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紅外熱力學之中醫藥臨床應用

  • 作者:編者:周曉玲|責編:李昆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75736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0
人民幣:RMB 62.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物理熱力學及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體質學說、《傷寒論》六經辨證等相關知識相結合,介紹如何建立中醫不同體質人群的紅外熱力學模型,並應用其指導中醫臨床應用。本書為作者團隊近10余年來將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於中醫臨床的經驗總結,分四個章節來進行闡述。第一章以物理熱力學與醫學的相互聯繫,引出人體病理生理的紅外熱力學表現;結合人體的紅外熱成像所反映的溫度場,進一步與中醫的陰陽相互對應,綜合中醫基礎理論,輔助指導中醫的辨證與辨病;並根據作者團隊及國內其他團隊的經驗.總結提煉出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臨床應用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第二章介紹的是紅外熱成像技術辨識中醫體質的內容。基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的九種體質學說及李洪娟教授團隊的寶貴經驗,作者團隊從不同的角度來建立九種體質以及血虛質的紅外熱力學數據模型。第三章是作者團隊基於《傷寒論》六經辨證思想及九種體質理論構建六經十一類體質的判定條目及紅外熱力學數據模型。第四章主要介紹作者團隊應用紅外熱成像技術辨識六經體質指導中醫經方應用的臨床病案。本書內容理論聯繫實際,論述嚴謹,觀點新穎,適合中醫藥理論及臨床工作者研究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周曉玲|責編:李昆
    周曉玲,1977年生,廣西名中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廣西第二批醫學高層次骨幹人才,柳州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柳州市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名醫。現任柳州市中醫醫院副院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常務委員、廣西中西醫結合學會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目錄
第一章  熱力學理論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與發展
  第一節  熱力學與生命科學
  第二節  人體生命熱力學研究
  第三節  醫學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應用原理及現狀
  第四節  中醫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應用基礎——中醫陰陽的能量轉化
  第五節  紅外熱成像與中醫
  第六節  紅外皮溫採集方法
第二章  九種體質的紅外熱力學研究
  第一節  中醫體質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平和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三節  陽虛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四節  氣虛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五節  陰虛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六節  氣鬱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七節  血瘀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八節  濕熱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九節  痰濕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十節  特稟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三章  六經體質的紅外熱力學研究
  第一節  六經體質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六經體質學說的構建
  第三節  太陽體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四節  陽明體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五節  少陽體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六節  太陰體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七節  少陰體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八節  厥陰體質的熱力學研究
第四章  六經辨病紅外熱力學病案舉隅
  第一節  太陽病病案
  第二節  少陽病病案
  第三節  陽明病病案
  第四節  太陰病病案
  第五節  少陰病病案
  第六節  厥陰病病案
編后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