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世紀中國舞劇音樂創作研究

  • 作者:孫小鈞|責編:黃?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08423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文化導向—人—藝術表達」為路徑,總結不同時期中國舞劇音樂發展的歷史經驗,並進一步從音樂與舞蹈結構整合的理路闡述音樂與舞蹈的對話思維;從音樂文化轉型的歷史大背景下剖析中國舞劇音樂的文化認同;從技法、觀念、結構、審美等方面分析舞劇音樂創作面對文化衝突、文化對話、文化融合展現的現代性實踐;從國家在場預示的人文敘事映射出20世紀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態勢和走向。本書以20世紀為歷史節點,揭示音樂創作技術運用的文化與社會成因,梳理音樂批評話語與音樂創作理念的嬗變,探索舞劇音樂分析的範式,推動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建設,為音樂史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介紹
孫小鈞|責編:黃?
    孫小鈞,藝術學博士,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現任煙台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理論教研室副主任。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煙台市音樂家協會會員,煙台市E類高層次人才。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人民音樂》《交響》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專項等課題多項,並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獲第七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論文「徐小平獎」評選二等獎,煙台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三等獎。

目錄
前言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現狀
    四  主要觀點
第一章  中國舞劇音樂創作的歷史梳理
  第一節  舞劇音樂創作的近代發軔(1933-1948)
    一  黎錦暉兒童歌舞劇的餘蔭
    二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舞劇音樂創作
    三  其他舞劇音樂創作
    四  近代早期舞劇音樂創作特徵
  第二節  舞劇音樂創作的探索與發展(1949-1976)
    一  民族舞劇音樂的發展
    二  芭蕾舞劇音樂的探索
    三  《紅色娘子軍》的誕生與「樣板」地位的確立
    四  「旋律化」即「民族化」的《白毛女》
    五  「樣板戲」衍生的其他舞劇音樂創作
    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舞劇音樂創作特徵
  第三節  舞劇音樂創作的復甦與繁榮(1977-2000)
    一  新時期舞劇音樂創作的復甦
    二  多元題材的舞劇音樂創作
    三  新時期舞劇音樂的創作特徵
第二章  音樂與舞蹈結構整合的理路釋義
  第一節  音樂與舞蹈聯結的歷史借鑒
    一  中國歌舞藝術的歷史傳統
    二  西方舞劇體裁的歷史追溯
    三  蘇聯舞劇創作觀念的影響
  第二節  音樂與舞蹈對話關係的藝術表現
    一  《寶蓮燈》——古典舞與西洋管弦樂的融合
    二  《魚美人》——中國芭蕾舞劇的「樂—舞」融合
    三  《絲路花雨》——敦煌樂舞的塑造
  第三節  「樂」與「舞」對話思維考論
    一  舞劇創作者的「樂—舞」觀
    二  舞劇創作步驟的理論與實踐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舞劇音樂創作的文化認同
  第一節  舞劇音樂「民族化」創作思維厘析
    一  「民族化」與「民族性」創作思維的演進
    二  舞劇音樂的「民族化」誤區
  第二節  中國舞劇音樂「根性」語言的建構
    一  阿甫夏洛穆夫——「改良」路上的文化認同
    二  《小刀會》——從文化傳統中尋求出路
    三  《五朵紅雲》——民族文化的舞劇「再生」
  第三節  舞劇音樂創作文化認同的價值審視
    一  文化認同的主體與方向
    二  文化身份認同的危機與困惑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舞劇音樂的現代性論析
  第一節  西方現代音樂文化的滲透
    一  舞劇音樂的現代性特徵

    二  西方舞劇單向度的文化輸入
  第二節  中國舞劇音樂創作的現代性表徵
    一  《香妃》——舞劇音樂結構思維的現代性
    二  《邊城》——以理性為依據的主體性表達
    三  《敦煌夢》——「新啟蒙」思想下的現代性延續
  第三節  舞劇音樂現代性生成的路徑選擇
    一  舞劇音樂的「土」「洋」之辯
    二  「中西體用」之間的多元文化追求
    三  舞劇音樂創作現代性的向度與困境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國家在場預示的人文敘事
  第一節  國家象徵符號在舞劇音樂中的顯征
    一  國家符號與女性形象建構
    二  「伴唱歌曲」:一種時代的「語體」
  第二節  國家文化導向與音樂形象塑造
    一  《紅色娘子軍》——國家意志下的「個體」命運
    二  《白毛女》——女性反抗形象的塑造
  第三節  舞劇音樂的文化功能
    一  舞劇及其音樂的外事功能
    二  舞劇及其音樂的文化交流功能
    三  舞劇及其音樂的社會批評功能
  本章小結
結論
    一  中國舞劇音樂呈現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文化衝突與對話
    二  中西交融是20世紀中國舞劇音樂創作的必然選擇
    三  國家在場在20世紀中國舞劇音樂中的力量與限度
參考文獻
    一  中文著作
    二  中譯著作
    三  期刊論文
    四  學位論文
    五  報紙
    六  譜集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