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心理治療中的對話(對來訪者說什麼和如何說的藝術東方明見心理咨詢系列圖書)

  • 作者:(美)保羅·L.瓦赫特爾|責編:柳小紅//張帆|譯者:陳瓊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597632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9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心理治療實踐中,言語是治療的重要媒介。治療師言語的內容、表達方式、語調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這是一本獨特的實用指南,它準確地展示了治療師在促進治愈和改變的關鍵時刻應當說什麼、如何說,以及什麼樣的提問和發表評論的方式是有利於合作探索和治療性改變的。在本書中,作者基於心理動力學理論,整合了認知行為療法、系統療法和體驗式療法的特點,提出了新的治療思路及方法,並提供了明確、具體的指導方針,展現了不同的言語在實現解釋、改釋、歸因、自我表露等治療技術方面的價值與優勢。書中包含了豐富的治療案例,詳盡地展示了治療師與來訪者的對話以及治療師的困難和思考。這些對話與思考無論對初學心理治療的心理治療師還是對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都極具參考價值。
    本書內容豐富、翔實,適合心理治療師、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美)保羅·L.瓦赫特爾|責編:柳小紅//張帆|譯者:陳瓊

目錄
  第1章  反思談話治療
    關鍵信息和元信息
    留意來訪者對治療師言語的體驗
    「治療師雜訊」
    來自文獻的貢獻
    治療師的感受對治療性改變的貢獻
第一部分
    理論和實證基礎
  第2章  心理治療的持續發展
    情感、接納和體驗
    一種替代精神分析思想與實踐模式的關係範式的產生
    多樣性、多元文化主義和社會語境中的自我:關注種族、民族和社會階層
  第3章  關注依戀
    從物理分離和喪失到情感聯繫和情感同頻的中斷
    依戀聯結和潛在的需求讓我們成為依戀對象需要我們成為的人
    依戀和衝突
    內部工作模型和認知人際圖式
    擴展依戀概念:成年期的依戀
    把依戀看作一個正在進行的互動過程
  第4章  循環心理動力學之一
    固著還是發展
    惡性循環
    無意識過程和反語的核心
    同謀的概念
    惡性循環和良性循環
  第5章  循環心理動力學之二
    治療性改變中的放棄視角
    修訂后的焦慮理論的影響
    舊模式的堅持
    克服焦慮
  第6章  循環心理動力學之三
    領悟、矯正性情緒體驗和咨訪關係
    移情、解釋和程序性學習
    解釋和互動
    移情和圖式
    來訪者日常生活的改變:將治療視為催化劑
    措辭和更大的改變情境
第二部分
    臨床運用和原則
  第7章  指責性言語和促進性言語
    允許和制止
    進一步審視治療師言語的指責含義:丹尼爾·懷爾的貢獻
    意義維度和「無罪辯解」
    入口短語:讓別人知道你的意思
    從頭到尾通過問題來解釋
  第8章  探索,而非審問
    溫柔地詢問的藝術
    探索衝突
    將保護性否認作為探索的媒介:暫時站在防禦這一邊
    治療工作中的外化

    通過移情和移情認同進行探索
    在會談中探究來訪者的行為
    反問句
    指責性詢問
  第9章  借助來訪者的優勢
    借助變化:治療是一個改變的過程
    借助優勢
    留意正確方向上的小步驟
    來訪者的自我批判性
    尋找感覺
    留意積極的進展而不只是防禦
  第10章  給予肯定和促進改變
    問題的辯證方法
    衝突的重要性
    治療過程中的肯定和改變
    當共情令人反感時
    什麼是支持性
  第11章  歸因和暗示
    衝突:歸因言語的關鍵
    將不適應傾向視為殘餘物
    把行為描述為暫時性的或過渡性的
    幫助來訪者獲得領悟
    歸因言語的排序
    指引來訪者採取行動
    暗示的挑戰
  第12章  改釋、再定義和悖論
    改釋和理解其他人
    治療關係中的改釋
    悖論
  第13章  治療師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的種類及其含義
    個性化治療
    來訪者的問題
    與來訪者分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