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霧霾治理(基於政策工具的視角)

  • 作者:陸道平|責編:張蘇琴//王小艷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06471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8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目前,由PM2.5主導的區域空氣污染是中國最緊迫、最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霧霾治理作為生態治理中的重要議題也受到政府、社會、學界和民眾的關注。本書從政策工具視角切入這一治理問題,探究了不同政策工具對霧霾治理效果的影響。基於對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梳理,將其分為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CCR)、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MBR)和非正式型環境規制(IR)三類。並分別選用「工業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工業增加的比重」「各省排污費收入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各省環境信訪量」作為三種政策工具的替代變數,基於實證分析量化了不同政策工具的治理效果。最後,在總結髮達國家空氣污染治理的做法與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中國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組合與優化路徑。

作者介紹
陸道平|責編:張蘇琴//王小艷
    陸道平,女,福建屏南人,生於1963年6月。法學博士,教授。現任蘇州科技大學城鄉規劃、倫理學碩士生導師及蘇州大學MPA碩士生導師(受聘),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和結項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評審專家,中國社會學會理事、江蘇省行政管理學會理事、江蘇省社科聯理事、江蘇省一流專業社會工作專業負責人、江蘇省優勢學科群城鄉規劃與管理學學科方向帶頭人、蘇州市政協特聘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主要從事政府治理、社會治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研究。近年來在《中國行政管理》《江海學刊》《江蘇社會科學》《探索與爭鳴》《江漢論壇》等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出版《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基層政府職能建設》《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與地方政府互動機制研究》《鄉鎮治理模式研究》等8部著作。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縱向項目20余項。榮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三等獎1次,江蘇省高校哲社優秀成果獎2次,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次。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  環境污染的影響具有全球性
    二  環境污染的發生具有衍生性
    三  環境污染的破壞具有嚴重性
    四  空氣污染引致的次生性危害
    五  民眾環保意識的日益覺醒
    六  政府應對霧霾污染的行動不斷升級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  理論意義
    二  現實意義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  霧霾污染事實的相關研究
    二  霧霾污染危害的相關研究
    三  霧霾驅動因素的相關研究
    四  以驅動因素為視角的霧霾治理研究
    五  以政策工具為視角的霧霾治理研究
    六  政策工具規制效果的比較研究
    七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第四節  結構安排
第一章  我國的霧霾污染與霧霾治理
  第一節  霧霾的概念界定與度量標準
    一  霧霾的定義
    二  霧霾的度量
    三  我國霧霾監測歷史
  第二節  我國霧霾的成因及危害
    一  我國霧霾污染成因的歸納分析
    二  基於LMDI分解法視域下我國霧霾驅動因素分解
    三  霧霾的主要危害
  第三節  我國霧霾污染的空間聚集特徵
    一  數據來源
    二  我國霧霾污染的空間分佈概述
    三  基於ESDA的我國霧霾污染空間自相關分析
    四  我國霧霾污染治理沿革及困境分析
第二章  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類型分析
  第一節  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相關理論基礎
    一  公共政策工具理論
    二  協同治理理論
    三  公共物品理論
  第二節  政策工具分類的原則
  第三節  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分類
    一  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
    二  市場激勵型政策工具
    三  非正式型政策工具
第三章  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影響分析
  第一節  研究假設
  第二節  模型設定和數據來源
    一  被解釋變數的界定
    二  核心解釋變數的說明
    三  控制變數的釐清

