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自我的探尋(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的誕生)(精)/心理學大師解讀系列

  • 作者:戴軍|責編:管文
  • 出版社:北京聯合
  • ISBN:9787559664518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開創者,也是第一個以「無意識-前意識-意識」這樣的心理結構,來確認「無意識存在」的人,這個心理結構對應到人格結構上,就是我們現在已經很熟悉的「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對無意識的假設,意味著人類的行為無論健康或病態,都有一個我們可以挖掘的意義。從此以後,那個不可捉摸的、有各種變形的慾望世界終於有跡可循了。
    「無意識-前意識-意識」、「本我-自我-超我」,以及弗洛伊德試圖用來解釋推動世界運轉的「生本能-死本能」,這些重要的心理學概念,都是在《自我與本我》這部晚期作品中第一次出現的。這本書,是他第一次對人類心理結構及其運行模式做理論梳理,在心理學歷史上堪稱里程碑事件:如果說牛頓是第一個描述萬物的運行結構與動力的人,那麼弗洛伊德便是第一個描述了人類心理結構與動力的人。
    《自我的探尋》這本書,是對《自我與本我》的發散性解讀,以期能夠讓讀者對弗洛伊德晚期的重要理論有入門式的理解。書中依次會談到弗洛伊德創作《自我與本我》的社會和個人背景,無意識研究的簡史,弗洛伊德如何通過對?症、夢的研究確信了無意識的存在,他怎麼看待被壓抑的慾望,由此,他發明定義的心理結構「無意識-前意識-意識」和它的人格結構的變形「本我-自我-超我」有什麼含義。
    在科普這些關鍵概念的同時,本書也試圖去回答或啟發讀者思考一些貼近日常生活的問題:
    心理結構產生於何時,它是否可以被調整?    為什麼人的性格結構本身就暗含了一套無意識結構,而它引導著我們的命運?
    為什麼說自我是一個由自身慾望與外部他者共同形成的生成物,改變自我有哪些途徑?
    為什麼有的人特別有攻擊性,而有的人則特別順從,這和慾望有什麼聯繫?
    社會文明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說一切文明現象——政治、經濟、文化——都可以說是慾望的剩餘?

作者介紹
戴軍|責編:管文
    戴軍,精神分析實踐者,精神分析行知學派成員,作品有《左和右的精神分析》《自我的探尋》等。擅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弗洛伊德理論,在豆瓣寫有閱讀量10萬+的精神分析普及文章。分析與寫作之餘,也在推動「精神分析文庫」項目的出版。

目錄
導言:談談《自我與本我》的誕生背景
  23年臨床分析經驗的結果
  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第一章 無意識的發現
  「靈魂在地府里嗅著」
  無意識研究的漫漫長夜
  安娜·歐
  從催眠到自由聯想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發現之旅
第二章 心理結構的發現
  作為心靈解剖學的《自我與本我》
  無法擺脫的俄狄浦斯情結
  心智結構的第一張地圖:心理結構
  心智結構的第二張地圖:人格結構
  「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動力學
  為什麼弗洛伊德堅持「泛性論」
  生本能與死本能
  文明的悖論:作為文明動力的慾望閹割
第三章 自我的探尋
  自我是什麼
  自我與他者
  自我與自身:改變自身的方法
  自我與主體:人為什麼被無意識主體驅動
  作為防禦機制的自我
  自我防禦機制的基本類型
  自我防禦與自我心理學
第四章 自我的重建
  自我心理學的局限
  現代人的自我認知困境
  重建自我的方式
  自我超越還是重生:東西方文明在自我建構上的不同
  孫悟空:中國人的自我意象與重生之路
後記:為什麼還要閱讀弗洛伊德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