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社會學習理論/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叢

  • 作者:(美)阿爾伯特·班杜拉|責編:酈益|總主編:郭本禹|譯者:陳欣銀//李伯黍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02754
  • 出版日期:201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5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班杜拉提出的現代社會學習理論的奠基之作,突破了傳統的行為主義的理論框架,從認知和行為聯合起作用的觀點去看待社會學習。作者認為社會學習是一種信息加工理論和行為強化理論的綜合過程,因為行為強化理論無法闡明行為獲得過程中所產生的內部認知活動,而信息加工理論則把那些行為操作因素忽略掉了。作者嘗試回答人的行為是怎樣發生的問題,認為在社會情境中人的大多數行為都是通過示範過程而觀察學會的。學習者在觀察學習中無需直接作出反應,也不必親身體驗直接的強化,而只需要通過觀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強化來進行學習,這種建立在替代性基礎上的學習模式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形式,其本身也是具有認知性的。作者還提出了著名的觀察學習模型,它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和動機過程。
    本書表明作者嘗試「走一條不同於傳統行為主義,又不同於認知心理學的中間之路,成為一名新的新行為主義者」。

作者介紹
(美)阿爾伯特·班杜拉|責編:酈益|總主編:郭本禹|譯者:陳欣銀//李伯黍
    阿爾伯特·班杜拉(1925-2021)生於加拿大,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榮譽教授,社會認知理論的創始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他在社會模仿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拓展了我們對於人類學習的視野,所揭示的關於觀察與模仿對於學習與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在當前信息時代更是突顯其重要性。他對自我調節機制、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個人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可以影響其選擇、動機,甚至是幸福與健康,為我們認識人類的自我發展、適應與改變奠定了理論基礎。他拓展了我們利用知識來造福人類的深度與邊界,影響波及學習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治療以及教育、管理、大眾傳播等研究與生活領域。

目錄
原著者序
第一章  理論觀點
第二章  行為的起因
  由反應結果引起的學習
  從示範過程中學習
第三章  先行的決定因素
  生理反應和情緒反應的先行決定因素
  期待學習中的認知功能
  學習的先天機制
  功能失調的期待學習
  矯正性學習
  動作的一些先行決定因素
第四章  後繼的決定因素
  外部的強化
  替代性強化
  自我強化
第五章  認知的控制
  以認知為基礎的動機
  各種偶聯的認知性表象
  行為的表象性指導
  通過內隱的問題解決過程而進行的行動的思維控制
  各種驗證過程與思維
  各種調節系統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交互決定論
  人與環境影響的相互依賴性
  交互影響與自我定向的執行
  交互影響和社會控制的限制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