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污染場地地下水的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環境修復技術叢書

  • 作者:編者:(美)R.L.西格里斯特//M.克里米//T.J.辛普金|責編:李敏|譯者:廖曉勇
  • 出版社:電子工業
  • ISBN:9787121329524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52
人民幣:RMB 2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企業遺留場地地下水污染問題逐漸暴露。由於其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和水資源安全的威脅,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民眾的廣泛關注。原位化學氧化技術具有修復效率高、反應速度快、操作簡便等優點,已成為污染場地地下水修復的重要工程技術之一,在國際上廣泛應用於有機污染地下水修復。國內也開始有部分工程案例嘗試採用化學氧化修復方案,但技術水平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本書系統闡述了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這一新興技術,提供了全面的關於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複原理和應用,可作為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的技術實踐手冊供環境修復技術人員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美)R.L.西格里斯特//M.克里米//T.J.辛普金|責編:李敏|譯者:廖曉勇
    廖曉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二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多年來專門從事污染土壤修復研究工作,是我國土壤環境保護領域較早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要項目60余項。廖曉勇研究員帶領團隊圍繞污染土壤修復的「方法機理→技術研發→裝備研製→工程應用」主體科研思路開展原創性研究工作,自主研發土壤修復裝備5台套,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9項,出版著/譯作3部,主持或參與編製標準規範9項。研究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排名第一)等省部級重要科技獎勵11項。廖曉勇研究員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不斷耕耘、開拓創新,多年來致力於受污染耕地與工業場地安全再利用研究,以實際問題為導向,讓污染治理效果落到實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科技支撐。

目錄
第1章  原位化學氧化:技術描述和現狀
  1.1  污染場地和原位修復
    1.1.1  引言
    1.1.2  污染場地刻畫
    1.1.3  場地修復方法
    1.1.4  本書結構
  1.2  ISCO修復技術
  1.3  ISCO的發展
    1.3.1  研究和發展
    1.3.2  場地應用
  1.4  系統選擇、設計和實施
  1.5  項目實施和成本
  1.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過氧化氫原位化學氧化的基礎
  2.1  簡介
  2.2  化學原理
    2.2.1  物理化學特性
    2.2.2  氧化反應
    2.2.3  過氧化氫的催化
    2.2.4  過氧化氫催化反應動力學
    2.2.5  影響氧化劑效率和有效性的因素
  2.3  地下的氧化劑交互反應
    2.3.1  氧化劑持久性對氧化劑傳輸的影響
    2.3.2  對金屬移動性的影響
  2.4  污染物可處理性
    2.4.1  鹵代脂肪族化合物
    2.4.2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2.4.3  碳氫化合物燃料
    2.4.4  多環芳烴
    2.4.5  烈性炸藥、硝基和氨基有機化合物
    2.4.6  農藥
    2.4.7  吸附性或非水相液體污染物
  2.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高錳酸鹽原位化學氧化的基礎
  3.1  前言
  3.2  化學原理
    3.2.1  物理和化學性質
    3.2.2  氧化反應
    3.2.3  反應機制和途徑
    3.2.4  高錳酸鹽反應動力學
    3.2.5  二氧化錳的生成
    3.2.6  二氧化碳氣體的產生
    3.2.7  天然有機質的氧化
  3.3  地下環境中氧化劑的交互作用
    3.3.1  天然氧化劑需要量
    3.3.2  高錳酸鹽對地下傳輸過程的影響
  3.4  污染物可處理性
    3.4.1  氯乙烯

    3.4.2  氯乙烷和氯甲烷
    3.4.3  BTEX、MTBE和飽和脂肪族化合物
    3.4.4  苯酚
    3.4.5  多環芳烴
    3.4.6  爆炸物及相關的化合物
    3.4.7  農藥
  3.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過硫酸鹽原位化學氧化的基礎
  4.1  引言
  4.2  化學原理
    4.2.1  物理化學特性
    4.2.2  氧化反應
    4.2.3  過硫酸鹽的活化和傳播反應
    4.2.4  過硫酸鹽反應動力學
    4.2.5  影響氧化效率和有效性的因素
  4.3  過硫酸鹽在地下的交互作用
    4.3.1  對地下傳輸過程的影響
    4.3.2  對金屬移動性的影響
  4.4  污染物的可處理性
    4.4.1  鹵代脂肪族化合物
    4.4.2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4.4.3  碳氫燃料
    4.4.4  多環芳烴
    4.4.5  硝基芳香族化合物
    4.4.6  農藥
  4.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臭氧原位化學氧化的基礎
第6章  原位化學氧化相關的地下傳輸原理和模型
第7章  原位化學氧化與其他原位修復方法結合原理
第8章  原位化學氧化現場應用與性能評估
第9章  特定場地原位化學氧化工程的系統方法
第10章  場地特徵描述和ISCO處理目標
第11章  氧化劑傳輸方法和應急計劃
第12章  原位化學氧化性能監測
第13章  項目成本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考慮
第14章  原位化學氧化現狀與發展方向
附錄A  專業名詞縮略語及符號
附錄B  化學式
附錄C  專業術語
附錄D  特定場地原位化學氧化的輔助材料
附錄E  案例研究與應用說明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