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近代化進程中的漢口文化娛樂業(1861-1949以漢口為主體的中國娛樂業近代化道路的歷史考察)(精)

  • 作者:傅才武|責編:辛小雪
  • 出版社:西苑
  • ISBN:9787515107332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47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漢口為主體,就中國娛樂業近代化發展道路進行了詳細考察和研究,尤其就1861年漢口開埠以來,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期,漢口在戲曲、電影業、茶館、民眾樂園等方面的發展為主線,並以此為契機,探討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從傳統到近代化轉型的原因。
    本書利用社會與國家的理論分析框架,從都市劇場、電影院、茶館、遊藝場和文化同業公會的變化,涉入文娛行業的政治參與、近代都市公共文化領域的結構等方面,描述了近代漢口城市文化空間結構轉型與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和居民文化生活方式變遷之間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全書以近代漢口都市文化場館(劇場、電影院、茶館、遊藝場等)和文化娛樂業組織(湖北劇學會、楚劇進化社、楚劇同學會、漢口評書研究會等)的發展進程為主線,將地方政府的職能和大眾文化消費行為納入都市文化空間和文化活動場景中來進行考察,描繪出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軌跡。

作者介紹
傅才武|責編:辛小雪
    傅才武,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宣部、文化部「十三五」規劃起草專家,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咨詢專家,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武漢市文史館員,深圳市社科學術名家。4次擔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次擔任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課題首席專家。著有《近代中國國家文化體制的起源、演進與定型》等專著10余部。發表有關文化政策、文化管理和文化產業的論文近200篇,撰寫的100多種智庫研究報告被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採用,共獲教育部、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優秀成果獎勵10余次。

目錄
導論:漢口文化娛樂業的研究對象及其構架
    一、文化娛樂業的研究對象
    二、漢口文化娛樂業發展的歷史分期問題
    三、近代漢口文化娛樂業的研究現狀述評
    四、漢口文化娛樂業研究的理論構架
第一章  漢口的興起與江漢平原文化藝術發展格局的裂變
  第一節  漢口開埠與經濟文化中心的形成
    一、兩江三鎮的地理空間建構了漢口城市文化形態
    二、商業功能城市特徵孕育漢口獨特文化性格
  第二節  江漢文化藝術格局的裂變:從平行並進到歸攏集中
    一、漢劇四大流派向「漢河派」聚集
    二、楚劇從鄉間向漢口城市轉移
  第三節  漢口社會對大眾文化娛樂業的催生與孕育
    一、漢口市民社會的形成
    二、市民結構對大眾娛樂形式的內在約束
    三、文化娛樂業塑造市民階層的文化認同
    四、開埠城市娛樂業仍脫不開農耕文化的烙印
  第四節  新式劇場重構近代城市文化空間
    一、從茶園到劇場:漢口新式劇場的興起
    二、新式劇場對優化城市文化空間的作用
  第五節  近代大眾傳媒拓展娛樂市場的影響力
    一、報刊市場的繁榮助推娛樂市場
    二、漢口娛樂市場進入唱片時代
    三、漢口娛樂市場進入廣播時代
第二章  步入大眾文化娛樂多元化時代
  第一節  近代文化娛樂主流形式的變遷:以漢口為例
    一、中國大眾主流娛樂形式流變概略
    二、近代漢口文化娛樂業的發展軌跡
    三、娛樂市場變遷遵循「四技術階梯」邏輯
  第二節  漢劇在漢口舞台的成熟與式微
    一、皮黃合奏與漢劇的形成
    二、漢劇在漢口娛樂市場上走向高峰
    三、漢劇的式微與改革探索
  第三節  漢口市場對楚劇的培育
    一、鄉土小戲挺進都市的艱難歷程
    二、都市娛樂市場對楚劇的改造與提升
  第四節  「新劇」登上漢口舞台
    一、近代漢口話劇發展的兩個高潮
    二、新劇淡出漢口舞台
    三、新劇對漢口和全國文化界的影響
    四、民族主義潮流中行業領袖對於戲劇的改造
  第五節  近代電影業在漢口的興起與發展
    一、「西洋影戲」進入漢口娛樂市場
    二、民國電影業的縮影:陳松林及其上海大戲院
  第六節  茶館與曲藝:城市的底層文化空間結構
    一、茶館:市民社會的剪影
    二、曲藝:與茶館相表裡的市民文化結構
第三章  民眾樂園與近代娛樂業的曲折發展
  第一節  「漢口新市場」:草創和發展(1919.5-1926.12)
  第二節  「血花世界」:革命的政治文化中心(1926.12-1928.5)

