目的
    三、找尋傳統與現代的契合
    四、呼喚理性審慎的教育實踐
  第三節  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基於思想和制度層面的考察
    一、儒學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服務基層治理的意義
    二、儒學為主體的傳統精神文化服務基層文化治理的路徑
    三、儒學影響下的傳統制度文化服務基層制度建設的路徑
第七章  儒家文化教育的地方實踐與提升策略
  第一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地方探索
    一、從地方需求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二、從初步經驗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三、從提升空間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第二節  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水準的理論框架
    一、更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念
    二、充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三、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四、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保障
  第三節  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水準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全社會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認同
    二、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統一
    三、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系統性、整體性、科學性
    四、依托地方優勢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形式
    五、加大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和投入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