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海外華人研究(第6輯)

  • 作者:編者: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責編:詹建林
  • 出版社:暨南大學
  • ISBN:9787566834621
  • 出版日期:2022/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32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海外華人研究(第六輯)》共包括六篇論文、兩篇書評。在論文部分,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榮休副教授祝家豐探討了在馬來西亞城市化背景下,鄉村華小日漸減少和微型化,為了維繫華人教育,華小的董事部和家教協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謝明達以廈門南普陀寺為例,解讀了20世紀初至1949年間華僑華人與中國之間的跨區域佛教聯繫。通過分析南海佛教網路,解釋了現代佛教思想在東南亞的興起。加拿大約克大學語言、文學與語言學系教授石曉寧聚焦於民國元年(1912)后北美僑社內部的黨爭,探究美洲洪門致公堂組黨的原因、政治主張及組織發展。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講師張龍龍運用生命歷程理論視角,闡釋日本遺孤子女的社會融入過程與華人身份認同現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新加坡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研究員馬思睿以泰國「漢語橋」工程為例,對參與的海外華人師生進行田野調查和訪談,從親歷者角度展現漢語國際教育的在地影響,理解該工程在個人、機構和國家層面的多重意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兩位學者彤麗思與劉宏教授論述華人散居者在全球移民史中變化著的含義,著重討論了認同、差異及家鄉聯繫方面的議題,梳理了東南亞散居華人從最初定居該地區至當今的歷史演變和理論框架。
    在書評部分,暨南大學博士生余丹丹對杜溫新著《緬甸華人寺廟與民間信仰》進行了全面的評析。余丹丹認為該書的創新之處在於兩點,一是作者採用了歷史民族志的方法,揭開了緬甸華人日常宗教生活中民間的聲音;二是作者討論了宗教對當代外交的作用,這兩點值得學習借鑒。暨南大學在站博士后張倍瑜對史蒂文.B。邁爾斯的著作《華人散居地:一部移民的全球史和社會史》展開了評述,對作者提出的「全球華人散居」這一觀點進行了辨析。張倍瑜指出該書最大的貢獻在於作者將中國的內部與外部移民結合起來考察,從長時段歷史的視角揭示了移民多樣化的路徑。

作者介紹
編者: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責編:詹建林

目錄
單元化教育政策和城市化對馬來西亞華文小學的衝擊和影響(199l-2018)
離散法緣:20世紀初至1949年的跨南海佛教聯繫
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美洲洪門致公堂改堂組黨若干問題初探
日本遺孤子女的社會融入與華人身份認同
超越「軟實力」的漢語國際教育:以泰國「漢語橋」為例談漢語的「網路力」
散居的意涵及其變遷:東南亞華人的經驗
評《緬甸華人寺廟與民間信仰》
評史蒂文·B.邁爾斯著《華人散居地:一部移民的全球史和社會史》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