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主題史(上下)

  • 作者:編者:李心峰|責編:鄧友女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49430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740
人民幣:RMB 1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課題結項成果,從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中擇取37個備受關注、充滿爭議的重要的、基礎性的「主題」(包括核心概念、重要論題、基本學科)進行集中探討,通過對各「主題」理論內涵發展衍變脈絡的史學回顧與梳理,凸顯20世紀藝術理論學術焦點與理論價值,系統展現了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理論學術成果及發生、發展全景。本書對我國藝術學基礎理論建構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為增訂再版,在原書基礎上,根據學科發展增設多個核心主題,內容更加豐富,規模更為宏大。自初版以來,受到業內充分首肯,尤其受到相關專業本碩博同學與青年教師、科研人員熱情追捧。本書第四編「20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理論著、譯書目」以近70頁的篇幅,收錄1900-2019共120年間我國藝術理論著、譯文獻達1200余條,具有珍貴文獻索引價值。

作者介紹
編者:李心峰|責編:鄧友女
    李心峰,本名李新風,安徽宿州人,1958年生,北京大學文學博士。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一般藝術學、日本美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等。     出版專著《元藝術學》《現代藝術學導論》《日本四大美學家》;論文集《藝術學論集》《開放的藝術——走向通律論的藝術學》《藝術生產論的視界與射程》等。主編《中華藝術通史·夏商周卷》《20世紀中同藝術理論主題史》《藝術類型學》《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薪傳獎》《中同藝術讀本》等。譯著有《魯迅》(【日】竹內好著)等。發表學術論文、評論等200余篇,合著20余種,合譯多種。

目錄
上冊

導言  20世紀中國的藝術理論
第一編  核心概念
  【一】現代藝術概念
    一、西方近代「美的藝術」概念
    二、日本近代「美術」「藝術」概念
    三、近代中國對「美術」概念的引進
    四、中國現代「藝術」概念的確立
  【二】現代藝術體系
    一、西方「美的藝術」體系與王國維的移植
    二、宗白華「七種藝術」的體系
    三、豐子愷「一打藝術」的體系
    四、「現代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體系」研究
  【三】藝術形象與藝術意象
    一、藝術形象理論
    二、藝術意象理論
  【四】藝術典型
    一、「藝術典型論」的傳人和接受
    二、50—60年代典型「共性個性統一說」
    三、新時期典型理論的發展
    四、90年代「非典型」「反典型」思潮
  【五】藝術意境
    一、藝術意境論的古代發生與現代發展
    二、當代四種主要的藝術意境理論
    三、藝術意境論的當代闡釋
  【六】藝術思潮
    一、前半世紀的藝術思潮論
    二、後半世紀的藝術思潮論
  【七】藝術再現與藝術表現
    一、再現說與表現說的引進
    二、再現說、表現說的發展及重新闡釋
    三、超越二元對立的嘗試
  【八】藝術階級性與共同人性
    一、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初期的論爭
    二、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的討論
    三、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探索
  【九】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
    一、20世紀初問題的提出
    二、30—70年代的討論
……
第二編  重要論題
下冊
第三編  基本學科
第四編  20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理論著、譯書目
再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