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拋光打磨場所可燃性粉塵監測防控方法與裝備

  • 作者:李德文//王傑//吳付祥//司榮軍//郭勝均等|責編:姜曉樂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64198121
  • 出版日期:2021/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5
人民幣:RMB 6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針對拋光打磨作業場所的管道及開放空間可燃性粉塵缺乏監測及防控手段的現狀,進行可燃性粉塵爆炸防控技術及裝備研究。主要介紹可燃性粉塵防控發展歷程,可燃性粉塵基本特性及爆炸影響因素,沉積可燃性粉塵監測,浮遊可燃性粉塵濃度監測,可燃性粉塵除塵系統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可燃性粉塵環境防爆評估指標及遠程粉塵監控、監管系統,金屬打磨拋光行業可燃性粉塵防控示範工程等內容。其中團隊自主研發的基於拋光打磨粉塵著火爆炸機理及火焰傳播機制的粉塵爆炸防控技術及裝備,可有效控制粉塵爆炸事故發生、減少爆炸災害損失,提高了我國粉塵爆炸防治技術水平。
    本書可作為從事粉塵危害防治研究和產品開發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亦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設計參考書。

作者介紹
李德文//王傑//吳付祥//司榮軍//郭勝均等|責編:姜曉樂
    李德文:中煤科工集團首席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煤礦粉塵防治、監測等研究工作,煤礦職業病危害分析鑒定實驗室主任,主持國家、省部級等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得科研成果50余項、專利16項、科技進步獎8項。成果中多數屬於填補國內空白,部分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粉塵檢測、粉塵治理技術已經自成體系、應有盡有,研究成果既有創新,又很實用,產業化率達100%,每年的新產品貢獻率都在50%以上,使重慶院的粉塵防治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頭羊的地位;經營成果成績顯著。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粉塵及其分類
    1.1.1  粉塵的定義
    1.1.2  粉塵的分類
    1.1.3  可燃性粉塵爆炸危害
  1.2  可燃性粉塵防控發展歷程
  1.3  可燃性粉塵防控發展趨勢
第2章  可燃性粉塵基本特性及爆炸限影響因素
  2.1  粉塵基本特性及測定
    2.1.1  粉塵粒度分佈
    2.1.2  粉塵真密度
    2.1.3  粉塵的安置角與滑動角
    2.1.4  粉塵的濕潤性
    2.1.5  粉塵的黏附性
    2.1.6  粉塵的磨損性
    2.1.7  粉塵的光學特性
    2.1.8  粉塵的化學成分
    2.1.9  粉塵的爆炸性
    2.1.10  可燃性粉塵監測與治理的特殊性
  2.2  數字化煤塵爆炸瞬間火焰長度測定系統及爆炸性測定方法
    2.2.1  數字化煤塵爆炸瞬間火焰長度測定系統
    2.2.2  數字化煤塵爆炸瞬間火焰長度測定方法
  2.3  可燃性拋光打磨作業場所粉塵防控技術及裝備
    2.3.1  可燃性拋光打磨粉塵著火爆炸特性及火焰傳播機制研究
    2.3.2  可燃性拋光打磨作業場所粉塵監測技術與裝備研究
    2.3.3  可燃性拋光打磨粉塵除塵管道安全除塵技術與裝備研究
    2.3.4  可燃性拋光打磨粉塵控爆技術與裝備研究
    2.3.5  可燃性拋光打磨粉塵除塵系統防爆設計與評估技術研究
第3章  沉積可燃性粉塵監測
  3.1  粉塵沉積一回彈模型
    3.1.1  粉塵沉積準則
    3.1.2  粉塵回彈速度
  3.2  除塵管道內粉塵沉積數值模擬
    3.2.1  數值模擬基本條件和方法
    3.2.2  鋁鎂合金粉運移和沉積數值模擬
  3.3  除塵管道內粉塵沉積實驗驗證
  3.4  管道內粉塵運移及沉積輔助分析系統
    3.4.1  軟體開發基本思路
    3.4.2  VB.NET對Gambit封裝
    3.4.3  VB.NET對F1uent封裝
  3.5  基於稱重原理的沉積可燃性粉塵監測技術研究
    3.5.1  基於微量稱重開放空間沉積粉塵的監測技術研究
    3.5.2  基於微量稱重管道沉積粉塵厚度監測技術研究
  3.6  基於激光測距原理的非接觸沉積粉塵監測技術研究
  3.7  沉積可燃性粉塵監測誤差分析
    3.7.1  誤差來源
    3.7.2  誤差分析
第4章  浮遊可燃性粉塵濃度監測
  4.1  基於激光散射的可燃性浮遊粉塵濃度感測器研究
    4.1.1  基於Mie光散射的粉塵濃度監測技術的實現

