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認知語言學教程(21世紀英語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文旭//楊坤|責編:劉文靜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31903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6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程全面介紹了認知語言學範式,內容涵蓋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如範疇與範疇化、意象圖式、概念隱喻、概念轉喻、概念整合理論和象似性;認知語言學的主要研究路徑,如框架語義學、認知語法和構式語法;認知語言學的重要話題,如語法化、主觀性和主觀化。此外,還介紹了認知語言學幾個重要的跨學科與應用研究方向,如認知語用學、認知詩學、認知社會語言學、認知翻譯學、應用認知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與手語研究。本書既可以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認知語言學教材,也可作為語言學愛好者的工具書或參考讀物。

作者介紹
編者:文旭//楊坤|責編:劉文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什麼是認知語言學
  1.3  哲學基礎和工作假設
  1.4  兩個基本承諾
  1.5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原則
  1.6  認知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7  本教程的結構
第二章  範疇與範疇化
  2.1  引言
  2.2  經典範疇化理論
  2.3  典型理論
    2.3.1  典型理論的發展
    2.3.2  語言中的典型效應
  2.4  範疇的層次
  2.5  去範疇化
  2.6  動態範疇化
  2.7  小結
第三章  意象圖式
  3.1  引言
  3.2  什麼是意象圖式
  3.3  意象圖式的主要類型
    3.3.1  Johnson的分類
    3.3.2  Lakoff的分類
  3.4  意象圖式理論的核心觀點
  3.5  小結
第四章  概念隱喻
  4.1  引言
  4.2  什麼是概念隱喻
  4.3  概念隱喻理論的發展
  4.4  概念隱喻的應用研究
    4.4.1  概念隱喻的研究領域
    4.4.2  概念隱喻的研究方法
  4.5  小結
第五章  概念轉喻
  5.1  引言
  5.2  什麼是概念轉喻
  5.3  概念轉喻的類型
    5.3.1  指稱轉喻
    5.3.2  謂詞轉喻
    5.3.3  言外轉喻
  5.4  語法轉喻
  5.5  轉喻與隱喻的區別
  5.6  轉喻的相關研究
  5.7  小結
第六章  概念整合理論
  6.1  引言
  6.2  概念整合理論的核心觀點
    6.2.1  基本要素和操作步驟
    6.2.2  關鍵關係和壓縮

  6.3  概念整合網路的基本類型
    6.3.1  簡單型網路
    6.3.2  鏡像型網路
    6.3.3  單域型網路
    6.3.4  雙域型網路
    6.3.5  多重整合
  6.4  概念整合遵循的原則
  6.5  小結
第七章  象似性
  7.1  引言
  7.2  什麼是象似性
    7.2.1  象似性的由來
    7.2.2  象似性的定義
  7.3  象似性的基本類型
    7.3.1  語音層面的象似性
    7.3.2  辭彙層面的象似性
    7.3.3  句法層面的象似性
    7.3.4  其他象似性原則
  7.4  小結
第八章  框架語義學
  8.1  引言
  8.2  框架
    8.2.1  框架的不同定義
    8.2.2  框架的發展歷程
    8.2.3  框架的應用研究
  8.3  框架語義學
    8.3.1  框架語義學的產生背景
    8.3.2  框架語義學的核心概念
    8.3.3  框架語義學的應用研究
  8.4  小結
第九章  認知語法
  9.1  引言
  9.2  認知語法的基本概念
    9.2.1  基底和側面
    9.2.2  射體和界標
    9.2.3  整體掃描和順序掃描
    9.2.4  概念參照點
  9.3  認知語法的核心觀點
    9.3.1  語法是由規約化象徵單位組成的結構化清單
    9.3.2  意義就是概念化
    9.3.3  名詞短語和動詞短語具有平行的背景設置
    9.3.4  構式組成成分的組合順序具有靈活性
    9.3.5  主觀化是客觀軸和主觀軸上的關係交替淡化和突顯的過程
  9.4  小結
第十章  構式語法
  10.1  引言
  10.2  什麼是構式
    10.2.1  構式的存在
    10.2.2  構式的內涵與外延
  10.3  構式語法的核心觀點

  10.4  動詞和構式的語義
    10.4.1  動詞的語義
    10.4.2  構式的語義
  10.5  動詞與構式的互動
    10.5.1  從辭彙中心到構式中心
    10.5.2  動詞和構式的角色互動
    10.5.3  構式對動詞的語義限制
  10.6  構式與構式的互動
  10.7  小結
第十一章  語法化
  11.1  引言
  11.2  什麼是語法化
  11.3  語法化過程
    11.3.1  語義的演變
    11.3.2  形式的演變
  11.4  語法化的認知解釋
    11.4.1  新分析
    11.4.2  類比思維
    11.4.3  概念隱喻
    11.4.4  主觀化
    11.4.5  招請推理
  11.5  辭彙化
    11.5.1  去語法化
    11.5.2  單詞化和習語化
  11.6  小結
第十二章  主觀性和主觀化
  12.1  引言
  12.2  Langacker的共時研究
  12.3  Traugott的歷時研究
  12.4  其他學者的主觀性研究
  12.5  交互主觀性
  12.6  小結
第十三章  認知語用學
  13.1  引言
  13.2  傳統認知語用學
    13.2.1  Grice的意圖和會話含義
    13.2.2  關聯理論
  13.3  新認知語用學
    13.3.1  突顯
    13.3.2  視角
    13.3.3  框架
    13.3.4  認知場景
    13.3.5  社會認知取向
  13.4  小結
第十四章  認知詩學
  14.1  引言
  14.2  認知詩學的興起和發展
    14.2.1  認知詩學理論溯源
    14.2.2  認知科學和詩學的關係
  14.3  認知詩學的重要理論主張

  14.4  認知詩學的核心觀點
    14.4.1  揭示審美效果背後的認知識解操作過程
    14.4.2  「前景化」語言研究
  14.5  小結
第十五章  認知社會語言學
  15.1  引言
  15.2  認知社會語言學的興起
    15.2.1  社會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的融合
    15.2.2  認知社會語言學的誕生
  15.3  認知社會語言學的基本觀點
    15.3.1  兩大承諾
    15.3.2  十大理論視角
  15.4  認知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15.5  小結
第十六章  認知翻譯學
  16.1  引言
  16.2  認知翻譯學的基本含義
  16.3  認知翻譯學的發展歷史
  16.4  認知翻譯學理論
    16.4.1  基於第一代認知科學觀的認知翻譯學理論
    16.4.2  基於第二代認知科學觀的認知翻譯學理論
  16.5  認知翻譯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16.5.1  翻譯過程研究
    16.5.2  語言認知翻譯研究
    16.5.3  社會認知翻譯研究
  16.6  認知翻譯學研究方法
    16.6.1  內省法
    16.6.2  擊鍵記錄法
    16.6.3  眼動追蹤
    16.6.4  腦成像和生理測量法
  16.7  小結
第十七章  應用認知語言學
  17.1  引言
  17.2  以使用為基礎的原則
  17.3  概念隱喻
  17.4  概念轉喻
  17.5  多義現象
  17.6  構式語法
  17.7  識解
  17.8  語言的具身性
  17.9  小結
第十八章  認知語言學和手語研究
  18.1  引言
  18.2  手語中的概念隱喻
  18.3  手語與象似性
  18.4  手語與運動事件
  18.5  小結
第十九章  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