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論證挖掘與論證形式化

  • 作者:鞠實兒|責編:郭勇斌//鄧新平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34679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3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論證是一種具有說理功能的話語序列。在科學研究中,它具有演繹和歸納兩種形式。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由於涉及不同的語境(包括文化傳統),論證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為了滿足人與人以及人與機器之間日常交流的需求,本書採用兩種不同的自下而上方法——廣義論證本土化研究程序和機器學習,從具體事例和文本中挖掘或習得不同語境下論證模式、論證元素及結構。進一步,為形式化論證理論——抽象論辯理論具有更廣泛的適用範圍,本書將這兩種自下而上的論證挖掘方法與抽象論辯理論提供的形式方法相結合,符號化處理上述挖掘所得結果,對論證進行合理重建。論證研究對於推動論證科學和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本書涉及邏輯學、社會人類學和人工智慧等不同學科及其交叉領域,適合相關研究領域的高校師生和科研院校工作者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鞠實兒|責編:郭勇斌//鄧新平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論證的社會文化結構——廣義論證理論
  第1章  廣義論證的理論與方法
    1.1  引言
    1.2  論證研究的社會文化解釋途徑
      1.2.1  論證形式系統的同質性
      1.2.2  自然語言論證的異質性
    1.3  廣義論證概念
      1.3.1  廣義論證概念的內涵
      1.3.2  三種論證概念的比較
      1.3.3  廣義論證概念的外延
    1.4  廣義論證的分層結構理論
      1.4.1  廣義論證的規則
      1.4.2  廣義論證的分層結構
      1.4.3  廣義論證分層結構的適用性
    1.5  廣義論證本土化研究方法論
      1.5.1  廣義論證研究的基本問題與原則
      1.5.2  廣義論證本土化研究程序
      1.5.3  論證研究方法比較
    1.6  結論
  第2章  廣式早茶說理的功能結構分析——以「詏」為例
    2.1  引言
    2.2  問題與方法
      2.2.1  常人方法學與會話分析
      2.2.2  互動社會語言學
      2.2.3  廣義論證與功能分析法
    2.3  廣式早茶「詏」式論證功能結構分析
      2.3.1  廣式早茶「詏」的背景知識
      2.3.2  「詏」案例分析與功能結構提取
      2.3.3  功能結構和規則的合理性說明
    2.4  結論
  第3章  明代「大禮議」論證規則研究——以「爭帝」環節為例
    3.1  引言
    3.2  廣義論證及其研究方法
    3.3  「大禮議」的文化背景
      3.3.1  宗法傳統
      3.3.2  孝道傳統
      3.3.3  明代的皇帝、內閣及禮部
      3.3.4  《皇明祖訓》
    3.4  「大禮議」的基本情況
      3.4.1  議禮緣起
      3.4.2  三種解決方案
      3.4.3  主要過程
    3.5  「爭帝」環節的論證
      3.5.1  「爭帝」環節
      3.5.2  論證規則的合理性
      3.5.3  規則驗證
    3.6  結論
第二篇  論證的語言結構——機器學習視角下的論辯挖掘研究
  第4章  論辯計算分析的發展與現狀

