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道德之錨(道德與社會行為的調節)/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 作者:(荷)娜奧米·埃勒默斯|責編:酈益|總主編:方文|譯者:馬梁英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311548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2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道德意味著什麼是對的而什麼又是錯的行為方式。這是當代社會心理學的熱門研究領域,與近年的政治經濟危機及其暴露的行為模式有些相關。在本書中,娜奧米·埃勒默斯以其豐富的研究經驗為基礎,博採道德研究的洞見與發現,對道德現象的社會功能進行了基礎性整合,考察了社會群體如何影響道德價值觀,又如何發揮「道德之錨」的作用。
    娜奧米·埃勒默斯分析指出,內群動力及建構獨特群體身份的熱望,對於理解道德對個體行為調節的影響至關重要。但群體語境尚未被系統納入道德研究之中,也未被作為過程,用以理解改變道德行為的嘗試。基於社會認同與自我歸類原則,本書獨到之處在於明確將社會群體視作道德價值觀的重要來源,並對社會群體如何影響個體決策以及集體行為與社會群體問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在本書中,埃勒默斯以她自己的研究發現闡明了社會行為如何被道德關切所影響,從而凸顯了這類觀點是怎樣推進我們對共同體中共同生活、在組織內共事的人們的道德行為與道德判斷的理解的。
    本書是社會心理學及相關專業學者與學生的必讀之書,也是有志於了解道德行為的從業者的寶貴資源。

作者介紹
(荷)娜奧米·埃勒默斯|責編:酈益|總主編:方文|譯者:馬梁英
    娜奧米·埃勒默斯,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傑出教授,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KNAW)院士,英國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通訊院士,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榮譽國際會士,斯賓諾莎獎(荷蘭最高科學獎)獲得者。     埃勒默斯致力於研究群體歸屬如何影響組織中的個體行為。在埃勒默斯的多元化實驗室中,她探索女性、少數族裔與多元性傾向社群成員的工作經歷。而在她的誠信實驗室里,她還研究個體如何被工作中的倫理氛圍所引導,譬如金融部門中的氛圍及其影響。     埃勒默斯是荷蘭普華永道的監事會成員,還擔任庫爾特·勒溫研究所理事會主席。此外,她與三位女教授聯合發起了名為「雅典娜的天使」的倡議,旨在維護女性在科學界的權益。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為什麼研究道德?
    我們如何看待不道德行為?
    我們怎樣審視道德行為?
    我們討論道德時在說什麼?
    道德心理學
    群體道德的意義
    道德的社會功能
  第二章  群體作為道德之錨
    道德信念的起源
    超越互依與關懷
    常被忽略的群體語境
    道德的社會認同路徑
    群體作為道德之錨
    道德作為社會測驗
第二部分  個體內水平
  第三章  我們都想做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德性的人
    德性不僅僅是友善
    是要德性還是要聰明?
    評估行事道德的動機
    行事道德的群體和組織對個體的吸引力
    職場道德的重要性
    德性決定我們是誰
  第四章  道德走神與道德自我觀
    羞恥感和罪疚感
    道德耗竭
    道德存疑行為的情緒成本
    道德過失的社會意涵
    自我保護反應
    應對(間接體驗到的)道德感或不道德感
    應對道德污點
第三部分  人際水平
  第五章  我們信任誰?
    為什麼信任至關重要
    決定信任誰
    感知到的動機影響判斷
    權力差異影響信任
    地位安全性提升信任
    機遇與責任
    可信無法被強制而來
  第六章  尋求道德引導
    超越信任
    我們不只關心結果
    道德明燈使我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
    道德差異引發威脅
    確保道德認可
    為什麼道德提升如此困難

第四部分  群體內水平
  第七章  我們的立場
    群體成員資格如何塑造自我觀
    贏得接受與接納
    誰的判斷至關重要?
    無罪推定
    對抗群體道德的代價
    做忠誠的群體成員
    窄化我們的道德視野
  第八章  道德氛圍
    害群之馬與染缸
    倫理氛圍
    強調積極面向還是消除不利因素?
    平衡結果與價值
    道德領導力
    過失及懲治
    培育道德氛圍
第五部分  群際水平
  第九章  獲得道德區分
    爭取道德優越感
    應對道德貶損
    樹立道德形象
    同意異議的存在
    界定內群
    同樣的目標,不同的手段
  第十章  誰值得被以德相待?
    力圖公平
    決定應得性
    對特權感到不適
    好心辦壞事
    變換的標準
    僅考慮成就?
第六部分  結論
  第十一章  這會如何幫助我們?
    要點串聯
    評估個人特質作用有限
    善惡不是簡單抉擇
    群體並非所有問題的根源
    我們能做什麼?
  第十二章  做出改變
    糾結于問題還是尋求方案
    不在於說了什麼而在於怎麼說
    希望催生改變的餘地
    只做可行之事
    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