  第三節  漢口民樂園:公共娛樂業管理方式的探索與定型(1928.5-1930.12)
  第四節  興記「新市場」:民辦體制的重建與復興(1931.1-1938.10)
  第五節  明記「新市場」:淪陷時期的經營(1938.10-1945.11)
  第六節  和記「民眾樂園」:戰後接收和維持(1945.11-1949.6)
  第七節  民眾樂園:近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間的結構與表徵
    一、外部環境內化為空間生產要素,形成空間歷史記憶
    二、塑造精神空間和社會空間,形成現代觀念的載體
    三、建構符號象徵系統,參與社會關係尤其是政治關係的「再生產」
第四章  現代規訓技術在文化娛樂市場的運用與成效
  第一節  宗法專制下政府對文化娛樂業的管理
    一、明清官府對民間戲曲的抑制
    二、借助於地方鄉紳和鄉規,進行文化和道德鉗制
  第二節  民國政府探索文化娛樂業管理方式的嘗試
    一、民初政府寓「管」于「禁」,以「禁」為主
    二、戲劇審查委員會的設立
    三、內容審查制度的延伸:從戲劇業到唱片業、電影業
    四、規訓和懲罰技術體系中對話機制的初試
  第三節  民眾教育館的設立與曲藝改良
  第四節  漢口市政府對從事娛樂行業外僑的管理
  第五節  民國政府關於文化管理體制探索和試驗的價值評估
    一、設置娛樂業的大眾教育功能,探索將傳統倫理管理原則與現代民族國家建設目標相統一
    二、基於近代都市生髮出來的公共事務,落實政府公共事務管理之責
    三、推動文化管理職能專門化,探索建立以科層製為基礎的專業管理體系
    四、以法治代替人治,推進政府管制與行業自我管理相協同
    五、對文化經營機構的所有制試驗,蘊含著穿越時代的歷史經驗
第五章  漢口文化娛樂業的近代轉型
  第一節  漢口文化娛樂業的市場運作方式
    一、商業效益目標指向
    二、演員職業化
    三、形成大眾娛樂與大眾傳媒相融合的文化空間
  第二節  文化娛樂業組織形式的變遷
    一、行業性組織形態:從老郎廟到戲劇同業公會
    二、經營體制的變遷:從班主制、腳色制到明角制
第六章  近代都市公共文化領域的成長與社會轉型
  第一節  文化娛樂業與都市公共領域的生長
    一、文化娛樂業的發展與近代私人領域的成長
    二、文化娛樂市場的崛起與都市公共空間的成長
  第二節  文化娛樂業與近代社會動員
    一、1927年大革命時期的文化動員
    二、1937—1938年的抗戰文化動員
  第三節  近代中國公共文化領域的內涵與表徵
    一、「高台教化」傳統與近代民族國家觀念對接與內涵轉換
    二、建構娛樂市場的消費場景,形成個人身份建構的路徑
  第四節  「擬鏡」:一種關於文化啟蒙理論的解釋框架
    一、確立「他者」:以西方文化為「鏡像」反觀中華文化特徵
    二、實現「價值判斷翻轉」:以中華文化為本位吸收融匯西方文化
餘論:近代漢口文化娛樂業轉型的案例價值
    一、文化娛樂業能否統一近代轉型中的空間觀與時間觀?
    二、突破近代社會「觀念困局」,開闢「道隨器變」的現代化新路
從桂子山到珞珈山,二十年求學之路

從幕阜山到桂子山,二十年探路之作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