    4.1.2  樣機實驗
    4.1.3  影響因素研究
    4.1.4  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4.2  基於靜電感應的可燃性浮遊粉塵濃度感測器研究
    4.2.1  靜電感應粉塵監測原理及方法
    4.2.2  靜電感應粉塵監測電極感應規律及分析
    4.2.3  原理樣機設計
    4.2.4  樣機測試與驗證
    4.2.5  影響因素分析
    4.2.6  金屬粉塵帶電機理測試
    4.2.7  結論及進一步的研究
第5章  可燃性粉塵除塵系統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
  5.1  粉塵沉降與除塵管道安全防護的模型構建
    5.1.1  除塵管道內粉塵沉降規律研究
    5.1.2  拋光打磨除塵管道靜電防護技術與裝備研究
    5.1.3  拋光打磨除塵管道安全運行保障技術與高效凈化技術及裝備研究
  5.2  電壓掃描靜電電位測量原理
    5.2.1  靜電檢測方式選擇
    5.2.2  電壓掃描靜電電位測試原理
    5.2.3  靜電電壓測試精度與主要影響因素的關係
    5.2.4  靜電監測防護裝置試制及實驗室實驗
  5.3  除塵管道高效凈化技術及裝備研究
    5.3.1  研究思路和方案
    5.3.2  清灰參數實驗研究
    5.3.3  清灰系統參數設計及選型設計
    5.3.4  管道沉積粉塵自動清灰裝置結構設計
    5.3.5  管道自動清灰裝置加工及實驗
  5.4  可燃性粉塵濃度監測及爆炸防控技術
    5.4.1  粉塵爆炸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5.4.2  可燃性粉塵爆炸隔離技術及裝備研究
    5.4.3  可燃性粉塵泄爆技術及裝備研究
    5.4.4  可燃性粉塵抑爆技術及裝備研究
第6章  可燃性粉塵環境防爆評估指標及遠程粉塵監控、監管系統
  6.1  可燃性粉塵防爆設計與評估指標
    6.1.1  金屬拋光打磨除塵系統防爆評估計算模型建立
    6.1.2  權重計算
    6.1.3  評估計算模型的應用驗證
  6.2  可燃性粉塵環境遠程粉塵監控
    6.2.1  可燃性粉塵環境遠程監控系統結構
    6.2.2  可燃性粉塵環境監控分站設計研究
  6.3  可燃性粉塵環境監控系統平台研發
    6.3.1  樣機檢驗
    6.3.2  現場實驗
第7章  金屬打磨拋光行業可燃性粉塵防控方法及安全運行保障條件
  7.1  金屬拋光打磨除塵系統防爆評估指標的建立
    7.1.1  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7.1.2  指標體系建立的方法
    7.1.3  指標體系的建立
    7.1.4  評估指標分級與賦值
  7.2  拋光打磨作業場所除塵系統防爆安全運行保障條件指導書

    7.2.1  乾式除塵器
    7.2.2  濕式除塵器
    7.2.3  風管
    7.2.4  風機
    7.2.5  防爆裝置
    7.2.6  檢修作業
    7.2.7  除塵器清理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