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請客不收禮(一個村落的儀式性禮物交換與互惠變遷)/田野中國

  • 作者:鄭姝莉|責編:趙娜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02435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6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探討中國鄉村儀式性宴請中請客收禮向不收禮、部分收禮轉變的過程與機制,將禮物收受規則中的互惠分為資助型互惠與關係延續型互惠。本書認為,禮物收受規則的變化就是雙重互惠制度單重化與有限化的變化,即資助型互惠消退及萎縮,關係延續型互惠持續。它經歷了去制度化與再制度化過程,受到來自市場、村莊及政府的內外因素影響。村莊的社會流動、人口流動及關係選擇是內在因素,市場變化與政策要求是外在因素。聲望建構、情感表達、道義維繫及績效獲得是行動者的行動邏輯。村落社會的流動性與價值表達成為互惠再制度化的關鍵環節。在禮物收受規則變遷中,機會創造者、制度變革者、制度篩選者及制度變革成果消費者之間相互影響,最終促成了「請客不收禮」的產生。

作者介紹
鄭姝莉|責編:趙娜
    鄭姝莉,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主要研究領域為禮物研究、農村社會學、消費社會學等。2019年獲得第六屆余天休社會學優秀博士論文獎。在《社會學研究》《人文雜誌》《中國青年研究》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緣起
第一章  從禮物到互惠變遷的研究
  第一節  文獻回顧
  第二節  概念界定與理論框架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田野概況
  第四節  篇章安排
第二章  從隱性到顯性擴張:雙重互惠的制度化過程(20世紀50?90年代)
  第一節  隱性存在:軟約束、功能依賴與隱蔽式互惠(20世紀50?70年代)
  第二節  顯性擴張:退出約束、功能擴張與擴張式互惠(20世紀80?90年代)
第三章  市場變化與雙重互惠的去制度化(2000?2015年)
  第一節  市場變化:物資充裕與購買力的提高
  第二節  市場替代與儀式活動的去資助化
  第三節  禮金負擔與去制度化
第四章  社會流動、聲望補償與雙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第一節  身份下降、身份恢復與成為精英
  第二節  「壽喪不收禮」:崛起的價值表達與聲望補償
  第三節  聲望補償何以必要:建構新的社會記憶
第五章  社會流動、聲望確認與雙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第一節  宗族復興與精英延續
  第二節  壽宴「不收禮」:宗族精英的價值表達與聲望確認
  第三節  聲望確認何以必要:聲望可以轉化與延續
第六章  社會流動、聲望獲得與雙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第一節  教育:宗族重視與家庭重視
  第二節  升學宴:教育的價值表達與聲望獲得
  第三節  聲望獲得何以必要:一種意義與價值
第七章  人口流動、情感表達與雙重互惠的去制度化
  第一節  人口流動:為了社會流動
  第二節  回鄉宴請:外出的情感表達與聲望獲得
  第三節  情感表達何以必要:要回去的老家
第八章  政府行為、外部強化與單重互惠的制度確認
  第一節  民間風俗與公共目標的一致性
  第二節  治理績效與制度變革消費方
  第三節  榜樣確立與「不收禮」的制度確認
第九章  關係選擇與雙重互惠的制度遺留
  第一節  道義維持與雙重互惠制度的遺留
  第二節  關係選擇與禮金關係圈的縮小
  第三節  禮金關係圈何以縮小:村莊社會的半熟悉化與競爭化
第十章  結論與餘論
  第一節  互惠變遷的多重過程
  第二節  互惠變遷的多重機制與多重行動力量
  第三節  聲望建構何以可能?
  第四節  互惠變遷機制的外推與解釋
  第五節  流動中村落共同體的競爭性與道義性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書相關報道人簡介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