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精粹(一帶一路國家的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

  • 作者:編者:楊利慧|責編:張林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05224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23
人民幣:RMB 2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全球的大範圍開展,我們日漸清晰地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在「一帶一路」沿線本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精粹」叢書中的一本。由北京師範大學楊利慧教授主編。各國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國近年來提出的鄉村振興,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該卷彙集了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伊朗等十四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於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理論探索、社區的主體性、遺產旅遊的鄉村影響、非遺名錄與列入規則、鄉村民間工藝、遺產化反思、口頭傳統的資源轉化的實踐與經驗等9個專題,系統呈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的的經驗、舉措與學術成果。由多國民俗學家及文化學者共同完成。

作者介紹
編者:楊利慧|責編:張林

目錄
一  非遺促進鄉村振興:理論探索
  政策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地方發展
  文化經紀與活態遺產培育:比利時豪特姆年市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相關問題
  「絲綢之路」作為方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話之路」系列項目的萌櫱與分孳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客體化與鄉村振興——兼論「一帶一路」倡議與民俗學研究新契機
  實踐困境、國際經驗與新文化保守主義的行動哲學——關於鄉村振興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
二  非遺促進鄉村振興:實踐與經驗
  「過去是迷信,現在不同了」:振興越南北部偏遠山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文化身份——以越南安沛省文安縣岱依族為例
  吉蘭鄉村遺產博物館:發展可持續環境的有效模式
  通過論壇實現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甘肅涇川的西王母文化與公共文化的建設——以西王母信俗的田野考察為個案
三  社區的主體性與鄉村振興
  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的能動性與非均質性——以街亭村民間信仰重建過程中村民的互動為例
  社區驅動的非遺開發與鄉村振興:一個北京近郊城市化鄉村的發展之路
  鄉村空間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干砌石牆」為例
  鄉村文化振興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基於鄉村發展相關數據的分析
四  遺產旅遊與鄉村振興
  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的「西江模式」研究
  作為鄉村振興活力源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返「生土」世界:生土建築和鄉村技藝的復興——河南新鄭裴李崗村的鄉村振興實踐
五  列入非遺名錄對鄉村的影響
  韓國濟州海女文化的遺產化與復興
  假面舞會、公眾、傳承人與社會行動者——作為非遺項目的蘇洛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影響:日本鄉村小島的九年
  一個鄉村和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  民間工藝與鄉村振興
  亞洲四國鄉村傳統手工藝集群化發展策略的比較研究
  鄉村復興視角下的彩繪蜂箱板:斯洛維尼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元素
  主體互動與自由意志選擇:非遺研培案例中的傳承與創新
  中國布老虎藝術及鄉村振興計劃
七  鄉村振興與遺產化反思
  在傳承和變遷的路上:兩個村莊的「拔河」對比
  論民間藝術、工藝品和紀念品: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城鄉關係——波蘭視角下的思考
  遺產化與民俗節日:懷柔的「斂巧飯」
八  作為資源的口頭傳統
  話語轉換:地方口頭傳統的「在地化」——以新余毛衣女傳說為例
  從「遺產」到「資源」——遼河口「古漁雁」文化的承續動力與意義重構
  族譜敘事與鄉村治理變遷——對18世紀以來山東大芹村呂氏的考察
九  非遺對於鄉村振興的意義
  民俗傳統與鄉村振興
  「借禮行俗」與「以俗入禮」:膠東院夼村穀雨祭海節考察
  生態的生活方式:「非遺」活化再生的內生動力——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非遺」
附錄
  會議簡訊:「『一帶一路』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師大舉行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