    四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五  環境規制和霧霾污染的事實描述
  第三節  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實證檢驗
    一  環境規制與PM2.5的散點分佈
    二  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水平影響的描述性統計
    三  基準回歸和結果分析
  第四節  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水平影響的穩健性檢驗
    一  穩健性檢驗一:替換被解釋變數
    二  替換核心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第五節  異質性拓展分析
    一  基於經濟地理區域的回歸分析
    二  基於南北方回歸的經濟分析
    三  基於行政級別的回歸分析
    四  基於到沿海距離的回歸分析
  第六節  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水平影響的內生性檢驗
  第七節  結論與討論
第四章  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影響
  第一節  研究假設
  第二節  模型設定和數據來源
    一  被解釋變數的梳理
    二  核心解釋變數的界定
    三  控制變數的確定
  第三節  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實證檢驗
    一  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散點分佈
    二  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描述性統計
    三  基準回歸和結果分析
  第四節  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水平影響的穩健性檢驗
    一  替換被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二  替換核心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第五節  異質性拓展分析:分樣本回歸
    一  基於經濟地理區域的回歸分析
    二  基於南北方的回歸分析
    三  基於行政級別的回歸分析
    四  基於到沿海距離的回歸分析
  第六節  內生性討論
  第七節  結論與討論
第五章  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影響
  第一節  研究假設
  第二節  模型設定和數據來源
    一  被解釋變數
    二  核心解釋變數
    三  控制變數
  第三節  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實證檢驗
    一  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散點分佈
    二  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描述性統計
    三  基準回歸和結果分析
  第四節  穩健性檢驗
    一  替換被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二  替換核心解釋變數的穩健性檢驗
  第五節  異質性拓展分析:分樣本回歸

    一  基於經濟地理區域的回歸分析
    二  基於南北方的回歸分析
    三  基於行政級別的回歸分析
    四  基於到沿海距離的回歸分析
  第六節  內生性討論
  第七節  結論與討論
第六章  非正式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的影響
  第一節  研究假設
  第二節  模型設定和數據來源
    一  被解釋變數的界定
    二  核心解釋變數的說明
    三  控制變數的解釋
  第三節  非正式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實證檢驗
    一  非正式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散點分佈
    二  非正式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描述性統計
    三  基準回歸和結果分析
  第四節  非正式型環境規制對霧霾污染影響的穩健性檢驗
    一  基於環境污染指數的回歸分析
    二  基於二氧化碳濃度(CO2_1)的回歸分析
    三  基於二氧化碳濃度(CO2_2)的回歸分析
  第五節  異質性拓展分析:分樣本回歸
    一  基於經濟地理區域的回歸分析
    二  基於南北方的回歸分析
    三  基於行政級別的回歸分析
    四  基於到沿海距離的回歸分析
  第六節  內生性討論
  第七節  結論與討論
第七章  發達國家空氣污染治理的做法與經驗教訓
  第一節  發達國家空氣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一  美國空氣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二  歐盟空氣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三  日本空氣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四  其他發達國家空氣污染的歷史與危害
  第二節  發達國家空氣污染治理的做法
    一  命令控制型環境政策工具的運用
    二  市場激勵型環境政策工具的運用
    三  非正式型環境政策工具的運用
    四  多種工具的組合運用
  第三節  發達國家空氣污染治理的啟示
    一  強化政府治理責任及權責歸屬
    二  注重綜合手段的運用
    三  建立區域防治聯動機制
    四  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第八章  中國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組合與優化路徑
  第一節  環境政策工具的運用現狀分析
    一  環境政策工具的運用現狀
    二  環境政策工具的利弊分析
  第二節  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組合的分析
    一  政策工具組合的含義
    二  政策工具組合的必要性

    三  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組合的效用分析
  第三節  霧霾治理政策工具的優化
    一  中介變數的描述性統計
    二  中介變數的事實描述
    三  傳導機制的實證研究
  第四節  政策工具視域下我國霧霾治理的優化路徑
    一  優化霧霾治理的資源配置,促進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  淘汰落後產能,構建技術合作機制
    三  推動財政分權,塑造多元主體共治格局
  第五節  本章小結
    一  不斷強化環境治理領域政府與市場的合作
    二  多元主體參與共治,創新工具組合形式
    三  結合地區產業結構異質性,協調環境政策工具組合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第三節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