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朱子的學術交流方法論自覺(基於朱子書信的考察)

  • 作者:朱葉楠|責編:張欽瑜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9787552039238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0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最重要的哲學家,朱熹建立了一套「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哲學體系,這一思想體系的形成離不開朱熹與同時代學者之間大量的學術交流。他的交流對象既包括師長、學友、門人,也包括官員士大夫甚至論敵和政敵;交流方式既有面對面的訪問、同游,又有書信往來。在朱熹流傳下來的將近三千封書信中,除了討論具體的學術問題,朱熹對學術交流的方法與原則有自覺地思考。本書通過梳理這些以往被視為「邊緣化」的內容,展現朱熹對學術交流方法論的自覺探索,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構築中國古代學術交流的基本範式。

作者介紹
朱葉楠|責編:張欽瑜
    朱葉楠,男,漢族,1984年生,山東肥城人,201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專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要科研和教學方向為儒家哲學、當代文化建設,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參與撰寫著作三部。

目錄
緒論:學術交流與朱子的「學術角色」
第一章  學術交流的內在邏輯
  第一節  學術交流的重要性
    一、對學術交流的渴望
    二、論學術交流之益處
    三、歡迎對方主動發起的學術交流
    四、感謝意見不合者及老而彌堅者
  第二節  學術交流的主要目的
    一、「得失分明,彼此有益」
    二、欲「得失分明」,則不諱「好辯」
    三、論辯則須「分明去取,直截剖判」
  第三節  學術交流的基本原則
    一、「下氣虛心」
    二、「懇惻嚴肅」
    三、「疾徐適當」
  第四節  學術交流作用的有限性
    一、自己用功與師友討論的分界
    二、對象難得
    三、師友亦非完人
    四、自己亦非完人
第二章  學術交流的完整過程
  第一節  學術交流的持續
    一、持續討論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二、面論與書信都應當持續
    三、特殊情形下的堅持
    四、感謝對方的堅持
    五、保持焦點的集中
    六、同意或拒絕為對方寫文章
  第二節  學術交流的終止
    一、終止交流的各種情形
    二、部分終止
    三、無奈終止的矛盾心情
第三章  學術交流的兩種特殊類型:學術批評與學術教育
  第一節  學術批評的基本原則
    一、「自立門戶」與「箴葯病痛」兩者並重
    二、「拔本塞源」,推至其極
    三、學術批評應當「平允」「寬宏」
    四、措辭因人而異
    五、「盡彼此之情」
    六、「平心靜氣」
  第二節  學術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論張栻和呂祖謙的教育活動
    二、對其他人教育方法的指點
    三、對自己教學現狀的描述
    四、論教育之難
    五、論對自己兒孫的教育
  第三節  學術教育的主要形式:問答之道
    一、鼓勵別人向自己提出疑問
    二、提出問題的困難性
    三、提問不當之原因

    四、回答問題的選擇
    五、回答問題一定要謹慎
    六、如何處理自己所不能回答的問題
第四章  學術交流的主要方式:面論和書信
  第一節  面論優於書信
    一、面論獨特的感受
    二、不能面論的遺憾
    三、面論不盡興的遺憾
    四、不能共同面論的遺憾
    五、書信論學的局限性
    六、書信寫作的限制
    七、書信往來的風險性
  第二節  書信亦自有其價值
    一、面論之前的預備
    二、面論之後的深入探討
    三、不能面論時的替代
    四、以書信指導其他學術交流活動
    五、書信用以判斷為學進境
  第三節  書信論學獨有的原則
    一、書信撰寫的基本要求
    二、保密的書信
    三、公開或半公開的書信
結語:在邊緣發現意義
附錄1  
  朱子書信卷次數量統計表
附錄2  
  朱子通信對象傳略
  致各通信對象書信數量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