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光學製造中的材料科學與技術(精)

  • 作者:(美)塔亞布·I.蘇拉特瓦拉|責編:高軍曉//樓玲玲|譯者:吳姜瑋
  • 出版社:上海科技
  • ISBN:9787547847497
  • 出版日期:2023/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08
人民幣:RMB 2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引進譯著。作者全面梳理並總結了其團隊在光學製造方面的研究結果。全書包括兩大部分:第Ⅰ部分基本相互作用——材料科學,從摩擦學、流體動力學、固體力學、斷裂力學、電化學等光學製造的基礎理論出發,系統分析了從宏觀到微觀的材料去除過程,定量描述了光學製造中不同工藝參數與光學元件性能之間的關係。第Ⅱ部分應用——材料技術,詳細敘述了工程應用的光學製造,匯總了現代光學製造中缺陷的檢測和評價方法,剖析了多方面工藝優化的可行性,說明了各類新的拋光技術;針對高能激光系統要求的高損傷閾值光學元件,書末還給出了高能激光元件製作的關鍵工藝實例。
    本書既是光學製造理論的梳理,也是現代光學製造技術與應用的匯總,涵蓋了從光學製造工藝到光學元件性能評價等多方面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是一部兼具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價值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本書讀者對象包括從事激光技術、光學工程、材料物理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生等。

作者介紹
(美)塔亞布·I.蘇拉特瓦拉|責編:高軍曉//樓玲玲|譯者:吳姜瑋

目錄
致謝
第Ⅰ部分  基本相互作用——材料科學
第1章  緒論
  1.1  光學製造工藝
  1.2  光學製造工藝的主要特點
  1.3  材料去除機制
  參考文獻
第2章  面形
  2.1  普雷斯頓方程
  2.2  普雷斯頓係數
  2.3  界面摩擦力
  2.4  運動和相對速度
  2.5  壓力分佈
    2.5.1  施加的壓力分佈
    2.5.2  彈性拋光碟響應
    2.5.3  流體動力
    2.5.4  力矩
    2.5.5  黏彈性和黏塑性拋光碟特性
    2.5.6  工件拋光碟失配
  2.6  確定性面形
  參考文獻
第3章  表面質量
  3.1  亞表面機械損傷
    3.1.1  壓痕斷裂力學
    3.1.2  研磨過程中的亞表面機械損傷
    3.1.3  拋光過程中的SSD
    3.1.4  蝕刻對SSD的影響
    3.1.5  最小化SSD的策略
  3.2  碎屑、顆粒和殘留物
    3.2.1  顆粒
    3.2.2  殘留物
    3.2.3  清潔策略和方法
  3.3  拜爾培層
    3.3.1  通過兩步擴散的鉀滲透
    3.3.2  化學反應性引起的鈰滲透
    3.3.3  拜爾培層和拋光工藝的化學結構機械模型
  參考文獻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1  單顆粒去除功能
  4.2  拜爾培層特性
  4.3  漿料粒度分佈
  4.4  拋光碟機械性能和形貌
  4.5  漿料界面相互作用
    4.5.1  漿料島和
μ
粗糙度
    4.5.2  漿料中顆粒的膠體穩定性
    4.5.3  拋光界面處的玻璃拋光生成物堆積
    4.5.4  拋光界面處的三種力
  4.6  漿料再沉積

  4.7  預測粗糙度
    4.7.1  集成赫茲多間隙(EHMG)模型
    4.7.2  島分佈間隙(IDG)模型
  4.8  降低粗糙度的策略
    4.8.1  策略1: 減少或縮小每粒子負載的分佈
    4.8.2  策略2: 修改給定漿料的去除函數
  參考文獻
第5章  材料去除率
  5.1  磨削材料去除率
  5.2  拋光材料去除率
    5.2.1  與宏觀普雷斯頓方程的偏差
    5.2.2  宏觀材料去除的微觀分子描述
    5.2.3  影響單顆粒去除函數的因素
  參考文獻
第Ⅱ部分  應用——材料技術
第6章  提高產量: 划痕鑒定和斷口分析
  6.1  斷口分析101
  6.2  划痕辨識
    6.2.1  划痕寬度
    6.2.2  划痕長度
    6.2.3  划痕類型
    6.2.4  划痕密度
    6.2.5  划痕方向和滑動壓痕曲率
    6.2.6  划痕模式和曲率
    6.2.7  工件上的位置
    6.2.8  划痕辨識示例
  6.3  緩慢裂紋擴展和壽命預測
  6.4  斷裂案例研究
    6.4.1  溫度誘發斷裂
    6.4.2  帶摩擦的鈍性載荷
    6.4.3  玻璃與金屬接觸和邊緣剝落
    6.4.4  膠合導致碎片斷裂
    6.4.5  壓差引起的工件失效
    6.4.6  化學相互作用和表面裂紋
  參考文獻
第7章  新工藝及表徵技術
  7.1  工藝技術
    7.1.1  剛性與柔性固定塊
    7.1.2  淺層蝕刻和深蝕刻
    7.1.3  使用隔膜或修整器進行拋光墊磨損管理
    7.1.4  密封、高濕度拋光腔室
    7.1.5  工程過濾系統
    7.1.6  漿液化學穩定性
    7.1.7  漿料壽命和漿料回收
    7.1.8  超聲波拋光墊清洗
  7.2  工件表徵技術
    7.2.1  使用納米划痕技術表徵單顆粒去除函數
    7.2.2  使用錐形楔片測量亞表面損傷
    7.2.3  使用特懷曼效應進行應力測量
    7.2.4  使用SIMS對拜爾培層進行表徵

    7.2.5  使用壓痕和退火進行表面緻密化分析
    7.2.6  使用靜態壓痕法測量裂紋發生和擴展常數
  7.3  拋光或研磨系統表徵技術
    7.3.1  使用SPOS分析的漿料PSD末端結構
    7.3.2  使用共焦顯微鏡測量拋光墊形貌
    7.3.3  使用zeta電位測量漿料穩定性
    7.3.4  紅外成像測量拋光過程中的溫度分佈
    7.3.5  使用非旋轉工件拋光表徵漿料空間分佈和黏彈性研磨盤響應
    7.3.6  使用不同盤面槽結構分析漿料反應性與距離
  參考文獻
第8章  新型拋光方法
  8.1  磁流變拋光
  8.2  浮法拋光
  8.3  離子束成形
  8.4  收斂拋光
  8.5  滾磨拋光
  8.6  其他子孔徑拋光方法
  參考文獻
第9章  抗激光損傷光學元件
  9.1  激光損傷前體
  9.2  減少激光光學元件中的SSD
  9.3  高級緩解過程
  參考文獻
縮略語及中英文對照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