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時間(中公元927年至976年軍政故實)(精)/大宋帝國三百年系列
內容大鋼
陳橋驛是趙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驛站,在這個驛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換代。
公元951年至960年,紛亂複雜的五代十國行將結束,一個空前繁榮的大宋帝國開始浮出歷史地平線。大宋立國前十年,後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帶來了亂世中第一縷曙光;一個有英雄氣,又滿懷王道理想的大帝柴榮,御駕親征,擊敗北漢契丹聯軍,開始文明政務;絕世高人王朴獻《平邊策》,「底定中原路線圖」;經高平之戰,趙匡胤進入後周高級軍官行列;不可思議的「韋囊」,神秘的陳橋兵變,使歷史出現了驚人的拐點。大宋立國前十年的歷史,是精兵簡政、廣開言路、處理藩鎮糾紛、平定地方盜賊、南掃江淮、北擊契丹的歷史,是中原政權重歸本土的演進史,也是一代大帝趙匡胤開創大宋王朝的起點。
作者介紹
金綱|責編:劉洲原
金綱,原名李金剛,下過鄉,讀過書,曾為北京大學歷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員,現為思想史研究獨立學者,出版有《論語鼓吹》等著作多種。「尊德行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一語,常置座右。
目錄
壹 郭威的遺產
郭威的肺腑之言
慕容彥超戰略受挫
悖天命將士離心
兗州破險遭屠城
「銀包鐵」人心解體
「勾距之術」捉盜賊
夢祥兆城破拜聖人
最強的文官陣容
王峻的戰略大局
為得寵王峻罷朝
惹帝怒郭威使辣手
開國功臣王殷被殺
王殷之死的背後
柴皇后一見傾心
一部兵書打天下
為民著想減免進貢
開言路以求郅治
短暫的帝王生涯
貳 南唐的前世今生
中原對北敵的戰略
楊行密斬殺朱延壽
徐知訓荒淫昏暴
除禍害自刎而死
「王國」升格「帝國」
南唐「鬼才」宋齊丘
徐溫的辣手罪惡
「一言興邦」的大計
落魄公子成江南顯貴
徐知誥「傳禪」遇阻
向宮女玩「咸豬手」
借兵禍圖謀「篡位」
李?救吳越國災
愛和平不愛用兵
讓人懷念的仁厚君主
鴆殺大臣事件
? 李璟
初用兵生擒亂賊
「巧佞」之徒薛文傑
荒誕的閩國大帝
李璟智昏南唐衰微
三戰敗北南唐折將
亂加賦斂百姓遭殃
拓跋恆逆帝上書
「立少廢長」馬楚大亂
征中原錯失良機
韓熙載睥睨名流
偽君子陶谷作秀
勘破大局名士避禍
肆 高平之戰
平北漢柴榮親征
兩軍遭遇對峙巴公原
一戰告捷大敗北漢兵
大學士逃命叢林
高平之戰的歷史大義
「五朝十君」老宰相
「不倒翁」的菩薩行
遠結契丹馮道出使
「傳國寶萬歲杯」
狼虎叢中立身
世宗北征無功而返
居河東北漢不血食
伍 柴榮
柴榮鐵腕執政
為得安撫李彝殷「撒嬌」
周世宗治盜有術
為民生世宗革弊政
「上輔之器」王朴
底定中原路線圖
歷史的多種可能
西征軍首戰失利
王景與向訓的轉變
敗蜀軍連下數州
陸 征淮南
謀中原南唐結契丹
刺殺使者彼此離間
契丹南唐虛假同盟
周世宗出兵淮南
破滁州生擒皇甫暉
趙匡胤威名日盛
揚州城四門大開
吳國楊氏絕嗣
南唐危急孫晟議降
和談破滅以身殉國
攻伐失利世宗返京
率水軍世宗再親征
查文徽不奪人妻
劉仁贍「投降」周師
柒 出師未捷身先死
《宋刑統》震爍古今
竇儼治國六薦
第三次御駕親征
唐主李璟自削帝號
柴榮大帝親征幽燕
契丹未平柴榮病逝
讖語的記錄史
停兵澶州柴榮思社稷
李重進與趙匡胤
「點檢作天子」
捌 天現二日陳橋驛
世宗病亡契丹入侵
陳橋兵變的「預謀」
「天現二日」催兵變
「陰謀推戴」黃袍加身
陰謀擁戴有動力
管兵士「約法三章」
「陰謀推戴」或「偶然事件」
一個「偶然」力量
「權反在下,下凌上替」
「上位」經驗總結
玖 趙匡胤踐祚
張永德的遠見卓識
「姑息藩鎮」的禍端
張永德慧眼識珠
「叛軍」回京韓通失分寸
韓通遭殘殺老趙震怒
老趙初登明德門
政事堂帝相對峙
行禪代禮老趙登基
天子踐祚「大赦天下」
老趙好「微行」
薦人才趙普居功
皇上與大臣的「博弈」
拾 偃武修文
「微行」遇冷箭
老趙的「三條寶帶」
盤剝尋租的惡性
老趙登基天下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