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面向汽車造型形態的設計認知機理與方法

  • 作者:盧兆麟|責編:吳博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76311273
  • 出版日期:2022/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0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電動化(CASE)」趨勢下,汽車的車身造型形態從僅僅作為美學屬性向兼具功能性、社會性、交互語義的方向發展,正處於重大變革的前沿。本書第一章闡述了車身造型形態設計研究概況;第二章提出了一種基於眼動跟蹤特徵的汽車造型評價方法;第三章基於Treisman的「特徵整合理論」,提出了汽車造型視覺識別一般模型;第四章對該階段下設計師思維機制進行研究;在第五章中,為有效獲取用戶感性需求並塑造整車形象,提出了一種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汽車造型風格推導與評價方法。本書適於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研究人員及企業設計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盧兆麟|責編:吳博
    盧兆麟,男,籍貫安徽阜陽。國家公派東南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現為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設計認知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設計認知、設計方法、產品設計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九項;主持並參與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國家級本科工業設計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等教學研究項目六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其中SCI/EI/CSSCI檢索十五篇;出版學術專著兩部;獲批技術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十余項。與企業開展密切合作,已有多款設計的產品上市銷售。

目錄
第1章  CASE趨勢下汽車造型設計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1.1  汽車造型概述
  1.2  汽車車身造型形態設計過程與任務模型
    1.2.1  汽車造型設計流程
    1.2.2  汽車車身造型形態設計的任務模型
  1.3  現有汽車造型研究體系的主要內容
    1.3.1  基於品牌文化特徵的車身造型形態研究
    1.3.2  意象驅動的車身造型認知研究
    1.3.3  融合空氣動力學的車身造型形態研究
    1.3.4  考慮被動安全的汽車造型形態研究
    1.3.5  基於乘員舒適性的車身造型形態研究
  1.4  CASE趨勢下車身造型形態設計的展望
    1.4.1  空間重構
    1.4.2  體驗優化
    1.4.3  價值增益
  1.5  未來車身造型形態設計研究的關鍵方法與技術
    1.5.1  計算設計方法
    1.5.2  新的電腦輔助設計手段
    1.5.3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基於眼動跟蹤技術的汽車造型評價方法
  2.1  眼動跟蹤研究文獻分析
  2.2  眼動跟蹤技術的發展
  2.3  眼動跟蹤技術在泛設計領域的應用與研究
    2.3.1  眼動跟蹤技術在實體設計領域的應用
    2.3.2  眼動跟蹤技術在交互設計領域的應用
    2.3.3  眼動跟蹤技術在情緒及行為研究中的應用
  2.4  眼動跟蹤技術在泛設計領域的發展趨勢
  2.5  基於眼動跟蹤技術的汽車造型認知研究
    2.5.1  基於眼動跟蹤的產品造型整體性認知
    2.5.2  眼動數據指標體系的建立
    2.5.3  汽車造型評價的判別函數模型
    2.5.4  實例研究與方法驗證
    2.5.5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基於跨文化視角研究的汽車造型視覺模式識別
  3.1  跨文化視角研究概述
    3.1.1  跨文化視角研究背景與意義
    3.1.2  跨文化比較研究歷史脈絡
  3.2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的認知問題
    3.2.1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的認知風格呈現
    3.2.2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的認知決策差異
  3.3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的具體問題與方法
    3.3.1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因果關係驗證問題
    3.3.2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匯聚方法及其類型
    3.3.3  跨文化比較研究中的視覺模式識別
  3.4  跨文化視角研究下產品造型的視覺模式識別問題
    3.4.1  視覺模式識別的跨文化研究
    3.4.2  產品造型視覺模式識別的形式化描述
    3.4.3  實例研究

    3.4.4  分析與討論
    3.4.5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於汽車造型設計模糊前端的思維機制研究
  4.1  模糊前端研究文獻分析
    4.1.1  文獻來源
    4.1.2  文獻分析
  4.2  模糊前端的內涵
    4.2.1  模糊前端的界定
    4.2.2  模糊前端的特徵
    4.2.3  產品設計模糊前端的影響因素
  4.3  模糊前端的績效優化
    4.3.1  模糊前端的績效與整體績效
    4.3.2  基於定義的優化
    4.3.3  基於項目資源的優化
    4.3.4  基於環境的優化
    4.3.5  模糊前端績效的檢驗因素
  4.4  面向產品開發模糊前端的研究
    4.4.1  有形產品
    4.4.2  無形產品
    4.4.3  產品設計模糊前端的研究工具
    4.4.4  存在問題及研究趨勢
  4.5  汽車造型設計模糊前端的思維機制研究
    4.5.1  產品造型設計的模糊前端
    4.5.2  基於口語報告的造型設計思維機制研究
    4.5.3  實例研究
    4.5.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汽車造型研究
  5.1  自然語言處理概述
    5.1.1  概念內容與發展歷程
    5.1.2  應用領域
    5.1.3  發展趨勢與挑戰
  5.2  設計概念生成方法
    5.2.1  基於認知方式的設計概念生成方法
    5.2.2  基於數據分析的設計生成方法
    5.2.3  設計評價方法
  5.3  創新設計相關理論
    5.3.1  TRIZ
    5.3.2  質量功能配置
    5.3.3  功能分析法
    5.3.4  設計理論集成方法
  5.4  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汽車造型設計
    5.4.1  面向產品造型設計過程的任務
    5.4.2  產品造型風格設計
    5.4.3  實例研究
    5.4.4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