    4.1  引言
    4.2  論辯研究傳統回顧與論辯理論的現代復興
    4.3  論辯挖掘的主要研究與方法
      4.3.1  論證成分檢測
      4.3.2  論辯元素的分類
      4.3.3  論辯元素之間關係的識別和論辯結構的預測
      4.3.4  論辯語料庫的建設
      4.3.5  主流論辯挖掘方法的特點
      4.3.6  深度學習與論辯挖掘
    4.4  論辯挖掘其他擴展研究
    4.5  結論
  第5章  機器學習的模型和特徵選擇
    5.1  引言
    5.2  論辯挖掘與特徵選擇方法
    5.3  模型的評估和選擇
      5.3.1  實驗評估方法
      5.3.2  性能評估
      5.3.3  比較檢驗
    5.4  論證挖掘中特徵選擇的比較研究
      5.4.1  實驗設置
      5.4.2  實驗結果與討論
      5.4.3  特徵選擇方法在論證挖掘和文本分類中對比
    5.5  論證挖掘中的模型選擇
      5.5.1  實驗設置
      5.5.2  實驗結果與討論
    5.6  結論
  第6章  哲學文本論辯元素挖掘——基於統計學習的方法
    6.1  引言
    6.2  論辯挖掘模型與實踐
      6.2.1  論辯挖掘的主要流程
      6.2.2  語料庫標注
      6.2.3  研究方法
      6.2.4  實驗結果
    6.3  結論
  第7章  法庭判例摘要的論證成分與結構解析
    7.1  引言
    7.2  論辯中的圖爾明模型簡介
    7.3  基於圖爾明模型標注的判例摘要語料庫
      7.3.1  判例摘要
      7.3.2  預處理
      7.3.3  基於圖爾明模型的標注
      7.3.4  標注工作的執行
      7.3.5  標注文本示例
      7.3.6  統計學分析
    7.4  論辯挖掘的深度學習模型
      7.4.1  模型框架及演算法細節
      7.4.2  模型整體損失函數
      7.4.3  模型評價指標
      7.4.4  模型實現細節
    7.5  實驗結果和模型評估

      7.5.1  基線模型
      7.5.2  隨機初始化詞向量和預訓練詞向量的對比實驗
      7.5.3  有無循環神經網路的對比實驗
      7.5.4  單向循環神經網路與雙向循環神經網路的對比實驗
      7.5.5  不同種類的循環神經網路的對比實驗
      7.5.6  本節模型與類似論辯挖掘工作的實驗結果對比分析
      7.5.7  模型預測結果可視化
    7.6  結論
  第8章  融合邏輯與外部知識的自然語言推理
    8.1  引言
    8.2  自然語言推理工作
      8.2.1  基於一階經典邏輯的自然語言推理方法
      8.2.2  基於神經網路的自然語言推理方法
      8.2.3  結合外部知識的方法
    8.3  知識稠密交互推理網路
      8.3.1  基礎模型
      8.3.2  語義知識
      8.3.3  依存關係知識
      8.3.4  邏輯規則
      8.3.5  模型訓練
    8.4  實驗
      8.4.1  數據
      8.4.2  實驗配置
      8.4.3  MultiNLI數據集
      8.4.4  預設實驗
    8.5  結論
  第9章  中文論辯語料庫的建設與網路論辯文本標注
    9.1  引言
    9.2  網路論辯文本標注方法
    9.3  網路論辯文本標注軟體的安裝環境
      9.3.1  標注軟體的安裝方法
      9.3.2  BRAT使用說明和案例
    9.4  標注的評價標準
      9.4.1  卡帕係數
      9.4.2  卡方檢驗
    9.5  結論
第三篇  論證的形式結構——抽象論辯理論
  第10章  抽象論辯理論及其拓展理論
    10.1  引言
    10.2  抽象論辯理論概述
      10.2.1  論證
      10.2.2  論證間的衝突
      10.2.3  論證間的擊敗
      10.2.4  論證的辯證地位
    10.3  抽象論辯框架
      10.3.1  基本概念
      10.3.2  抽象論辯語義
    10.4  結論
  第11章  結構化的抽象論辯框架
    11.1  引言

    11.2  ASPIC+框架的基本設定
    11.3  理性公設
    11.4  ASPIC+框架的特點及一些變體/擴展
    11.5  廣式早茶說理「家吵屋閉」案例的刻畫
    11.6  法庭判例摘要文本的刻畫
    11.7  其他結構化論證形式體系簡述——ABA與DeLP
      11.7.1  ABA框架
      11.7.2  DeLP系統
    11.8  結論
  第12章  基於抽象論辯框架的堅實可接受性
    12.1  引言
    12.2  基礎知識
      12.2.1  抽象論辯
      12.2.2  分級可接受性
    12.3  堅實可接受性
    12.4  堅實語義
      12.4.1  堅實可相容外延
      12.4.2  堅實完全外延
      12.4.3  堅實穩定外延
      12.4.4  堅實基外延
      12.4.5  示例
    12.5  相關工作
    12.6  結論
  第13章  基於語境、規範和價值的論證系統
    13.1  引言
    13.2  系統構建
    13.3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