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第2卷從春秋到荀子)/中大哲學文庫

  • 作者:張祥龍|責編:王璐|總主編:張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76866
  • 出版日期:2019/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7
人民幣:RMB 93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張祥龍先生儒家哲學史講演講稿匯總之一,是第二卷《從<春秋>到荀子》。張祥龍先生以現象學的方式對從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學發展歷程做了系統的重新闡釋,既是現象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對中國傳統儒家哲學的創造性再闡釋,開啟了中國古典哲學進入現代哲學話語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史意義。

作者介紹
張祥龍|責編:王璐|總主編:張偉
    張祥龍(1949-2022),美國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退休后曾任教於山東大學、中山大學。研究領域為現象學、儒家哲學、東西方哲學比較。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從現象學到孔夫子》《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家與孝》等。

目錄
開篇辭
第一講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點和傳承焦慮
  第一節  孔子哲理思想綜述以及與其他宗教的對比
  第二節  孔子之後儒家焦慮的問題:如何「自見於後世」?
  第三節  什麼是普遍主義和非普遍主義?
  第四節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獨特性:非普遍主義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講  《春秋》的深遠寓意
  第一節  《春秋》最晚出卻最奇特
  第二節  《春秋》豈止於一史書
  第三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一)
  第四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二):《春秋》文本的強烈引發性與「書文/口說」二向性
  第五節  口說造就「素王」
第三講  《春秋》的樂感與詩意
  第一節  《春秋》通禮樂
  第二節  《春秋》之「元」中的樂意
  第三節  「元」之樂的時間展現
  第四節  「時」與「不時」:災異與譏貶
  第五節  哀與樂:《春秋》之始終
第四講  曾子之孝與《大學》古本蘊義
  第一節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節  曾子展示與傳授的身體
  第三節  曾子之孝:孝親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節  曾子孝道與《春秋》大義
  第五節  《大學》中「格物致知」的含義:朱熹擅改《大學》文本之謬
第五講  子思和《中庸》(一)
  第一節  子思其人及其學說的基本傾向
  第二節  子思學派論「身」
  第三節  《中庸》之身
  第四節  《中庸》與《性自命出》論「性」與「情」
第六講  子思和《中庸》(二):誠與樂
  第一節  情無偽
  第二節  誠于性情
  第三節  誠之樂
  第四節  樂之誠
第七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一性化(一)
  ——限情、盡心與養氣
  第一節  孟子其人其書:《孟子》與《中庸》的關係
  第二節  孟子為何、如何限制「情」?
  第三節  孟子對「心」的基本看法
  第四節  如何「盡心」?
  第五節  浩然之氣:心之氣,氣之心
第八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一性化(二)
  ——性善論
  第一節  性的含義
  第二節  孟子要反駁的人性論
  第三節  性善的理由(一):人的共通特性與天然趨向
  第四節  性善的理由(二):本心的乘機發作
  第五節  性善的理由(三):原情擇善、元氣向善
第九講  荀子的心偽性惡論:它的現象學維度和名相分類維度
  第一節  荀孟之爭的關鍵:性與心的關係;心的結構

  第二節  心的「壹」和「兩」:「偽」的可能與含義
  第三節  偽與性惡
  第四節  荀子哲理的方法論關鍵:分、類
結語
主要引用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