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我們為什麼愛音樂(生而聆聽的腦科學原理)

  • 作者:(美)丹尼爾·萊維廷|責編:盧曉梅|譯者:馬思遙
  • 出版社:浙江科技
  • ISBN:9787573902740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4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講述了關於音樂和大腦如何協同進化。
    心理學教授、資深音樂人丹尼爾·萊維廷結合音樂分析、心理學與神經科學,述說音樂為何令人迷戀,解譯人類最優美的神經衝動。
    音樂是最能貼近心靈、感染情緒的創作形式。音樂作品也是我們唯一能夠隨身攜帶、不時重新溫習的藝術。我們每個人都能輕易舉出喜愛的音樂家或音樂類型,卻難以解釋為何喜歡這些音樂,而非其他音樂。仿佛在音符與和弦之間,還有某種我們能夠感知卻無法言說的神秘。
    作曲家勛伯格說過:「總有一天,心理學家將解譯音樂語言。」如今預言的時代已然來臨。心理學家運用核磁共振成像與記憶理論,探究人類心智與大腦如何傾聽、感受音樂,以完形理論分析音樂家如何顛覆聽眾心理、創作令人驚艷的樂曲。科學的意義並不是要為我們消除神秘,而是要讓神秘重現光彩,讓神秘煥發生機。如果我們理解人類對音樂的迷戀的本質,就能更能深入地認識自己。

作者介紹
(美)丹尼爾·萊維廷|責編:盧曉梅|譯者:馬思遙
    丹尼爾·萊維廷(Daniel J. Levitin,1957—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曾在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心理學系、科學史系和音樂系任教。現任麥吉爾大學音樂感知、認知和專業技術實驗室主任,電子傳播心理學詹姆斯·麥吉爾講席教授,貝爾講席教授,在科學期刊和《格萊美》(Grammy)、《公告牌》(Billboard)等音樂雜誌上發表過大量文章。     在從事神經科學研究前,萊維廷是一名自由音樂人、錄音師和唱片製作人,合作過的知名音樂人有史提夫·汪達、藍牡蠣樂隊等,曾任格萊美獎理事會成員、搖滾名人堂顧問,他參與制作的唱片獲得過16項美國唱片業協會金獎和「白金唱片」稱號,銷量超過3000萬張。他還為美國海軍、飛利浦電子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提供水下聲源分離方面的咨詢。     由他發現的「萊維廷效應」(Levitin effect)是認知心理學領域的重要成果之一,指即使是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們,也傾向於記住樂曲的絕對音高而非相對音高。

目錄
前言  我愛音樂,也愛科學——但為什麼要將兩者結合起來
第一章  什麼是音樂  從音高到音色
第二章  用腳打拍子  辨別節奏、響度與和聲
第三章  幕後  音樂與思維機器
第四章  預期  我們會對李斯特(和盧達克里斯)產生怎樣的期待
第五章  已經知道名字了,去查查號碼吧  我們如何將音樂分類
第六章  吃完甜點發現我和克里克相隔四個座位  音樂、情感和爬蟲腦
第七章  音樂家是怎樣煉成的  剖析音樂專長
第八章  我的最愛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音樂偏好
第九章  音樂本能  進化論的天字第一號
附錄一  這是你的音樂大腦
附錄二  和弦與和聲
參考文獻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