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1中國篇)(精)

  • 作者:編者:郭華東|責編:牛玲//楊嬋娟//陳晶晶//姚培培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11441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68
人民幣:RMB 2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1):中國篇》聚焦零飢餓(SDG2)、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6)、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11)、氣候行動(SDG13)、水下生物(SDG14)和陸地生物(SDG15)六大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專註于新方法新指標的探索、可持續發展進程的跟蹤評估,以及多指標交叉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針對27個具體目標彙集了52個典型案例,展示了在典型地區和中國兩個尺度上針對SDGs指標的研究、監測和評估成果,包括36套數據產品、25種方法模型和41個決策支持。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國利用科技創新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探索和實踐,充分揭示了地球大數據技術對監測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應用價值和廣闊前景,開拓了在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框架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方法支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可為各國加強該議程的落實監測評估提供借鑒。
    本書可供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國家相關部門的決策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編者:郭華東|責編:牛玲//楊嬋娟//陳晶晶//姚培培
    郭華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芬蘭科學與人文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名譽主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技術促進機制10人組成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主任、「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主席,以及《國際數字地球學報》和《地球大數據》主編等職,曾任國科聯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主席。主要從事空間地球信息科學研究,在遙感信息機理、雷達對地觀測、數字地球科學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現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月基對地觀測研究」負責人。

目錄
序言
前言
執行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SDG2零飢餓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2.1  碳中和願景下中國生物質能發展與糧食安全
  2.2  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的作物精準生產
  2.3  2001?2020年中國耕地複種指數時空變化
  2.4  中國主要作物分佈及其時空變化
  2.5  華北平原灌溉對農業乾旱減緩效果評價
  2.6  高效生態農業模式構建——黃河下游中低產田實踐
  本章小結
第三章  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3.1  中國廢水處理能力和廢水處理比例變化
  3.2  中國湖庫水體透明度時空動態高分辨遙感監測與評價
  3.3  中國用水緊張程度時空差異評估
  3.4  2010?2020年臨滄市用水效率評估
  3.5  中國水資源綜合管理評估
  3.6  2000?2020年中國自然和人工水體變化
  3.7  2010?2020年中國沼澤濕地時空動態
  3.8  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環境健康狀況
  本章小結
第四章  SDG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4.1  2010?2020年中國城市居民住房負擔評估
  4.2  中國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
  4.3  中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綜合評估和變化預測
  4.4  中國城市建築高度空間分佈製圖
  4.5  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觀遺產核心區地表覆被對極端乾旱的響應及其氣候韌性
  4.6  2010?2020年中國地市級自然災害總體損失年際變化
  4.7  中國城市建成用地的綠地空間變化
  4.8  中國主要城市景觀的社區尺度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指標
  4.9  2015?2020年中國城市SDG11多指標綜合評價
  本章小結
第五章  SDG13氣候行動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5.1  2010?2020年中國沙塵天氣年際變化
  5.2  2000?2020年中國旱災對玉米減產的風險評估
  5.3  中國澇漬害時空分佈及其變化
  5.4  中國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時空變化

  5.5  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凈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影響
  5.6  中國飲食模式轉變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六章  SDG14水下生物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6.1  近海微塑料源解析——以膠州灣為例
  6.2  黃海大型藻藻華監測和預警
  6.3  中國近海生態系統健康情景模擬研究
  6.4  中國海岸帶海平面上升淹沒風險評估
  6.5  中國紅樹林時空動態監測
  6.6  大河控制性影響下的陸架海低氧和酸化過程及其與藻華的關係:以長江口為例
  6.7  2000?2020年中國大陸海岸線變遷及圍填海
  6.8  中國濱海養殖池動態變化
  6.9  中國近海筏式養殖動態監測
  本章小結
第七章  SDG15陸地生物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7.1  中國生態系統及其質量動態變化評估
  7.2  中國草地生態系統保護現狀及空缺
  7.3  珍稀瀕危植物精細空間分佈大數據模擬
  7.4  青藏高原東北部凍融荒漠化監測
  7.5  黃河下游及毗鄰濱海地區2015?2020年土壤鹽漬化時空變化
  7.6  青藏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7.7  越冬白鶴棲息地時空分佈動態監測
  本章小結
第八章  SDGs多指標交叉
  背景介紹
  主要貢獻
  案例分析
  8.1  華北地區水-糧食-生態安全多目標協同與權衡
  8.2  海南省經濟發展與碳減排協同與權衡
  8.3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及其多指標協同效用研究
  8.4  多SDGs約束下的中國土地利用情景模擬與分析
  8.5  面向多SDGs的黑河流域水-糧食-生態安全與反彈效應分析
  8.6  中西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
  8.7  時序遙感視角下的雲南金沙江流域人居環境時空分佈特徵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總結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縮略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